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頌》第二百二十一章 冷清的上元節
滿朝文武聞言,面面相覷。

 他們覺得寇準在欺負人。

 你寇準剛耍完了威風,我們都在怕你,你現在開口問我們有沒有疑惑?

 我們敢有疑惑嗎?

 滿朝文武齊齊拱手道:“我等並無異議……”

 寇準滿意的點頭道:“關於我朝出兵西夏的戰事事由,由樞密院樞密使曹利用,協同兵部尚書曹瑋,一同督管。

 淮南、江浙一代,以及唐、鄧、代等州糧荒事宜,又三司協同各部各司,一同管轄。

 我朝出兵西夏的戰事,不能出錯。

 各地糧荒問題,也不能出錯。

 絕不能因為糧荒的問題,為我朝出兵西夏的兵事陷入到僵局。”

 “退朝!”

 滿朝文武義憤填膺的不滿,在寇準的強勢鎮壓下,煙消雲散。

 也只有寇準才能在如今的朝堂上說出這麽強悍的話,也唯有寇準才能乾出這麽霸道的事情。

 換作劉娥的話,她很難說出這番強勢的話,也很難做出這麽霸道的事情。

 這跟其本身的男女其實並沒有太大關系。

 純粹是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在處理問題上,給人的感覺不同。

 皇家為主,百官為仆。

 皇家強壓百官,那就是惡主欺仆。

 宰相強壓百官,那就是大管家教育小管事做人。

 民間總是盛傳惡主欺仆,又或者以仆欺主之類的話,可誰聽說過以仆欺仆之類的話。

 所以在百姓們眼裡,寇準這個朝廷的大管家,欺壓那些朝廷的小管事,純粹是調教,跟誰欺負誰沒關系。

 這也是為何寇準在強壓百官的時候,百官們屁都不敢放一個的原因所在。

 百官們懟皇家懟的歡實,那叫不畏強權。

 百官們懟寇準懟的歡實,那叫不守規矩。

 朝廷的大管家是你們想懟就能懟的?

 要是每個小管事都能懟大管家,那大管家還怎麽管理朝廷這座龐大的產業?

 下了朝以後。

 趙禎晃蕩著小手,愉快的離開了垂拱殿。

 今日他在垂拱殿裡看足了大戲。

 學會了如何掀開百官身上的偽裝,看到他們真實的面目。

 也學會了如何霸道絕倫的鎮壓百官。

 寇準在垂拱殿上的霸道、蠻橫、不講理,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後少不了要效仿一二。

 他性子雖然仁厚,但是心裡仍有一些小叛逆,有一些不服軟。

 這從他親征以後發動的慶歷新政就不難看出。

 只是史書上的他,是經過劉娥一手調教出來的,性子多少有點軟,耳根子也軟。

 所以在百官們勸誡、或者爭吵的時候,他的想法總會出現反覆。

 但現在不同了。

 他不僅有劉娥調教,也有寇準從旁言傳身教。

 他從劉娥身上學不到的決斷、學不到的霸道、學不到的蠻橫、學不到的不講理,都能從寇準身上學到。

 然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寇季。

 寇季就像是那混進了沙丁魚群裡的鯰魚,攪動了大宋這一攤死氣沉沉的水,帶動了在這攤死氣沉沉水裡沉寂著的沙丁魚。

 寇季對此多少有點察覺,但他卻並沒有去在意。

 他推著寇準離開了垂拱殿,一路回到了寇府裡。

 在他送了寇準進了臥房,準備離開的時候。

 沉默了一路的寇準,突然開口道:“老夫一時衝動,害得你以後有罪受了。”

 寇季一愣,思量了一下,明白了寇準話裡的意思。

 寇準今日在垂拱殿上霸道的鎮壓群臣,他權臣的帽子算是坐實了,甚至還會被人罵成權奸。

 歷朝歷代以來,凡是能被稱之為權臣,又不願意謀朝篡位的,他們死了以後,難免會被清算,其子孫後代的下場也不會太好。

 寇季咧嘴笑道:“祖父說笑了,祖父還要長命百歲呢。等您百歲的那日,我也差不多五十多了。到時候面對滿朝文武,誰欺負誰還不一定呢。怎麽會受罪呢。”

 寇準聽著寇季說著寬慰人的話,無聲的笑了笑。

 他自己身子骨,他自己了解。

 活到百八十歲的事情,他不敢想。

 在這個人均壽命三十歲左右的年代,活到七八十的,那都是稀罕事。

 能活過百歲的,那都是人瑞。

 即便是身上無官無爵,只是一個尋常人,趙禎這個當官家的見了,也得以禮相待。

 寇季在寇準滿臉笑容中,拱了拱手,離開了寇準的臥房。

 此後幾日,仍然在年節期間。

 除了寇準偶爾會入宮去關注西北的戰事和淮南、江浙一帶的糧荒問題以外,寇季這個朝散大夫,都沒怎麽出門。

 朝廷針對西夏的戰事,不需要他插手。

 朝廷針對淮南、江浙一帶的戰事,也不需要他插手。

 準確的說,輪不到他插手。

 上元夜的時候。

 劉亨、曹佾、范仲淹三人到了寇府,邀請寇季去汴京城裡遊玩,賞賞燈會,逛逛詩會,猜猜燈謎,順便看看汴京城裡那些個豪門大戶養出來的嬌小姐。

 寇季沒有推辭,點頭答應了。

 寇季給自己荷包裡裝滿了金、銀榆葉,掛在腰間,隨著劉亨三人出了門。

 寇季不像是劉亨、曹佾那兩個貨,出門的時候還帶著三五個豪仆,專門被他們背著銅錢,供他們花銷。

 雖說金、銀在大宋並非法定貨幣,可它們能被當成貨幣使用,寇季也就沒有必要跟銅錢死磕。

 寇季如今不缺錢,甚至還逐漸在向錢多的花不完的方向靠攏。

 前幾日的時候,寇忠在幫寇季打理江陵兩百戶食邑的時候,還詢問寇季,要不要在江陵兩百戶食邑所在的地方,建立三兩個鑄幣作坊。

 寇季聽到這個提議以後,嚇了一跳。

 還帶自己鑄錢玩的?

 寇忠見寇季不懂這個,立馬給寇季科普了一下大宋鑄幣的律法。

 在寇忠的科普下,寇季才知道。

 在大宋私造銅錢,不算合法,但也不算違法。

 所以民間私造銅錢成風,導致各地銅錢斤兩不一,各地銅錢,皆有各地銅錢的特點,以至於金對銅幣、銀對銅幣,兌換的價格也各不相同。

 在汴京城,一兩銀子可以當一貫半的錢用,可在秦川等地,一兩銀子可以當成十貫錢用。

 不是因為當地銅不值錢,而是因為當地人用的是鐵錢。

 在寇季眼裡,大宋的貨幣政策,比一鍋爛粥還爛。

 就這,朝廷還一直是半管不管的狀態。

 寇季覺得,他要是掀起一場貨幣戰爭的話,能把大宋一半的錢財,攬到自己手裡。

 這個想法有點對不起趙禎。

 所以寇季在生出這個想法後不久,果斷掐死了這個想法。

 然後愉快的批準了寇忠在江陵建立鑄幣作坊的事情,並且大手一揮,讓寇忠建十個。

 並且還給寇忠寫了一份如何在偷工減料的情況下,鑄造出精美、耐用、人人都愛銅錢的方案。

 寇忠拿到了這個方案,就去找府上的工匠商量。

 他覺得,寇季這個方案在府上施行一下,就足以讓府上的錢財,翻一成。

 也正是因為如此,寇季已經沒必有去省錢,也沒必要去想方設法的去賺錢。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學會怎麽花錢。

 怎麽大把大把的往出花錢。

 寇季的荷包裡塞的鼓鼓的,把兩隻七彩鴛鴦撐的肥嘟嘟的。

 在汴京城裡的各種燈籠照耀下,十分耀眼。

 劉亨、曹佾、范仲淹三人陪在寇季身邊,他們早就瞧見了寇季腰間的鴛鴦荷包,只是十分默契的選擇了沒有向寇季追問此事。

 四個人出了寇府所在的巷子,在馬行街上晃蕩了一圈,有些了無生趣。

 劉亨埋怨道:“比起往年的上元夜,今歲的上元夜格外冷清。”

 范仲淹淡淡的道:“先帝大喪期間,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的。”

 劉亨不樂意的道:“縱然不讓放藥發傀儡,不讓金明池的水軍操練一番讓百姓們觀看,那也得弄點燈會,讓人猜一猜燈謎啊。”

 范仲淹指著一旁用木牌取代了燈籠的燈謎攤子,道:“那不是嗎?”

 劉亨瞧著那穿著漿洗的發白的長袍的攤主,撇嘴道:“一個破窮酸,那三五個銅錢當賞錢,偏一偏無知婦孺還行,能騙到我?

 還是朝廷舉辦的燈會,以及其他各府舉辦的燈會更有賺頭。”

 曹佾失笑道:“猜字謎是一件雅事,怎麽到你嘴裡,變得這麽市儈。”

 劉亨哼哼道:“他們為了引誘旁人猜謎,也是以利誘之,為何你不說他們市儈。”

 范仲淹臉色微微一黑,低聲道:“粗俗,粗俗……”

 劉亨不屑的道:“知道你是個正經八百的讀書人,看不起我們這些勳貴出身的。但你也不是啥正人君子,前幾日在寇府喝醉了以後,一個勁的要嚷著去找姑娘。”

 范仲淹聽到這話,臉色漲的通紅。

 剛要反駁,就見到了寇季已經湊到了那個字謎攤前,扔下了一片銀葉子,收走了攤主架子上掛著的所有字謎牌子。

 然後在攤主一面懵逼的神色中,擺了擺手道:“回去吧……這攤子我要了。”

 攤主瞧著扔在桌上的銀葉子,那二兩重的銀葉子,十分的晃眼。

 他心裡縱然想要,可卻沒有伸手去取。

 而是對寇季拱了拱手,認真的道:“我輩讀書人,不吃嗟來之食。”

 寇季摘牌子的手一頓,不屑的撇嘴道:“我要是給你嗟來之食,我怕你吃不起。趕緊拿著錢滾蛋,不然讓巡檢司的人抓你進去吃板子。”

 威脅總是比軟言相勸更便捷。

 那攤主聽到了寇季這話,咬了咬牙,拿著桌上的銀葉子,果斷離開了此地。

 等攤主走了以後,范仲淹走到寇季身邊,讚歎道:“寇賢弟還真是宅心仁厚。”

 曹佾在一旁點頭道:“寇兄大概是看那攤主穿的單薄,怕他凍著,所以才買下了他的攤子,讓他提早回家,陪家人。”

 寇季摘光了攤子上的燈謎牌子,扔到了劉亨懷裡,嘟囔道:“我主要是見不慣你們在哪兒鬥嘴,索性買下了這個攤子,把字謎給你們,讓你們隨便猜。

 可憐他?

 天下間可憐的人多了,怎麽不見我去可憐別人。

 剛才離開寇府巷子的時候,蹲在巷子口裡那些瑟瑟發抖的乞丐,怎麽不見我憐憫他們?”

 范仲淹疑惑道:“寇賢弟不是吩咐人回府,讓府上的管事給他們一頓熱飯吃嗎?”

 寇季翻了個白眼道:“每到逢年過節,府上都會發一些米糧給乞丐。”

 曹佾在一旁點頭道:“我們曹府也是如此。”

 劉亨在一旁道:“我爹離京的時候,也吩咐了我這麽做。我在去找四哥的時候,已經給他們發過了。”

 范仲淹感歎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寇季盯著他,幽幽的道:“等你身上的朝服換成了朱色,你們范府也是朱門。”

 范仲淹識趣的閉上嘴。

 四個人站在一個光禿禿的字謎攤子前,一言不發。

 良久以後,曹佾突然道:“我聽聞今夜,有不少人在外城的園子裡舉辦詩會,不如我們去瞧瞧?”

 范仲淹緩緩點頭。

 劉亨撇撇嘴,沒說話。

 寇季吧嗒著嘴道:“不會作詩怎麽辦?”

 曹佾急忙道:“咱們去了詩會,又不是去作詩的,咱們純粹是去看各府的姑娘的。”

 范仲淹傲然的仰起頭,對寇季道:“寇賢弟不必擔心,萬事有我。”

 寇季愣了愣,緩緩點頭。

 范仲淹答應兜底,寇季也就不再顧及,詩會上有人會邀請他作詩。

 范仲淹這廝的才情, 寇季一點兒也不懷疑。

 畢竟,這廝做的詩詞,縱然是到了千年後,那也是必須背誦的。

 范仲淹答應幫寇季代筆,寇季就想到了范仲淹詠完一首詩詞以後,揚言是寇季所作的場景。

 這廝以後要是還有機會作出那一篇《嶽陽樓記》,在作完以後,喊一句,此賦乃是寇季作,范仲淹誦。

 那場面,絕對過癮。

 曹佾見其他三個人都答應了,便帶著寇季三人,一路行至外城。

 到了外城緊挨看街亭的一座園子前。

 曹佾遞上了一張拜帖以後,主人家親自出門,迎了他們一行進去。

 讓寇季意外的是,園子居然是跟寇季相熟的潘夙的園子。

 準確的說是潘府的園子,賜給了潘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