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別叫我歌神》第三百零八章:鄒老的徒子徒孫們
,最快更新別叫我歌神最新章節!

 會議室裡,有一群歷史學家和學生們,正對著一幀幀播放的畫面,比對著各種先秦古墓的出土文物圖片。

 整個會議室裡,一片煙霧繚繞,根本就是大型修仙現場。

 這熬了一晚上,濃茶、咖啡和香煙,當然是不可缺少的了。

 鄒老居中而坐,他年齡大了,精神不濟了,正在打盹。

 其實鄒老本人的專業偏向考古,而非史學研究。

 考古主要是研究各種遺物、遺跡、遺體,需要用到許多的新技術、新理論,糅合了人類學、地質學、生物學等等,偏向自然科學;歷史學則大多是研究各種典籍文獻,需要各種思維工具,偏向人文社科。

 考古在歐洲歸屬於歷史學,在北美卻多屬於人類學,國內的話,考古是歸屬於泛歷史學的,屬於社科類,把考古學家叫做歷史學家,理論上來說也沒錯。

 但狹義上的歷史學和考古學兩者的關系,卻複雜得多。兩者若即若離,處在互相看不起對方,卻也互相用得到對方,好起來穿一條褲子,打起來就打一臉血的狀態。

 鄒老並不狹隘,門下弟子各半,涉獵頗廣。

 而為了這次東原大學地下的遺跡,鄒老幾乎將自己所有的弟子都招了回來。

 現在一邊查資料,一邊查文物照片,一邊和視頻上的核對。

 一開始,大家對鄒老拿一個MV來核對各種文物,還各種抗拒,覺得鄒老實在是小題大做。

 我們堂堂教授、研究員甚至長江學者,你讓我們來做這個!

 這種活兒,先不說有沒有什麽價值,就算是有價值,交給學生們做不就好了嗎?

 但是老師發話了,能怎麽辦?

 幾個人一邊監督自己學生乾活,一邊自己慢慢磨蹭,一邊抬眼看著坐在最前面的鄒老。

 鄒老眯著眼睛,偶爾睜開眼睛,掃視全場,然後再眯上眼睛。

 像是一個監考的老學究似的。

 這些人裡,年齡大的,已經五十了,年齡小的,大概才二十出頭,這些就是鄒老的親傳弟子,以及他們的得意門生了。

 鄒老前半輩子幾乎全部貢獻給了學業,和弟子們朝夕相處,親教親待,照顧他們的生活,教導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弟子們,每一個都像是他的孩子。

 而現在,鄒老已經走到了自己能走到的頂點,各種榮譽加身,身兼各種學會、協會的職位。

 但可惜的是,國內的社科類是沒有院士的,鄒老也只能掃一些譬如歐亞院士、外籍院士之類的頭銜,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弟子們保駕護航。

 沒有院士頭銜,雖然有些遺憾,但名頭終究是身外之物。

 他更大的執念,其實是想要幫自己的幾個弟子們再進一步。

 五十歲的黃乃剛,跟隨他時間最久,學術成績也很優秀,但總是差了一步,沒能評上長江,五十歲的年紀,再不努努力就評不上了,加上家庭壓力特別大,又是冷門的考古學,總要幫一些。

 四十多歲的鄭建國,剛剛在東原大學成為正教授,也需要點研究成果穩定自己的位置。

 其他數人,也各有各的困境,各有各的挑戰。

 走學術這條路,如背負巨石赤腳踏在荊棘之上。

 但這些弟子們,之所以能夠受到他的青睞,其實大多是憑借一股專一的精神,而不是真的多有天賦,成就或許終究有限。

 守成有余,進取不足,所以沒有一個人,能到他現在的位置。

 只有三十出頭的趙興盛,給了他最大的希望,聰慧敏銳,三十多歲就直接評上了教授,這個年齡在衝刺長江之前,還可以衝一衝青年長江,而且大有希望。

 是他之前最得意的門生。

 他曾經很是得意,覺得自己後繼有人,直到有一天,他見到了谷小白。

 這個孩子,他哪裡是赤腳走在荊棘上,他簡直就是開著壓路機,一路碾壓了過去。

 所到之處,荊棘變柏油馬路。

 這壓路機還是時速能到六十邁的……

 可最好的人才,最頂級的天才,誰喜歡在考古、歷史這種領域裡消磨?他們都是奔著最頂級、最需要天分的領域去的。

 譬如,數學、物理。

 而他,之所以讓這些人來看谷小白的MV,就是希望能夠開拓一下他們的眼界,拓展一下思路。

 至少,能讓這個谷小白牌壓路機,幫他們多壓一段路吧……

 能跟在後面,也是好的。

 他們不可能真的把谷小白的這個MV當成金科玉律,但是正如鄒老的說法,谷小白有著“敏銳的歷史觸覺”,“極強的先見性和洞察力”,他的音樂和MV,完全可以給在座的各位提供一些靈感,和方向上的啟發。

 這點上來說,谷小白的MV,是有研究價值的。

 只是值不值得半夜不睡覺來研究,還需要斟酌一下。

 在座的所有人,一開始,都是帶著批判性的想法,來研究、比對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想法慢慢變了!

 “我去,這個五連壇,竟然可以當娛樂工具?這是當投壺用了?先民的腦洞不可能這麽大,這是導演在腦洞大開吧,對不對?”有人在研究陶器。

 “等等,這個是什麽水果?木瓜?這個好像還有黃瓜?那個是梅子吧……”有人在研究春秋時的各種飲食習慣。

 “你看看這個斷裂的青銅抓手,是不是馬車上的?我看是長得一樣的,我還以為是某種祭器的一部分,嘖嘖,難怪看起來就是很適合抓握的樣子,這麽說,之前所有的推測和與之相關的研究都錯了?難怪感覺那麽牽強……”

 “不是吧,我沒看錯吧,這個是鐵器?春秋時的鐵器就已經這麽發達了嗎?難怪我們這次發掘出來了那麽多的鐵器!”

 “老師,你看這個碎片,是不是和這個一樣的?這是女子的飾品啊!”

 “我覺得我可以專門研究一下春秋時的市井娛樂, 然後寫一篇論文,等等,我有論文題材了?我可以畢業了!太好了,我終於可以畢業了,嗚嗚嗚嗚……”

 “我跟你們說個詭異的事,我已經從視頻中看到了至少七種已經瀕危甚至滅絕了的動植物了,滿地都是,滿地都是啊,這到底從哪裡拍的……”

 說話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輕的碩士、博士生,鄒老的學生們,大多比較沉默,畢竟是有身份的人。

 但他們的表情,越來越奇怪。

 研究著研究著,突然之間,許多之前不知道到底是什麽用處的碎片、殘骸,突然之間就對上了。

 怎麽就對上了?

 為什麽會對上了?

 大半夜裡,初時的興奮和緊張慢慢消退之後,大家突然覺得背脊一陣陣發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