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網遊之武安三國》七十八 盤觀者清
  “失敗而已,再說失敗是成功他媽,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

  武安邦關掉任務總結欄,碎碎的念叨。其實現實生活中相比較成功,大部分人更熟悉失敗,比如1000個學生競爭10個招生名額,1000個人競爭10個崗位名額,注定有990人,也就是99%的人體驗失敗,所以有句老話說的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不過,失敗也不是那麽容易生下成功這個後代,武安邦此時處於下線房間,拿出筆在紙上一邊回想,一邊記錄道。

  “陣型基本上應該沒有問題,這個先保留吧。”

  “調動對方也應該很正常,衝陣的時機也選擇的很好,但還是失敗了。”

  “關鍵點在於敵將也衝鋒過來,如果對方不衝鋒過來,被我方衝鋒一波後,肯定處於劣勢,還距離其它士卒很遠,讓他們來不及支援。”

  “所以問題就在於敵將肯定會衝鋒,那麽我方衝陣就是錯誤的,調動也是沒必要,那麽陣型呢?”

  武安邦思考了一圈,發現之前的作戰計劃可能都派不上用場,這也是一種思維誤區。

  很多人在面臨失敗的時候,產生的挫敗感往往會否定自我的一切,但實際上沒有那麽嚴重,很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因為一個小問題,否定大部分正確的貢獻,這也算是智慧生物的複雜性表現吧,好在大部分休息一段時後,又會恢復正常。

  “之前思維錯了,從失敗反推只能得到失敗和不確定性。”

  武安邦想了想,貌似自己進入了誤區,還是從成功為前提進行反推吧。

  “挑戰成功分為正面消滅對方全部和通過斬將帶來的士氣DF。很明顯第一個幾乎不可能,所以選擇斬將為完成任務手段。”

  “那麽關鍵問題來了,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我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斬殺陸仁丙呢?”

  武安邦在紙上花了一個重點後,放下筆靠在椅背上,閉目回想和模擬,第一次挑戰失敗就是主要因為自己沒有快速斬殺陸仁丙導致。陸仁丙手持長槍時沒什麽威脅,主要是後面的換刀,重刀勢大力沉,很難近身,當然也有突然之下措手不及和形式急迫等種種導致自己無法擊殺對方。

  “劈、砍、撩,勢大力沉,不能硬剛。”

  畢竟現在時間不再緊張,武安邦也能靜下心來,在腦海中一邊有一邊的回想交手時陸仁丙施展的刀法,過了一小會,武安邦嘴角慢慢上翹起來,自己之前太傻了,居然選擇拚刀,以短板對抗對方的優勢。當然也不能一味的躲閃,這樣消耗時間會過長,很難保證有士卒能撐那麽久。

  “如此這樣的話,乾掉他應該只需要3-5分鍾左後,再算上前後所花費的時間,要創造出10分鍾左右的空檔吧。”

  不過也要感謝系統放水,真正的武將不說武藝等級,起碼都有1、2個武將技或者特性在身。就像之前流民首領和武豐會的:陷陣,也就是讓武將身軀變大,力量明顯上升的技能。極難挑戰畢竟不是讓玩家無法完成,若陸仁丙真的會陷陣或者其他武將技/特性,那麽武安邦敢保證一個月內沒有玩家能通過,除非等幾個月或幾年後,玩家中有人練出了大師級武藝,才能越級挑戰,這也反應出武將和普通士卒的巨大差距。

  “既然能乾掉陸仁丙了,那麽怎麽才能創造出10分鍾左右的單挑時間呢?”

  武安邦摸了摸下巴想到。自己前一次就像以往玩家在別的遊戲副本中開荒一樣,

只有熟悉了副本和BOSS的各種套路才能一帆風順通關副本。之前在模式裡,使用鶴翼陣對抗大方陣,成功用劣勢兵力突破了優勢兵力,可惜的是,突破的士兵隻突破一半就覆沒了,這樣讓騎兵再次突破,耽誤了一些時間。  “如果用鶴翼陣包圍敵方,主將和親兵從一側繞擊呢?”

  武安邦在紙上劃出雙方的陣型和一道弧線,按照陸仁丙的性格還會衝過來,這樣就可以無阻攔的單挑了,不過隨著紙上陣型變動,陸仁丙方兩側的部隊是多於武安邦方的,也就是說,不管武安邦從哪側突擊,陸仁丙方兩翼多出的士卒都可以進行夾擊,支援並不會慢多少,另外武安邦遠離自己的士卒,不好傳達指令。

  “側翼攔不住,那麽增加側翼厚度呢?”

  武安邦在此劃出一個鶴翼陣,也可以說是V型的一字長蛇陣,不過武安邦頓了一下,就把這個方案否決了,底部太薄士卒太少,估計接觸不久就會被敵方擊潰,然後引起從中部向兩翼潰敗,很難支持10分鍾。

  “鶴翼陣的思路應該是對的,錯誤的陣型的話,根本沒法支持那麽久。”

  武安邦思考了一會,又在紙上劃出鶴翼陣VS大方陣。

  “之前時間不夠,是因為騎兵突破慢了,導致陸仁丙率親兵把我和親兵堵在陣線附近,附近的敵兵可以很快支援過來, 然後干擾自己擊殺陸仁丙。”

  “也就是加快突破的時間,親兵不會變多變強,那麽就要增加突破缺口的士卒人數。”

  “但對方陸仁丙也不是傻子,增加百人隊很容易被發覺,對方也會采取應對。”

  “不能增加人數多,那麽增加少數士卒也沒什麽用,除非這些士卒要強一檔。”

  武安邦突然眼前一亮,整個思路打通了,原來解法並不是士卒的多少,當然士卒也有些作用,關鍵是主將的位置。

  “主將雖然不能太前,但可以放在陣中,然後等到調動對方那個預備百人隊後,武安邦帶著士卒殺出打出一個缺口,然後武安邦召喚駑馬衝向敵將,後方的親兵也騎馬從缺口衝向敵將。”

  “我從陣線衝向敵將,這樣比從後方衝鋒給對方的反應時間少很多,自然能夠在遠離雙方陣線的地方交手,這樣時間也寬裕了。”

  武安邦眼神越來越亮,整個計劃也慢慢完善。

  雖然武安邦的解題方案是武將位於陣中,但這和第一次否決主將在陣中並沒有衝突,如果第一次武安邦選擇主將位於陣中,但十個百人方陣選擇在陣中什麽位置非常考驗玩家戰略戰術的預判和模擬能力,武安邦自認沒有這個水平,另外在陣中不好觀察整個局勢。

  武安邦是站在軍陣後面,縱覽全局,從第一次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而第一次位於陣中,玩家不衝鋒陷陣很容易被陸仁丙圍死,衝鋒陷陣的話把握不住時機。白白耗費體力的話,最後將對將,不談敵方士兵干擾,估計也很難擊敗對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