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大太監》第五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此時的東北,以大凌河為界。

  大凌河以東,屬皇太極控制地盤,明稱之為遼東、建州等地。

  大凌河以西,則屬明朝控制范圍,明稱之為遼西。

  雙方名義上以大凌河為界,但實際上明朝自薩爾滸大敗之後,一直都是依托城池防守為主,是不會去守那漫長的大凌河的。

  明重點守衛的是關寧錦防線之前沿陣地——錦州,當時錦州城所委派的防守總兵也是明朝最牛的總兵——祖大壽。

  關寧錦防線由來已久,是由天啟年間的孫承宗建立,再由崇禎年間的袁崇煥發揚光大。

  這條防線對於明朝來說可謂生死命脈,所以打造得極為穩固,可謂固若金湯。

  山海關、寧遠、錦州一線自然是穩固的,但處在這條防線以外的義州則不然。

  皇太極渡過大凌河,兵發義州,義州守將未做任何抵抗,直接投降。

  皇太極拿下義州,馬不停蹄,發兵錦州。

  說起來錦州對於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來說那就是一場噩夢,因為他們在這裡數次失敗。

  俗話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皇太極這次用了一種全新的作戰方案來對付錦州。

  他將錦州城團團圍住,然後又在城外面挖了數條壕溝,意思很明顯,防止突圍,圍城打援!

  皇太極這是做好了打長期戰的準備,於是他又命人到剛打下來的義州就近屯田,供應軍需糧草支持。

  說完遼東、遼西態勢,再說洪承疇從寧遠發兵救援錦州之事。

  關寧錦防線的核心是寧遠,寧遠也是薊遼總督府所在位置,洪承疇自然是要趕往此地上任。

  兩月之前,盧象升、孫傳庭等人便帶著近八萬大軍趕至寧遠,聽候洪承疇統一調遣。

  由此明末三大名將齊聚遼東。

  月余之前,洪承疇聽聞皇太極將錦州團團圍住,帶著寧遠五萬人馬以及馳援的全部援兵共計十三萬,向錦州出發。

  然而問題來了,有時候將領太多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盧象升找到洪承疇,問道:“大人何故行軍如此緩慢?寧遠至錦州不過百裡,而我們走了一月竟不足三十裡路程?”

  三十裡路程有多遠呢?不說騎兵,即便步兵抓點緊,一日也是可以趕到的。

  洪承疇看了眼盧象升,道:“盧大人有所不知,這關外可比不得關內,皇太極上次來犯時便是一部圍著錦州,一部向寧遠進軍。若是輕車冒進,被伏擊可又如何了得?”

  盧象升道:“可以多派探子向前,打探敵軍動向。”

  洪承疇鄙夷道:“我豈不知多派探子?但我軍已是朝廷最後一隻可戰之兵,若有任何閃失只怕你我都擔待不起!”

  盧象升無法說服洪承疇,隻得去找隨軍監軍高起潛。

  高起潛自來與盧象升不和,他雖也覺得這行軍太慢,比起上次去濟南‘春遊’都還慢,但盧象升來問,他卻說讚成洪承疇的說法。

  這就是典型的為反對而反對,無需任何理由!

  盧象升氣得半死,再去找孫傳庭。

  這孫傳庭與洪承疇是老相識,兩人同年出生,又同在陝西剿過匪,李自成剩下十八騎敗走商洛,便是這二人的傑作。

  盧象升滔滔不絕講了半天,然而他卻是哼哼哈哈,既不說盧象升說得對,也不說洪承疇行軍做法不對。

  盧象升這下別無他法,隻得寫了戰報發往朝廷,請朝廷定奪。

  ……

  話說崇禎看了盧象升奏章,

本來因襄陽大捷帶來的極好心情瞬間化為烏有。  “洪承疇這是想幹什麽?”崇禎生氣的將奏章扔在地上。

  周延儒只是沉默,站立一旁不敢說話,他是了解崇禎性格的,此時若幫洪承疇說話,搞不好會被牽連。

  崇禎又道:“朕給他人,給他兵,給他銀子,給他糧食,給他騾子馬匹,哪一樣不是先緊著他?他如此行軍,豈不是要等到錦州失陷了救兵才到?”

  周延儒雖不敢幫洪承疇說話,卻也實情道:“錦州有祖大壽守衛,且糧草充足,堅守半年是沒有問題的。”

  沒有比較便沒有傷害,如果沒有楊嗣昌和方正化破襄陽之敵在前,或許崇禎也就捏鼻子認了,但此時卻不然。

  “哼!畏首畏尾,命盧象升接替洪承疇,讓錦衣衛給朕把洪承疇逮捕回京,朕來親自問他到底想幹什麽!”崇禎道。

  這下可是嚇壞了周延儒,他再顧不得許多,上前道:“陛下,萬萬不可!如今建奴大軍在前,臨陣換將極為不妥!”

  崇禎當然知道臨陣換將隱患極大,這也是一時氣糊塗了,想了片刻道:“卿之言不無道理。 那就一面發文書催促洪承疇進兵,一面速令楊嗣昌和方正化回京,襄陽那邊的殘匪就交給黃得功和左良玉負責吧!”

  由此,八百裡加緊分赴兩地。

  楊嗣昌和方正化在襄陽接到聖旨,不敢耽誤,即刻動身回京。

  這一路原路還回,方正化在到了南陽之後,看著車裡後座擠擠攘攘的幾個人,又想起尚欠少林寺八萬兩銀子的事,又有了脫離大部隊,往嵩山一行的打算。

  方正化對著副駕室的袁承義道:“袁大哥,我準備再去一趟少林,你騎馬跟著大軍走許州如何?”

  袁承義自知傷勢未痊愈,跟著方正化不但起不了什麽作用,而且還頗為勞頓,也就欣然同意了。

  方正化再對後座的四人道:“咱家答應過熊大人,妥善安置你等。現在準備讓小公子拜入少林習武,你等就於嵩山腳下隱居,你們可願意?”

  三位熊文燦的夫人同道:“夫君臨行前交待過,一切但憑公公做主。”

  嵩山是方正化能想出來最好的隱居地點,因為不但和少林有交情,而且還和當地錦衣衛總旗殷勤有交情,比之其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要好上許多。

  方正化征得眾人同意,又想起在嵩山一地連遭兩次刺客行刺的事情,不禁又對安全問題有些擔憂。

  此時的錦衣衛早已押解熊文燦回京走了,他身邊只有親隨雷洪一人。

  方正化想了想,對車外騎著馬的雷洪道:“你去找下楊大人,就說咱家說的,借調二百精銳騎兵,咱家要再往嵩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