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章我意已決
六月二十一日,出人意料的,朝廷有聖旨到了。
聖旨共有三道,是分別給鄭成功、林嘯和瞿式耜的。
或許是廣東的連城璧一直在向朝廷遞送報捷塘報的緣故,南寧已經得知廣東和福建全境大體平定的消息,是以,永歷皇帝必須刷一下存在感了。
兩封下達給鄭成功和林嘯的聖旨,其實沒什麽實質性的內容,除了一番慰勉激勵之語,無非就是加官晉級。
可是,瞿式耜卻從中嗅出了不一樣的味道——永歷進封林嘯為鎮國公,同時卻欽命延平郡王鄭成功為“招討大將軍”。
林嘯對這個時代的官場奧妙自然一竅不通,也一點都不感興趣,但瞿式耜卻十分清楚其中的深意。
自取消五軍都督府以來,官至正一品的左都督和右都督,本是武將的最高職位了,而這兩個職位,已經在去年分別授予了秦王孫可望和琴川侯林嘯。
但是,左都督孫可望反叛身亡後,朝廷寧願將其空置,也並未轉授予晉王李定國,而右都督林嘯,可說是目前唯一的最高武職了。
可見,在瞿式耜的主持下,朝廷兵部方面,對於最高軍職的任命是比較慎重的。
原本,按祖製,這兩個武職其實也沒什麽大權,平時只有領兵權而無調兵權,自永樂朝起,真正有戰事需要大將統兵出征時,大多由朝廷臨時委任一名勳爵作為統兵大將軍,得勝回朝後再交回兵權,論功行賞,加官進爵。
當然,現在是非常時期,小朝廷也顧不得那麽多了,反正都是人家的私人武裝,調兵什麽的也不敢奢望,反正就是求人家賣命麽,怎麽好聽怎麽封,所以,勳爵可以封得很高,但大將軍一職卻不能亂弄,以免加劇混亂。
國公這個原本崇高的爵位,到了此時,早已被南明各位短命君主玩壞了,不值錢,隨便給。
窮途末路的南明小朝廷,自弘光朝開始,前前後後已經加封了幾十個國公了,眼下,光晉王李定國麾下,進封國公的就有七八個之多。
王爺都封出去了不少,國公算什麽?
可現在,朝廷進封林嘯為鎮國公,雖仍保留其討虜大將軍的稱號,卻並未給予更高的職位,比如可以號令全國軍隊的鎮國將軍,反而封鄭成功為招討大將軍,這說明了什麽?
誠然,瞿式耜知道,按本朝祖製,鎮國將軍不是可以隨意任命的,一般只有皇室宗親,才有機會擔任此職,但是,北伐在即,弄那麽多並列的大將軍是幾個意思?
本來,雖貴為延平王,偏處一隅的“國姓爺”鄭成功,其真正的武職也只是一個都督同知,可眼下,朝廷明知林嘯與鄭成功合兵一處,卻還要給鄭成功封一個什麽招討大將軍,這不是明擺著要鄭成功與林嘯分庭抗禮麽?
“這是,怕林鄭二人處得太好,有意分而化之?”
瞿式耜憂心忡忡……
至於瞿式耜自己接到的聖旨,內容卻很簡單——催他回去,商議還都事宜。
不過,聖旨中的言辭語氣就不那麽客氣了,身為閣老,又身兼吏部、兵部尚書兩要職,卻不在朝中好好呆著,一應事務全由侍郎等人處理,簡直不像話!
如今閩粵初定,流民百姓也逐漸安分,朕想你了,愛卿快回來吧,咱們商議一下還都事宜!
永歷皇帝終於覺得,南寧實在太窮,是時候回到他的龍興之地——肇慶了。
對於還都之事,鄭成功自是頗為讚同的,朝廷回廣東,他便離權力中心更近了一些,不再鞭長莫及了。
至於林嘯的態度就比較淡然了,建議之前就提過了,回肇慶,回南京隨你便,你若等得起,直接去北京都無所謂,反正以後,所謂的朝廷只是一塊招牌而已。
現在看來,這個年輕皇帝和他那一乾近臣,還是沒膽去南京——逃跑已成習慣,怕離前線太近哪!
……
送走了瞿式耜和欽差,鄭成功順勢召集了身邊的一乾將領,商議起了出征之事。
然而,一提起要去大員與尼德蘭人開戰,將領們卻多面有難色,一個個低眉不語。
“吳豪,說說你的看法。”
鄭成功見狀,不得不點將道。
這個名叫吳豪的部將曾去過大員,對那裡的情況比較熟悉,鄭成功想聽聽他的意見,或許他會讚成此事。
“王爺,大員乃一偏僻小島,風水不可,水土多病……”
不料,那吳豪卻低頭蹙眉,沉吟半晌才猶豫著道,“何況那裡港小灘淺,大船難進,恐……”
“是呀,王爺,”
提督黃山見狀,也連聲附和,“眼下韃子勢大,江山未複,末將以為,孤垂海外之大員並非我軍作戰方向……”
“眼下雖閩地初定,但匪患嚴重,民生艱苦,不宜再發精兵出海……”
“是啊,我軍尚不足三萬,精銳才一萬余眾,北伐討賊尚力有不逮,若是分兵據守大員,恐怕……”
見鄭成功不語,眾將漸漸的附和起來……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眼下民間缺糧少食,軍中糧草供應越發艱難,確實不宜大動乾戈,”
見眾人大多消極,鄭成功沉吟片刻,開口駁斥道,“不過,大家想過沒有……若是趕走了尼德蘭強盜,不但可以獲取大員的大量米糧,海路貿易更加通暢,對我軍的壯大就沒有益處嗎?”
“王爺所言在理,”
大將馬信揣摩鄭成功的心思,試圖打圓場,“末將建議,先派人前往試探一番,若可取則大軍立即跟進,如果尼德蘭人防禦堅固,則再另做討論……”
“馬將軍言之有理。”
大將陳俸也同意馬信的意見。
“不然,”
協理中軍戎政楊朝棟卻有不同意見,他拱手說道,“王爺,眼下大軍初勝,士氣正旺,區區數千尼德蘭人哪裡擋得住我軍威,末將以為可以發兵。”
“王爺, 末將也認為應該發兵,”
此時,久不作聲的施琅開口了,“我軍挾大勝余威,又有琴川侯相助,僅憑中左所兵馬,即可踏平大員。”
在座中,施琅是最清楚鄭成功心思的,火藥包都到手了,怎麽還可能不出征?他留在關鍵時刻發言,就是為了一錘定音。
“好,施琅此言正合我意。”
鄭成功聞言點頭道。
眾將見主帥主意已定,遂不再固執己見,禮武鎮陳俸、右先鋒鎮廖敬、親丁鎮郭廷,以及護衛右鎮洪承寵等人紛紛表態支持出兵。
“我意已決,即刻出兵,”
鄭成功見狀大喜,當即拍板道,“誰敢擔任先鋒?”
“末將請令,願任前鋒!”
施琅一竄而起,搶先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