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獻帝春秋》第62章、政令革新(上)
  韓融蒼老的臉上露出一抹無奈,拱手說道:“老臣早已讓人清點過國庫,其中除了一些重要的王室寶物、少量金銀器物外,別無他物。”
  聽他這麽說,劉協神色沉重地點點頭,這也在意料之中,洛陽本就被焚毀殆盡、當初又遭西涼軍洗劫,就連國庫都未幸免於難。
  尤其是一行人從長安回歸洛陽的途中,連王室典籍都丟棄了,金銀財寶等身外之物要麽被亂兵搶走、要麽被有心人侵吞裹挾,肯定不可能剩下多少。
  半晌後他看向韓融。
  “我們朝廷既然要向其他地方換取耕牛種子,總不能強取豪奪,可眼下四處紛亂、青黃不接,稅收儼然指望不上,只能另想他法。”
  劉協沉吟了一會兒說:“這樣吧,你去將庫中金銀等物拿出來,派人去其他城池兌換成錢幣、再用來購買耕牛種子等物。”
  韓融目光閃動,歎了口氣,明白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隻好點頭稱是。
  看著韓融離去的身影,劉協陷入沉思,這段時間他已經聽手下人匯報過現在市面上的物價情況。
  心中明白國庫中剩下的金銀器物根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東漢時期市面上通行的貨幣仍要以漢武帝時期開始下令由國家督造的‘五銖錢’為主,這種貨幣因上面刻有‘五銖’二篆字得名。
  五銖錢雖在王莽新朝時期被中斷,不過在後來東漢建武十六年,由光武帝劉秀下令重新通行,直到延續至唐代被廢止,自此通行720年的五銖錢才徹底退出歷史舞台,由‘開元通寶’替代。
  另外,這個時代的金銀兌換五銖錢比價分別是金一斤等物10000錢;銀一斤2000錢左右;
  一些地區受戰爭、災荒影響,一石糧食的價格可能會暴漲至10000錢,真正到了糧食比黃金還值錢的地步。
  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地區糧價雖然有所上漲,但絕沒誇張到這種程度。
  正常地區的一石糧食,價格可能在500錢左右,一畝膏腴良田價格在10000錢左右;邊塞、荒漠、貧瘠之地,一畝田地只需100至300錢;
  耕牛每頭4000至8000錢;耕馬、車馬每匹8000至20000錢;戰馬每匹20000至100000錢;至於一匹好馬,價格更是誇張地達到200000錢以上;
  這些物價還是在環境相對安定的地區,若是換成一些正在發生戰亂的一些地區,恐怕價格都能漲到天上去。
  在這個時代,一畝肥沃良田價值一斤黃金,由此可見,即便國庫、宮室中存有一些金銀器物,又能置換多少實用的東西?
  如今朝廷和地方雖然表面上算是隸屬關系,實際上卻是有名無實,朝廷想要強行向其他地區收取賦稅,完全要看當地真正的主人的心情。
  劉協原本是不指望向這些人征稅,甚至都沒打算開口提這事。不過卻被楊彪一語驚醒,他曾勸言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天子是天下共主,即便是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要時刻提醒他人自己的身份。
  如果連自己都不承認自己的身份地位,那如今偏安一隅的朝廷將會淪落為諸如袁紹、曹操等諸侯之流,從而喪失自己的絕對優勢。
  劉協聽聞這話後猶如醍醐灌頂,立時驚醒過來,從此端正了自己的態度,擺正位置。
  如今既然到了國庫虧空的地步,自然需要向天下征收賦稅、用以充盈國庫。當然雖是這麽說,還是不能將希望都寄托在有人良心發現、按照朝廷要求送來賦稅。
  畢竟這些人都是惡狼,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自我生存、自身利益,所以根本別想他們心裡真會把朝廷當回事。
  這麽想著,劉協又發覺自己現在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實在太多,不禁苦笑。
  如今東漢原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積弊極深,由於現行制度的弊端,導致了很多封建大地主勢力形成,引發和激化了社會矛盾。
  這些封建地主勢力及其代言人甚至在朝中都高居要職,大權在握。自己想要憑一己之力去改變這個時代的一些現狀,難度還真不是一般大。
  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要去試試。
  劉協目光堅定。
  ……
  又是半日過去,這回洛河附近的良田都已經被翻耕一遍,除了開始播種了五千畝官田,剩下分給軍士們的私田也翻耕的差不多。
  畢竟這些分下去的良田才是牢牢套住軍士們,讓其拚死效力的根本,所以劉協對其也無比重視。
  考慮到已經城中已經沒有剩余的種子,所以讓勞累了幾天的軍士們好好休息,等有了種子再說。
  另外一方面,他又召集群臣,著重商議現在城中的現狀以及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群臣們暢所欲言,終於將問題歸為幾類並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其一便是賦稅征收問題:有人認為,如今各處禮崩樂壞,國家想要征收賦稅有難度,但卻一定要執行,否則將國之不國。
  對此劉協深以為然,另外由於各處戰亂、物價上漲不一,所以有人建議廢除錢幣征稅,全國統一改用實物征繳,可用糧食、布匹、牲畜等物,這一建議當即被劉協采納,並正式以旨令形式下達。
  另外關於交稅制度,具體內容和規章制度,還有待商榷,大司農韓融領命後已經帶人星夜策劃中。
  其二便是鹽鐵壟斷經營,以增加朝廷收入。
  自漢武帝時期起,朝廷就一直斷斷續續開始實行鹽鐵酒專賣政策,即所謂的國家壟斷,以達到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
  期間規定多少有些改變,不過總體的大政方針卻未曾改變。
  這麽做對國家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鹽鐵酒等物作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實行壟斷經營,將會直接獲得暴利收入,快速充盈國庫。
  當然以現在朝廷的情況,政令雖然可以下達,但對各諸侯所在的領地的影響卻微乎甚微。
  畢竟在當地這些暴利行業恐怕也大多被一些勢力集團所掌握,怎麽可能輕易交出來。
  但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還是要早早確立下來,起碼可以用在即將經濟複蘇的洛陽治理問題上。
  其三是教育、人才選拔問題:恢復太學招生、舉孝廉入仕的的方式。
  提及太學,可謂歷史悠遠且意義重大。當初漢武帝時,便采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
  不過由於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當東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後,戎馬未歇,即先興文教。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
  期間太學發展起起落落,經歷興衰榮辱,到了現在已經徹底沒落,不過劉協認為教育乃是一國之根本,所以如今才打算下令恢復太學,重新招收學員。
  不過此太學非彼太學,在規則制度上進行了重新規定。
  按照劉協的要求,如今的太學生源擴大為全體百姓,這麽做旨在通過太學的普及化教育,綜合提升百姓文化素質,並為國家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
  另外在太學中還設立有軍校,其中隻招收在軍中表現優異、立下軍功的士兵,讓其進入軍校進行為期半年的強化訓練,提升綜合素質, 從軍校出來後可直接在軍校中任什長以上官職。
  軍校中的老師,通常由有著多年從軍生涯、經驗豐富的老兵擔任,或者是擁有將軍稱號的高級將領親自進行培育。
  如此強悍的師資團隊,不難想象假以時日,將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怎樣強悍的存在。
  這政令是由劉協提出,並嚴令執行的,眾人對於這樣新奇的做法,頗為感興趣。
  不過也有人站出來反對,首先就提出這麽做將會使‘長幼尊卑、秩序不明’。
  言外之意,就是太學作為替國家機器,批量培養人才的地方,不想讓那些低賤的人和貴族子弟享受同等待遇。
  在古時,教育資源多數被壟斷在貴族統治者階層,他們為了維系自身統治,自然不願意普通百姓接受了教育之後獲得思想啟蒙。
  其實最讓他們忍受不了的是,這裡的‘全體百姓’竟然還包含奴隸。這簡直是恆古未聞,這些奴隸在其眼中根本就不是人,怎麽可能去接受他們也同自己的子孫後代一起在太學學習。
  幾乎大多數持反對意見的人都是接受不了這一做法,不過對此劉協選擇置之不理,一意孤行。
  在三言兩語還未將這些不識好歹的家夥打發後,他的臉色陰沉下來。
  “韓韜何在?”
  話音剛落,韓韜鏗鏘有力的聲音響起:
  “末將在!”
  接著就是數百名身穿清一色玄甲、凶神惡煞的軍漢猶如潮水一般快速湧進殿內,並將眾人團團包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