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蹴鞠傳》一百七十九.白虎堂上 君臣商議軍情
  宋徽宗被李師師吹了枕邊風,再聽完蔡京對梁山剿匪情況的工作匯報,他認定高俅這次出征是立了大功。
  宋徽宗聽說高太尉在前線光榮負傷,非要親自到太尉府慰問。聽說皇上要來家裡探望自己,高俅忙裡忙外,甚是高興。
  宋徽宗進了太尉府,自然要到‘白虎堂’詢問軍情,他坐在主席台位置,隨從大臣,蔡京、童貫被允許坐在兩側。
  “各位愛卿,”宋徽宗慢悠悠地開始發言了,“今天,我們來到了太尉府,在‘白虎堂’給高太尉慶功,這是一件多麽有紀念意義的事情。梁山匪寇一直以來就是我朝的心腹大患,前兩次征討無功而返,只有這次,高太尉年過半百,親自掛帥出征,才取得了今日巨大的勝利。”
  群臣熱烈鼓掌……
  “下面就請高太尉發言吧!”
  “皇上……”高俅扶著椅子,想要站起來。
  “太尉呀,你身體有傷,還是坐下說吧。”宋徽宗舉手示意高俅坐下。
  “謝皇上!”高俅慢慢地坐下,“微臣取得的這場勝利,我認為主要應歸功於皇上的正確領導,以及朝廷大臣們的全力的支持。”高俅說的這兩句話,歷朝歷代都適用,誰聽誰舒服。
  “高太尉居功不自傲,真是令人佩服!”蔡京讚歎。
  “在出征前,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高俅接著說,“為什麽在大宋朝的英明領導下,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下,還有人造反、對抗朝廷?”
  “嗯!這個問題問得好!”宋徽宗點頭讚允。
  “從我對梁山造反的匪徒的身份分析來看,在一百單八將中,竟然多數來自於朝廷犯錯誤的官員,他們中,有的是在特定情況下,或因自己的能力不足,或因聽從了壞人的唆使,而走向了朝廷的對立面的。他們有的人,甚至幾代人世受累受皇恩,根本就不想反抗朝廷。比如說,滄州的小旋風柴進。”
  “柴進?你說的可是後周皇族後裔?”皇上問道。
  “是的,他竟然也上了梁山。”
  “他家讓位有德,且有太祖禦賜的丹書鐵券,是什麽原因讓他反抗朝廷的?”宋徽宗感到不解。
  “是讓當地昏庸官員給逼的。”高俅簡單解釋。
  “蔡太師,此事必須嚴查!柴氏家族對大宋朝建國有功,先皇對他家都是敬重三分,一個地方官員怎會如此大膽,欺辱柴家?”
  “皇上,我已派巡撫奔赴滄州專門調查此案。”蔡京回答。
  “太尉,你繼續說。”
  “還有大刀關勝,他是中了梁山匪寇的奸計,被騙入匪夥的。”
  “稟皇上,對關勝這個人我是極其了解的,”蔡京插話,“當初就是我強烈推薦關勝去梁山剿匪的。關勝是關羽的後代,眾人對他的評價是:有安邦定國之策,降兵斬將之才。關勝加入梁山匪夥,我看是學他家祖宗關羽的策略——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素以衷心著稱,他的後人反抗朝廷,其理難說。”宋徽宗也同意蔡京的說法。
  “還有霹靂火秦明、雙鞭將呼延灼、小李廣花榮,等等、等等……這些人本來就是大宋朝的高級將領,他們雖然一時疏忽降服了梁山,但,他們的心中還是想念著大宋朝的。”
  “大宋朝的這些將領確實令我失望,都是一些有勇無謀的匹夫之輩。”宋徽宗說道。
  “再說,青面獸楊志,他雖然丟失了生辰綱,犯了一點錯誤,可他家祖輩,楊家將都是朝廷世代的忠臣……”
  “好了,高太尉,你不用再說,我全都明白了。”宋徽宗打斷了高俅的敘述,“對於梁山匪徒搶劫生辰綱之事,尤其象晁蓋這種罪大惡極的匪首,我們還是堅決嚴懲的。”
  “皇上,晁蓋罪有應得,他已經死了。”
  “晁蓋雖死,鄆城縣,東溪村所有參與搶劫生辰綱的暴民,我認為一個都不能放過。”
  “皇上。至於赤發鬼劉唐和阮氏三雄,他們都是當地的地痞流氓,這些人無腦子,可當作炮灰讓他們去征討方臘。他們死在戰場上,我認為,比就地處決方法更好。”
  “對,言之有理。”宋徽宗同意高俅的說辭,並發表自己的意見,“從高太尉剛才的發言來看,我在這裡作一個總結性的發言:梁山招安之事大政方針已定,剩下的就是怎樣執行了。梁山匪徒人員混雜、良莠不齊,就目前情況來看,還不能保證他們和朝廷一心一意。所以,招安儀式不能在皇城舉行,免得引狼入室。朕認為,應派遣一官吏通知梁山宋江,讓他們就地起拔,直奔淳安縣,去征討方臘。”
  “皇上英明!”群臣回應。
  “現在我朝京城建設方興未艾,因為有方臘這個匪徒,使得江南供奉局無法正常運轉,奇珍異寶無法運抵京城!搶劫生辰綱,蔡太師的生日每年都有;搶劫我朝的建材物資,艮嶽花園卻只有一個!這次呢,高太尉已經受傷,”宋徽宗看了一眼高俅得病懨懨的樣子,不忍心派遣,轉頭看向童貫,“童樞密,上次征討梁山你無功而返,這次,你帶隊指揮宋江征討方臘!”
  “皇上,您要我去?”童貫嚇壞了。
  “是的!人只要是對朝廷衷心,能力是可以鍛煉的。蔡太師,你有何意見?”
  “皇上決策英明!我認為天氣涼爽了,童樞密在帶兵不會再中暑了。”
  “好了,梁山一事可以告一段落,下面還有什麽事嗎?”宋徽宗看向眾臣。
  “皇上,我想借用高太尉的寶地,再說一件其它的事。”蔡京說。
  “好吧,太師請說?”
  “自《檀淵之盟》以來,朝廷每年都向遼國輸送絹二十萬匹,白銀十萬兩,可是今年,由於京城建設資金吃緊,我朝目前拿不出這些錢和物資了。”
  “蔡太師,你再多印一些錢引……”
  “皇上,錢引乃紙幣,只能在大宋朝流通,遼國不認那東西。”
  “如果以物衝抵呢?”
  “遼朝人,他們隻索要白銀和絲綢!而我朝產銀稀少,絲織品數量也很有限。實際上,我朝一年白銀歲收入只有區區幾十萬兩,其中,四分之一都要送給遼朝。”
  “和遼朝說暫緩支付可以嗎?”
  “不可以,這次他們要得非常急,太師府的門檻都快被他們踢破了!”
  “這些白眼狼!他遼朝發生饑荒時,我朝曾派人前去賑災,白送給過他們許多物資。”宋徽宗不滿。
  “遼朝人也解釋說,真宗駕崩,遼朝回禮並不少。”蔡京說。
  “通知各州郡,今年稅賦只收白銀,糧草不收;還有,通知江南織造局,把所有絹匹悉數運往京城。”
  “絲織品倒是能解決。可是……白銀?”蔡京有些為難,“皇上,不知您聽到過東坡先生這樣的詩句:‘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裡招羌兒。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做河伯婦。’東坡先生是親眼看到那個婦女投河的,我們可不能為了遼朝的利益,逼死本國的百姓啊。”
  “高太尉,你和遼國人熟,你看怎麽解決?”宋徽宗問高俅。
  “皇上,遼朝人這次催錢急也是有原因的,他們是真的遇到了難處。遼使聽說我凱旋回京,昨天特意看我,他們說,遼朝正在受到大金國攻擊,國家危在旦夕。遼朝是我們的友邦,兩國已有百年之好,如果我朝在他們危難之時見死不救,一旦遼朝被大金國攻破,我大宋朝就失去了一道有力屏障,如果……我朝此時派兵支援,他們肯定不會再提白銀和絲絹之事了。”宋徽宗如是說。
  “皇上,你分析得很對,但是,梁山、方臘不除,我朝也是有內憂的。”蔡京反對。
  “太師說得也對,攘外必先安內!”宋徽宗不同意發兵支援。
  “皇上,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否?”童貫開始說話了。
  “童樞密,議論軍情你理應發言。”宋徽宗鼓勵童貫。
  “我也曾出使過遼國,認識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人曾到過我的家裡。”
  “誰呀?”
  “馬植。”
  “此人官居何職?”
  “他在遼國不被重用,是個極小的官吏。他向我獻上一計:聯金滅遼。”
  “這個遼國無恥的叛徒,我看此人應該就地正法!”高俅強烈反對,“皇上,我們可不能圖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毀兄弟之誼,結豺狼之邦。我朝一旦失信於人,將會大禍臨頭的……”
  “太尉,您先別急,聽童樞密把話說完。”蔡京不讓高俅急於反對。
  “自《檀淵之盟》一來,”童貫說道,“我朝一直給遼國錢財, 當時商議說,通過給遼朝歲幣,可以增進兩國的友誼。可實際呢,遼朝至今還霸佔著我們的土地幽雲十六州;還有人說,給遼朝些錢財是件小事,我們可節省邊防駐防開支,通過雙邊貿易賺回來。可實際呢,我朝還是一直防著遼朝的入侵,軍費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逐年增多;再說貿易,我朝每年都要買入大量遼國昂貴的戰馬,賣給他們的卻是,針線布頭,不值錢的東西。貿易逆差不可彌補,大筆的錢財流向了國外。老百姓沒錢了就要造反——梁山和方臘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認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在我朝利益受損的情況下,我們何必將就這個一直貪圖我朝便宜的朋友呢?”童貫慷慨陳詞把馬植教給的話全說了。
  “蔡太師,你怎麽看?”宋徽宗被童貫的一席話說得有些心動。
  “皇上,我認為童樞密說得很有道理。”
  “我認為給遼朝的歲幣,可以拖延一段時間再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金遼兩國打仗消耗得差不多了,我們再做決斷。”宋徽宗說。
  “嗯,等童樞密打完方臘時機更好。”蔡京補充。
  “皇上,遼國在秋末還和我朝有一場蹴鞠友誼賽,如果此時——”
  “太尉呀,你還在想著你的蹴鞠比賽,是國事重要,還是你的皮球重要?你還是安心養傷吧。你們諸位都這樣回復遼使,說,大宋朝征繳梁山和方臘匪徒動用了大筆的軍費,歲幣的事回去聽消息吧。——散會!”宋徽宗說完起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