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蹴鞠傳》一百四十五.聶山到訪 引出驚天大案
  蔡京每天早上有臨帖的習慣,他拿出王羲之的《聖教序碑集字貼》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的行書字體間架結構不甚完美,就想找個楷書碑帖研究一下,在查找字帖時,他無意中發現自己多年前的一幅墨跡,有興趣地看了起來。
  “蔡太師,昨天開封府的黃通判來找過您。”大管家翟謙走進來說道。
  “嗯,肯定是為了他家親戚做官的事。”蔡京回答,並未抬頭。
  “他倒什麽也沒說,放下禮物就走了。”
  “他拿了什麽?”蔡京抬頭問道。
  “一包茶葉。”
  “他下回再來,你就告訴他,事情我都已經辦好了,不用擔心。”
  “好的。”
  “說起黃通判,我倒想起來一件事來。”蔡京想起了徽宗皇帝要限期破案的事,“你替我把聶山找來。”
  “好。”翟謙回完話出去了。
  翟謙走後,蔡京仔細地觀瞧著他三十三歲時寫的《宋故蘇氏夫人墓志銘》,當看到年輕時他就能寫出如此端莊俊秀的楷書時,正暗自得意,不想翟謙把聶山領進門來。
  “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呀。”蔡京站起身,寒暄道。
  “太師,我正有事找你,進門剛好碰到翟管家。”聶山回答。
  “昨天皇上視察汴河開發工程,突然有人攔路喊冤,皇上一怒之下,說要開封府限期破案,你可聽聞?”
  “太師,我正為此事而來。”
  “那案子進展怎樣?”蔡京問道。
  “那案子有一個重要線索還沒有搞清,我需到去江南取證。如果按皇上的要求,我很難完成。”
  “聶山,你所說的線索是不是一個孩子?”
  “對呀!太師,您怎麽知道?”聶山有些吃驚。
  “聶山,你為何因為一個孩子不肯結案?”蔡京沒有正面回答。
  “從商街大火案調查來看,大火的起燃點是發生在牛大家,而他家前些天剛好丟失了一個孩子,因此,我認為商街大火是牛大的仇家所為。”
  “聶山,那樣理解太武斷,那孩子被苗青帶去了江南。”
  “您說的可是……天上人間的苗青?”
  “對,正是他!”
  “苗青的天上人間總是出事,我審理了不少那地方的的案子,多數都和吃喝嫖賭有關。這次倒好,又增加了一條新罪——綁架罪。”
  “天上人間是我批準的招商引資的項目,目的是為了借用民營資本改造駐外使館,主要是想為朝廷節省一些對外開銷。”
  “天上人間除了伺女多一些,總體還是遵紀守法的。再者說,咱大宋朝花街柳巷遍布全城,多一個娛樂場所也無所謂,只要咱朝廷官員不去裡面消費就可以了。”
  “你的觀點和我一樣。苗青在那裡號稱老板,其實是個夥計,真正的大老板是他家老爺苗天秀。”
  “苗天秀?我沒見過。”
  “我也沒見過。苗天秀和黃通判是親戚,他一直想來京城做官,你不知道?”
  “黃通判雖是我的部下,也不是什麽事都和我說。”
  “我這裡有黃通判的推薦信,你可以看看。”蔡京說著就要拉抽屜。
  “太師,我不用看。苗天秀能不能做官該由您決定。”
  “我把此事奏請了皇上,皇上看到苗天秀投資天上人間,支持皇城建設,說可以先給他個一官半職,考察一下。”
  “嘿……過去講,學而優則仕,現在是政商通和了。”聶山對大宋朝隨意加官進爵有些意見。
  “廣納賢才麽。”蔡京如此解釋。
  “還是他們這些人好,又有錢,又能做官,魚與熊掌兼得。”聶山有些嫉妒了。
  “你說得也不全對。人算不如天算,沒有十全十美的。苗天秀在蘇杭經商,攢下了巨大家業,可是,天不遂人願,至今沒有子嗣。”
  “有錢沒地方花了。”
  “所以呀,他一直想收養一個繼子,苗青在京城給他尋到了。”
  “這是苗青綁架任翠花兒子的理由?”
  “不敢肯定,但是幾率非常大。”
  “這樣說,商街失火案和丟失孩子的關系不大。”
  “我是這麽認為的。過些天,苗天秀會跟苗青一起來京城履職,你一問便知。”
  “這樣說,我就不用到江南查證了。”
  “對的,所以說皇上限期破案的時間還是寬裕的。”
  “可是……案子太複雜,定案的難度還是挺大的。”
  “聶山,你想一想,誰會願意把商街失火案定性為人為縱火?”
  “嗯……”聶山想了一下,“沒人願意,那樣對朝廷的名譽損失太大。”
  “我認為,汴河開發,改善百姓的居住環境,本身是件好事。可是,一沾上強拆,再加上人為縱火,好事就變成壞事了。所以呀,做事、斷案一定要有大局觀,你早把案子定性為失火案,就沒人敢在皇上面前攔駕喊冤了。”
  “太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回去我就按您的意見擬定偵破報告。”聶山明白,蔡京給商街大火案定調了,不需要他再查了。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們開封府辦案嚴謹這是好的,終歸這是包拯留下的優良傳統。但是,你想一想,包青天所處理的案子,有哪一件不是按照皇上旨意辦的?”
  “好像只有鍘美案吧?”聶山回答。
  “你以為仁宗會喜歡陳世美那樣的駙馬爺?深一步講,你要好好理解‘秉公斷案’那個‘公’字的真正含義。”
  “太師學識淵博,請您賜教。”
  “公,可以說是公民、公正,也可以理解為朝廷。但綜合考慮,朝廷的利益應是高於一切的。因為,只有大宋朝好了,老百姓才能好,是不是,這個道理?”
  “是,是,太師講得太對了。”
  “你來前,我正在看我年輕時寫的楷書。”蔡京說著,從桌上拿起那張他得意的墨寶遞給聶山看。
  “太師的楷書甚是稀少,今日能見,三生有幸呀。”聶山接過字帖仔細地欣賞,“蔡太師,蘇氏夫人是誰?是——”聶山以為蘇氏夫人是蘇東坡的夫人。
  “是我好友蔡君礪的夫人。”
  “太師,您的楷書寫得真好。”聶山讚歎道。
  “那時我還有心情端端正正地寫楷書,現在倒寫不成了,為什麽?”蔡京給聶山看他寫的楷書是有目的的,他要舉例說明。
  “太師,您現在一樣能寫好。”牛山並不是下面要講什麽。
  “聶山,不是我自謙,是現在考慮的事情太多,心緒亂了。”蔡京說出了他作為當朝太師的難處。
  “就像我們斷案一樣,干擾太多,公正不好掌握?”
  “對!但這裡面就有技巧了,就像我寫行書一樣,它是打破平衡,又歸於平衡的藝術,你掌握了這個秘訣一樣可以成為書法家。”
  “真知灼見!”
  “你們都是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又加上官場磨礪數載才有的今日成就。珍惜呀,聶山,多為百姓做點好事、實事,不要辜負了朝廷對你們的信任。”
  “太師,我謹記教誨。”
  “你和王黼是同期生嗎?”
  “我比他早幾屆。王黼有太師的抬愛,仕途順暢些。”
  “實際上,我沒有親疏厚薄,工作原因使我和他接觸得多一些,更了解他。”
  “王黼為人聰明,工作能力也很強。”
  “一點不假,他收購任貴堂的老宅為朝廷節省了不少的銀兩。”
  “那個宅院不是任貴堂捐贈的嗎?”聶山明知故問。
  “任貴堂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他沒有捐贈。”蔡京很肯定。
  “王黼能言善辯,他沒……試圖救任貴堂一命?”
  “任貴堂整死了李師師父親,求誰都沒用!”
  “可是,太師,任貴堂死後那筆賣房巨款下落不明啊。”
  “沒在他妹妹任翠花手裡?”
  “沒有!”
  “你……是懷疑,任翠花為了保住他哥哥的性命,賣房子的錢被人騙了?”
  “是的。”
  “要是那錢被火燒了呢?”
  “燒了也應有灰燼,可現場卻沒留下一絲痕跡。”
  “朝廷大宗交易都是用紙幣,牛大油鋪燒得一乾二淨,怎麽會留下痕跡?”
  “那樣,案子就更難查了。”
  “你們肯定暗中調查過王黼,他有巨額消費麽?”
  “他沒有。現在的大額消費就是買房,《清明上河圖》豪宅的買家,除了皇親國戚,就是江南富賈,沒有王黼的名字。”
  “朝中大臣沒人買房?”
  “好像……只有蔡攸買了《北岸華庭》的房子。”
  “聶山, 你確定?”
  “沒錯,我查過。”
  蔡京聽聶山如此說,他心中一沉,然後講道,“實話實說,我和兒子多年沒說話了,他做了什麽我也不清楚。”
  “你們父子有這麽大的矛盾?”
  “不是矛盾,而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不同意您的施政綱領?”
  “一言難盡啊!”蔡京想起兒子失望至極,他開始擔心兒子和王黼作了見不得人的勾當。“聶山,蔡攸如果有問題,你可查他,我絕不姑息,他是他,我是我。”蔡京亮明了態度。
  “太師,我沒懷疑蔡攸錢的來路,終歸他為官多年,有此財力。”
  “你懷疑王黼?你是不是覺得,我給王黼的權利太大了,缺少了製約?”
  “太師,您是指讓王黼發行紙幣的事吧?”
  “對!”蔡京果斷說道,“朝廷發行錢引是為了給汴河開發籌集資金,我怕一旦資金出了問題,麻煩可就大了。”
  “太師,錢引為銀號票證,來往都有痕跡,我會查得一清二楚的。”
  “好吧,拜托你。現在王黼到江南采購湖石,你要借機把王黼的每一筆收支都給我查得清清楚楚。”
  “是!”
  聶山領命起身告辭,蔡京沒有心情相送,他知道,聶山說不查他兒子蔡攸是給他面子,當他看到聶山走出了房門,走遠了……像得了一場大病,癱倒在太師椅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