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宋蹴鞠傳》一百九十二.明清拜訪 蔡京高興講學
  在蹴鞠酒店,蔡京說讓王清明到他家去一趟,給他輔導功課。王明清太師府不熟,不好一個人前往,自然要叫著王黼。
  太師府這些天終於清淨多了,因為全城的老百姓到知道蔡京沒死,即使外地來了客人前來吊唁,剛走進了城門他們就發現這是個誤會。王黼和王明清走進太師府時,蔡京正在書房清閑地看《論語》。
  “太師,看書呢?”王黼進門問道。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蔡京放下書說道。
  “太師,我給您介紹一個學生吧?”
  “誰啊?”
  “進來!”王黼叫等在門外的王明清。
  “參見太師!”王明清進來。
  “啊,王明清!”蔡京有些驚喜,竟然叫出了名字。
  “太師,這是我的一點心意。”王明清第一次進太師府還帶著禮物。
  “來就來吧,還拿什麽東西?”
  “這是拜師的規矩,要送給老師臘肉啊!”王明清讀過《論語》,書中有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修也叫臘肉。
  “哈哈……明清,你可真有意思,孔聖人能接受的禮物我自然接受。請坐吧!”蔡京笑納。
  “太師,您現在還看《論語》啊?”王明清問。
  “俗語講,一部論語治天下,這書一輩子都看不完,而每一個時期都有新的領悟。”
  “蔡太師,孔聖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王明清《論語》讀的次數不多,他剛說話就露怯。
  “明清,你的書讀亂了。”蔡京打斷了王明清的發言,“第一句話可不是孔聖人說的。”
  “是嗎?”王明清一愣。
  “將明,你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誰說的嗎?”
  “是……孔聖人學生說的吧?”王黼瞎猜。
  “不不……”蔡京搖頭笑道,“這句話是出自於杜甫的《曲江二首》,原詩說:……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太師,您腦子真好,這麽長的詩歌您也能背得下來。”
  “好的詩歌是需要背一點的,預防老年癡呆。”蔡京自嘲地一笑,“杜甫喝酒傷身,沒能活到七十,他的人生沒經營好,晚年還需要賒帳度日。當然,這也不能怪他,他沒趕上好時候,遇上了戰亂。”
  “太師,我剛才是想問,八十以後該怎麽辦,孔聖人可沒說。”
  “孔聖人沒活到八十,他不知道的事情從不妄加猜測。”
  “太師,明年正月就是您的八十大壽了,是不是您要給《論語》加上一句?”
  “嗯……”蔡京想了一下,“……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出自《論語·為政篇》。八十歲為杖朝之年,可朝廷絕不允許我,一個老頭子拄著拐杖上朝的,所以說,《為政篇》講到八十就該結束,我不應畫蛇添足。”
  “太師,您這身體,明年上朝也不用拄拐杖。”王黼奉承。
  “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我活到八十出了門就沒人管飯了,就會餓死,還是留在自己家裡好。”
  “太師,明年您要退休?”王黼問道。
  “是啊,未來的舞台是要留給你們這些年輕人的。”
  “太師,您退了休也能給朝廷作顧問嗎?”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接下來我就在家裡等著‘穿越’了。”
  “哈哈……太師,您真有意思,‘穿越’都是年輕人愛用的名詞,他們寫不好文章,理不清時間順序,才搞‘穿越’呢。”
  “中華文化儒·道·釋,分別代表人生各個時間段的修為方式。年輕時要學儒,考慮如何入世;等到世間的事情全都弄明白了,到了不惑之年,要學道,要想著如何出世;等到了老年,繁華落盡,就要學佛,想著輪回,等著穿越。”
  “太師,我也沒看你學佛呀?”
  “對於悟性高的人,佛在心中,不需要學。”
  “太師,我們還年輕,您教我們怎樣入世吧。”
  “入世最好的方式就是為官,俗話講,站得高看得遠,官位越大,你看事情的格局越大。我常講,你是雄鷹,你就會眼望藍天;你是蟑螂,你眼裡就充滿了垃圾。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與他看世界的格局有關,在這裡,我奉勸你們一句,要多讀幾遍《論語》,增強自身修養。”
  “太師,我也讀過《論語》,我感覺沒有你說的作用這麽大。”
  “明清,我這有衣本《論語》送給你,禮尚往來,我不能白拿你的臘肉。”
  “太師,《論語》我家裡有。”
  “我這本《論語》與你的不一樣,我這本《論語》是畢昇特意給我定製的,字體大,頁面飛白留得多。”
  “字小我也能看的清楚啊?”
  “你看這本書的飛白,都有我的評注。每個人看《論語》都有不同的解釋,道行高的人,他們看到的內容深;道行淺的人,他們看到的內容淺。對社會閱歷淺的,而又愛嘩眾取寵的老師,他們教《論語》純屬誤人子弟。”
  “我說我考幾回進士都失敗了呢,原來是老師教錯了。”
  “你們黃金屋私塾的那些老師啊,他們只會收你的錢,賺你們幾條臘肉吃,教不會你們真學問。”
  “太師,您給我的這本《論語》可是寶書啊,是不是進士的考題都在裡面?”
  “聰明的人,有聰明的理解,你一問,我知道你的智商不低。你如果智商再高一點,這樣的問題就不應該問。”
  “是是。”王明清心領神會。
  “明清,我希望你學有所成。你有經商才華,這是人們所公認的。你的《揮麈錄》發行數量遠遠超過《朝報》,盈利也非常可觀。我時常想,為何我朝的第一報紙《朝報》怎麽競爭不過你的小報呢,我認為我的用人有問題。”
  “可是……《朝報》主編是進士啊,他的學問不淺。”
  “學歷和能力是不能畫等號的,進士主編經營的《朝報》不靠朝廷攤派就賣不出去,每年別說盈利,就花費的老百姓的稅銀都不計其數。”
  “太師,如果讓我寫他們那樣的歌功頌德的文章,我覺得我也賣不出去。”王明清說道。
  “為什麽?”蔡京不解。
  “比方說,你喜歡杜甫的詩,我刊登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你會認為我詆毀你的汴河房產開發政策;我如果刊登白居易的《賣炭翁》,您會認為我在變相諷刺你的經濟政策,說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好。”
  “明清,你如果作了《朝報》主編,想要發表這兩位唐朝大詩人的作品,我不會發對,他們詩中所描述的都是唐朝的不堪,襯托我大宋朝的優秀。我大宋朝再也沒有這些悲天憐人的詩人了,我朝出現的都是周邦彥這樣優秀的詩人,他們只會寫《汴都賦》,來歌頌我大宋朝的豐功偉績。”
  “太師,您還真說對了。”王明清想大宋朝確實沒有杜甫,白居易那樣的詩人。
  “哈哈……明清,我知道通過我們之間一兩次的談話,我不會扭轉你對大宋朝的負面看法,總歸你在底層經歷的苦難多,看到的社會陰暗面多。”
  “太師,我辦報的出發點不對,還真應該向您好好請教。”
  “沒關系,有時間常來,等你再次開辦報社,我們可多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那好,我們就不打擾了。”
  “我身體不好,坐長了時間會累,我也不留你們了。”蔡京起身。
  王明清和王黼站起身出門,他感道通過和蔡京的談話受益匪淺。他理解,治理一個國家,不是靠抱怨和發一兩道抨擊朝政的檄文就能解決的,小民可以關心朝政,但治理好一個國家確實需要精英,而蔡京就是當代的精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