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詩劍訣》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的都城之殤
    -> ->  南京城為大明帝國第一個首都。

  明太祖朱元璋在這裡渡過悲歡離合的歲月。

  朱元璋能奪取天下,要感謝南京。他以南京為基地消滅群雄。定都於此,進退自如,進可跨過兩淮北征,統一全國。即使失利,退亦可憑借長江之險,劃江自守。

  作為南方與全國的經濟中心,南京從來不差錢。朱元璋住慣吳王時代建造的宮殿,富麗堂皇,他不忍心舍棄。而他的部下,大多是南方人,不願遠離故土。

  自長遠來看,打下江山,距離北方的元朝殘余勢力,隔著千山萬水,如若卷土重來,打至南京,也不容易。總之,南京是個能過日子,苟且偷安的好地方。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次年九月開始仿效北極星星象建設新城,大興土木四年後,於洪武六年(1373年)八月建成。

  第一重為京城,周長九十六裡,有十三座門:正陽、通濟、聚寶、三山、石城、太平、神策、金川、鍾阜、朝陽、清涼、定淮、儀鳳,後關閉鍾阜、儀鳳門,留十一門。

  第二重為皇城,有六座門:洪武(南)、長安左、長安右、東華、西華、玄武(北)。

  最裡面為宮城,也叫紫禁城,為帝王居住之地,建造午門、左掖、右掖、東安、北安等六座門。宮城原為燕尾湖,朱元璋調集數十萬民工填湖造宮。

  據風水師說法,此地“風水”不佳,地勢南高北低,即前高後低。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改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南京。洪武十三年(1390年)四月,最外又建造城牆(外郭),周長一百八十裡,設十六座門:東有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雙橋,南有上方、夾風、鳳台、大馴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有江東,北有佛寧、上元、觀音。

  南京,成為當時中國超級大都市,非常繁盛。據洪武十六年(1393年)統計,南京城人口為十六萬余戶,約一百二十萬人。但明太祖朱元璋對建都南京並不滿意,六朝在此建都,都難逃劫數;王朝偏居一隅,不便統治北方;宮城風水不佳,影響龍脈……這些均讓他如鯁在喉,坐立不安。

  明太祖朱元璋吃著碗裡,看著鍋裡,一直想著遷都。他如一只要下蛋的母雞,爭惶惶地四處找窩,對安徽臨濠(今鳳陽縣臨淮)、河南汴梁(今開封)、河南洛陽、北平、陝西長安(今西安)等數個候選地都做了詳細考察。

  曾有大臣提議建都北平,但朱元璋不想勞民,或許內心尚有些害怕。中國的主要威脅來自元朝殘余勢力,離北平距離太近。元朝殘余百萬兵力,戰鬥力不可小覷,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不管幾座山、幾條河、幾座城池,在巨大的攻勢面前,都會淪為擺設。元朝勢力不滅,北平還不如南京安全。

  洪武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標考察陝西長安。

  漢唐雄風今猶在,朱元璋對唐太宗仰慕已久。而中國歷史上,西北軍力一直強悍。建都長安,既可抑製北方蒙古勢力威脅,還可防止西北勢力崛起。不過,長安同樣偏居一隅,中國的政治中心早已東移。自西到東,路途艱難,不便統治,走走路都能把朱標折騰出病來。

  朱標回至南京,剛向皇帝匯報考察長安的情況,遷都大計未定,就急匆匆地病死。

  朱元璋將太子之死,歸咎於南京宮城風水不好,是風水害死他的繼承人!一頭白發的老皇帝萬念俱灰,從此不再提遷都,朱家王朝的興廢,隻好“聽天由命”!

  其實不管建都何處,地理並非決定性因素,關鍵在於人為。《明史·地理志》指出,固若金湯不足以防止土崩瓦解,領土廣闊不足以形成犄角之勢。國家強弱,天下興亡,而並非地利的因素。所以說“在德不在險”,治國有道比地理險要更為重要。

  鬥轉星移,至永樂帝朱棣的時代。

  南京輕易被佔領,也說明南京作為首都,在很多方面存在問題。

  而朱棣在南京稱帝,卻無時不刻不在想念他的老窩與龍興之地北平。而他的手下將領、大臣對北方有感情。既然皇帝不喜歡南京,那便讓他回北平好了!

  永樂元年(1403年)天上月,禮部尚書李至剛揣摩皇帝朱棣的心思,正式建議道:“北平為皇上承運興王之地,應該遵從太祖設立中都之制度,將北平改名北京。”朱棣聽後十分高興。

  李至剛成為提出遷都的第一人。

  朱棣思前想後,覺得北平作為首都,的確有著許多優勢。論城市,北平為元代首都,洪武時經過徐達、華雲龍的初步改造,基礎實佳。按照舊都的城市規劃,大體不會出現問題,建設宮殿、郊廟便可投入使用。

  論地理條件,北平輻射東西南北。自地圖上看,右有大海環抱,左有太行山拱衛,南有大河阻隔,北有居庸關當靠山。

  自河北到北平,有數十、上百個關口,尤其成庸關、紫荊關、山海關、喜峰口、古北、黃花鎮等,在冷兵器時代,易守難攻,應對軍事上的突然襲擊,有較大的回旋余地。

  而對於北元殘余勢力,朱棣天不怕,地不怕,連建文皇帝都敢打,當然不把蒙古人放在眼裡。

  朱棣一旦下定決心,那便是百牛拉不回。待其百年之後,回顧其一生便可發現,其文治武功實不遜於唐宗宋祖,甚至勝於其父親朱元璋。他之所事,件件均為大事,且不說靖難之役,單論鄭和七下西洋,便為載入史冊的光輝印記……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設置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國子監等衙門。

  當年正月,朱棣將北平升為陪都,改名北京。二月,派長子朱高熾(即洪熙帝)治理新都。朱棣不斷遷徙直隸、蘇州、浙江、山西人至北京發展……

  永樂七年(1409年),朱棣闊別北京七年後回來視察,住入燕王府,為遷都北京與首次伐韃靼做準備。他索性來個“天子守邊”,長住北京,不回南京。此種事情,也只有永樂帝朱棣做得出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