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朝當王侯》三十一章:發財大計
  衛軒他們跟著李元寶來到後院,只見後院有好幾個屋,院子的地面已被炭粉染黑,雖然竭力掃過,但這玩意很難徹底掃乾淨。

  院中的樹下有個石質小圓桌,桌旁有幾個小石凳,衛軒和李元寶上去坐下,其他人都在後面站著。

  李元寶似乎對衛軒所說的發財大計很期待,首先開口道:“這後院都是是囤放貨物用的倉庫,此處沒有外人,足夠清靜,你的發財大計是什麽,說吧。”

  “先不急。”衛軒道,“我對炭火這一行啊,還有許多事情不明,需要詢問你一下,問清之後,才能確定我的發財大計是否可行。”

  李元寶攤手:“好,你有什麽盡管問。”

  衛軒問道:“我想問你,石炭這種東西,貨源多嗎,在這附近,可有開采石炭的礦窯?”

  “貨源充足。”李元寶道,“離這裡最近的兩個石炭礦場,就在南溪縣境內,在東南邊,與瀘州交界,距離縣城也就三四十裡地,那裡的山脈很長,從南往北延伸,約有百裡多長,有的山頭有鐵礦,有的則是石炭礦,南溪縣和長寧縣的石炭,都是來自那裡。”

  “這麽長的山脈?”衛軒聞言有點震驚。

  李元寶笑了笑,道:“說是山脈,其實有點誇大了,那裡有山不假,但都不是很高,最高的也就三百多丈高,最低的……幾乎都算不上是山,但它就是出礦,我爹在那買下了四個礦窯,所以我對那裡很清楚。”

  衛軒頓時驚得雙眼睜得老大:“原來你家裡有礦啊!”

  李元寶似乎並不覺得家裡有礦是多麽了不起的事,問道:“你問石炭貨源做什麽,難道是想做石炭生意?”

  “差不多吧。”衛軒又問道,“眼下市場上石炭價要比木炭低出不少,那如果是石炭粉末呢,我的意思是,開采石炭的時候,落在地上的那些沒用的炭末,這些碎末什麽價。”

  “那玩意能有什麽用。”李元寶道,“礦主們就煩這些碎末,這些碎末燒起來啊,全是煙塵,所以根本不值錢,開采的時候,礦窯的地上好多碎炭,礦主們必須每隔半個月清理一次這些碎炭,否則一遇上刮風,漫天烏漆嘛黑,三尺外看不見人,整個煤窯都沒法開采了。”

  “原來如此。”衛軒聞言開心一笑,又問道,“接下來,我要問一問炭的價格,現在的冬天,是一年比一年冷,冬日取暖,是百姓們最頭疼的問題,但炭火的價格,也不是什麽人都能承受的,眼下普通的木炭價格,是九文錢一斤,到冬日裡,這價格還會漲吧?”

  “沒錯。”李元寶點頭道,“按照往年的價格,到冬日裡,普通木炭的價格,會漲到十五文一斤,冬天每人一天差不多要耗炭一斤,也就是說,沒人每天取暖燒炭,就要十五文錢,一個普通勞力一天也就賺十五文錢而已。”

  衛軒蹙眉道:“那如此說來,窮困人家根本買不起啊,他們如何取暖?”

  李元寶道:“貧困人家肯定是燒不起木炭的,他們只能燒石炭,石炭即便到了冬天,也只是五文錢一斤,他們反季節購買,只要三文錢一斤,若是省著用,一戶三口之家,一天用兩斤石炭,倒也夠了,這些石炭還能用來煮飯燒水,頗為實惠,就是啊……煙塵有點大,一個冬天過來,屋子的牆和屋頂都會變黑,還有就是悶在屋中燒石炭容易被毒死,白天還好,夜裡睡著了,中毒也不知道,每年一個縣裡總要有幾個人因為燒炭中毒而死。”

  衛軒聞言蹙了蹙眉,

問道:“那若是再窮困一些的人家呢,那種勉強只能喂飽肚子的人家。”  李元寶道:“那些人家啊,只怕連石炭都只能買一點點,燒半天石炭,然後凍半天,白天多穿點,夜裡多蓋點,抖一抖,便過去了。”

  衛軒聞言直怎舌:“這還真是……取暖全都靠抖啊。”

  “差不多吧。”李元寶補充道,“也有的窮苦人家,吃不飽也穿不暖,但他們勤快,也聰明,他們去礦窯上找那些碎炭,回來跟泥拌勻了,灑點水,曬乾後就是一坨一坨的整塊炭,這玩意也能燒了取暖,缺點還是煙塵大,甚至比石炭煙塵還大。”

  衛軒聞言頓時雙眼發亮,這可不就是蜂窩炭的原理嗎,只不過那些人製作的方法太過粗劣,而且原料比例也沒用對,最重要的是沒有專門的炭爐,所以才會有相當大的煙塵,真正的蜂窩炭,是不可能有煙塵的。

  李元寶見他不說話,有點著急,問道:“你現在可以說你的發財大計了嗎?”

  衛軒道:“我的發財大計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剛才說的窮人用的辦法,把那些碎末石炭搜集起來,製作成大塊的炭,然後低價出售,價錢低自然銷量便高,而且我們成本低,每斤炭的純利潤甚至比別人的炭還高,應該能發財。”

  李元寶聞言頗感失望,搖頭道:“不行的,根本沒用,那些炭燒的時候就散了,煙塵四處飄,比普通的石炭還要糟糕,只有那些實在燒不起炭的窮困戶才會用,而且啊,燒這種炭的人家,大多都是得肺病死,就因為那些煙塵吸多了,只要不是窮到那種境地,沒人願意買的。”

  衛軒挑眉一笑:“沒有金剛鑽,怎敢攬瓷器活,我這裡就有一個妙法,能將碎炭末做成形狀規則的炭塊,而且燃燒的時候,沒有一點煙塵,最重要的是,燃燒率高,能將炭燒得透透的,一絲都不浪費,也不容易出現炭中毒的事情,堪稱完美。”

  “此言當真?”李元寶瞪大雙眼望著衛軒,明顯有點激動。

  衛軒點頭:“自然當真。”

  李元寶想了想,道:“若是你當真有那妙法,我便做這生意,所得收入,咱們對半分,如何?”

  衛軒擺了擺手,道:“對半分就有點過分了,我只是提供一點技術支持而已,真正實行的時候,我幫不上什麽忙,所有生意還是要靠你去操持,資金方面,也只能你自己解決,我覺得,我四,你六,這樣比較好。”

  “好。”李元寶點頭,“你說的也頗有道理。”

  衛軒道:“我做的炭塊,名為蜂窩炭,不過這個蜂窩炭呢,一般的爐子和火盆是燒不了的,還需要做特製的火爐。”

  李元寶問道:“那這個火爐長什麽模樣呢,我可以派人去找工匠定製。”

  衛軒道:“火爐不能千篇一律,但也不能太貴,畢竟咱們是走低價多銷路線,火爐的價格,自然也要低,這樣吧,你讓人取點紙筆來,我畫幾個爐子的模樣給你,你待會就可以去找工匠定做,多做一些,畢竟天氣就要轉寒了,時間有點緊。”

  “好。”李元寶高呼一聲,“二愣子,取紙筆硯來!”

  “哦!”店裡傳來年輕夥計的呼聲,然後就看到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夥計端來了筆墨紙硯,放在石桌上。

  衛軒不由得多看了兩眼這個叫做“二愣子”的小夥計,果然有點愣頭愣腦,最主要的是,這名字真的很有喜感。

  衛軒提起筆,就開始畫火爐,其實就是在普通的蜂窩煤爐子的基礎上,做一些古風的造型。

  因為蜂窩煤的燃燒方式是上下疊加相燃的,一般是上中下三塊炭,這只是最簡單的炭爐,大號炭爐依舊是上中下三層炭,但是卻有三組,一爐炭就是九塊,這樣產生的熱量自然也不是小炭爐能比的了。

  衛軒順便還畫出了蜂窩煤的模樣,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蜂窩煤的燃燒方式,李元寶還算聰明,一看就懂了,只是他看到一些爐子上連著長長的管子,不解問:“這些柱子是什麽東西,還拐彎?”

  “這不是柱子,這是通氣管道。”衛軒解釋道,“大號的爐子裡有九塊蜂窩炭,比較容易出現炭中毒,安全起見,在爐頂做一個鐵製管道,其實就是煙囪,在牆上開個洞,煙囪從這個洞伸出屋外,就能把爐子裡燃燒的廢氣都排出屋外,這樣屋子裡暖和了,還不會有難聞的炭味,也不會出現炭中毒,最重要的是,這些管道與空氣接觸面大,更加容易讓屋子裡暖和起來,一舉多得。”

  “原來如此。”李元寶聞言點頭,“雖然會有點麻煩,不過一舉多得,適合那些富戶,富戶們生活比較講究,最煩屋子裡有難聞氣味。”

  衛軒笑道:“賺富人的錢,我很樂意。”

  李元寶看著他畫的那些爐子,躍躍欲試:“我也畫幾個爐子試試吧。”

  “好,你試試。”衛軒把筆遞給他。

  李元寶連花了三個爐子,居然比衛軒畫的爐子還好看,均都是古鼎造型的,衛軒拍手道:“不錯不錯,畫的不錯,你就按照這些爐子的造型,去找工匠定製,記住,爐膛的尺寸千萬不能錯,不然蜂窩炭是無法放進去的,還有一個要點,就是爐底的通風口一定要可開可關,這樣才能完美控制蜂窩炭的燃燒。”

  “嗯,知道了。”李元寶用力點頭。

  衛軒又拿起筆,在紙上開始畫工具,畫了兩種工具,還標注了尺寸,第一種是火鉗,另外一種則是打胚器,也稱煤球機,這打胚器其實原理非常簡單,但畫起來還是有點複雜的,衛軒畫了好一會兒才滿意,畫好之後,衛軒把圖紙遞給李元寶,道:“第一個工具叫做火鉗,基本一個爐子要配一個火鉗,夾蜂窩炭用的;第二個叫做打胚器,是專門用來製作蜂窩炭的,你拿著這個圖紙,去找鐵匠做,有多少做多少,最好明日就能做出一個來,我派人來你這裡取,沒有這個,我也做不了蜂窩炭,我打算回家先做一些蜂窩炭的樣品給你看看。”

  “好好好……”李元寶一邊看圖紙,一邊連連點頭,道,“好,待會我就去找鐵匠,讓他們連夜趕工,明日上午應該就能做出一個來。”

  衛軒又拿了一張紙,在紙上寫了許多木炭和石炭,下面標注了斤兩,然後遞給李元寶,道:“這些原料,是我製作蜂窩炭樣品要用的,待會和剛才買的木炭一起送到我府上,我們這可是大單啊,你應該送貨上門吧。”

  “當然可以。”李元寶笑著點頭。

  這時,張猛提醒道:“老大,紙上寫的這些炭,可不少錢啊,你身上又沒錢,得跟申姑娘要啊。”

  衛軒聞言一愣,轉頭望向申一花,他還未開口,申一花便道:“公子這是要與李掌櫃做生意賺大錢,是好事,這錢可以花,應該花。”

  衛軒頓時咧嘴笑起來,朝她豎了個大拇指:“一花就是懂事,大氣。”

  申一花得他一誇,樂得也是直咧嘴。

  接下來就是搬炭上車,結帳付款,衛軒又與李元寶聊了兩句,這便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大家都是長籲一口氣,然後紛紛往自己房間裡衝,奔走一天,他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脫掉鞋子,讓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然後用熱水燙燙腳,解乏。

  衛軒倒是沒空休息,將所有的炭運到牲畜坊,先將大塊的煤炭和木炭均勻鋪在地上,用石滾子將這些大塊的炭碾成小碎塊,然後再上石磨去磨成粉末狀,張猛他們全都回屋去燙腳去了,只有衛軒一個人忙,倒是申一花比較勤快,回房記了帳後便來找衛軒,要幫忙,衛軒不讓她幫,打發她去做晚飯,還好,過了一炷香的工夫,李青張猛還有李二牛都來了,四個人一起弄,快了許多。

  人多力量大,忙到天黑,終於是把所有的石炭和木炭全都弄完了,回去吃飯休息。

  隔日,衛軒早上起來,讓李青去買一些其他原料,並順便去炭火店找李元寶,問問打胚器是否做好了。

  而他自己則去縣衙告個假,反正去了衙門也是混日子,既然周文宏希望他糊糊塗塗的,那麽他就糊糊塗塗地給周文宏看,消極怠工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回來後,衛軒便和李二牛張猛一起稱炭,把煤炭粉末和木炭粉末每十斤裝一個麻袋, 方便於計算原料配比。

  稱好所有的炭,李青回來了,馬車裡裝了好多東西,黃泥,石灰,鋸木屑等等,當然了,他還帶回了最重要的……打胚器。

  衛軒這次買的原料很多,因為時間太久了,高級蜂窩煤的原料配比他已經有點記不清了,所以他需要嘗試著做一些樣品出來試試,找出最佳的原料配比。

  其實蜂窩煤的做法真的很簡單,在二十一世紀,蜂窩煤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普通蜂窩煤,普通蜂窩煤,只有兩種原料,就是煤和黃泥,配比是8:2。

  第二種則是易燃蜂窩煤,原料分別是無煙煤,木炭粉,生石灰,石蠟,鋸末等等,衛軒這次打算把蜂窩炭做成上中下三個品階,這樣才能讓蜂窩炭適合不同的消費群眾,下品蜂窩炭,就是用普通煤炭配上黃泥,加水,就能做成,而且沒什麽粉塵,就是燃燒的時候可能炭味會有點重;至於中品蜂窩炭,則是用無煙煤的粉末加上黃土,加水,就可以做成,其實和下品蜂窩煤的成本是一模一樣的,畢竟炭末幾乎不算錢;至於上品蜂窩炭,則按照易燃蜂窩煤的標準來做,原料上稍微貴一點,製作工序也稍微麻煩一點,相應的,價格也貴,這是給那些富足之家準備的。

  接下來,衛軒就開始按照不同的配比去混合原料,用煤球機做蜂窩煤,一個一個親自做,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肯停,沒辦法,衛軒深知道,在任何時代,都不能沒有錢,還是那句話,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發財大計啊,能不能在這大明朝吃香的喝辣的,可全靠這些黑乎乎的蜂窩煤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