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楚史―亂國志》第36章 2李矛盾,借刀殺人
  軒轅關依舊被黃巾軍的陰雲籠罩著,如果不是曹操如同定海神針一般坐鎮關內,漢軍此時怕是要徹底崩潰。

  敵軍沒有百萬,也有七十萬以上的兵力,源源不斷地如潮水般衝擊著兩山之間的軒轅關,如果不是曹操提前在太室、少室山中布置好了防禦工事,黃巾大軍完全可以牽製軒轅關漢軍的同時越過兩山繞到軒轅關後方,這樣一來前後夾擊,軒轅雄關也就沒了作用。

  軒轅關內,一眾漢軍將領正在召開數日來的第十次會議,商量如何應對濤濤不絕的黃巾軍。

  皇甫嵩依舊臥床不起,咳血不止,軍中一乾醫匠診斷之後,皆無奈搖頭。

  他的身體狀況很糟糕,主要是勞心費神,加上受到莫大刺激,牽動心肝,現在的生命全憑一口頑強不屈的硬氣吊著,撐住了便可以恢復健康,但撐不住便會撒手人寰。

  於是曹操就在身上背負了大漢的興亡,這如山的壓力落在他頭上,壓得他有些透不過氣。

  而守關戰爭又不同於一般戰鬥,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一切計劃謀略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縱使曹操留了一道後手,但如果沒有在最為關鍵的時候使用很可能就會喪失這張底牌。

  所以,能否守住只能看漢軍的勇武與毅力。

  可經過連續四天的瘋狂戰鬥,曹操兵力僅剩六萬,能否守住軒轅關也未可知。

  會上,所有將領臉上都布下了一層陰霾。

  不同於曹操的焦頭爛額,黃巢與慶布的部隊過得相當愜意,慶布代領荊州大渠,同黃巢加起來也不過十萬兵力,堪稱最弱的兩州大渠。

  他們此時還留在軍中的原因便是跟著大軍混一些軍功,臨時統帥李密也不缺這兩人的殘軍攻城,所以他們名義上看守營盤,實則在大營中消磨時光。

  所以,不論其他黃巾同袍怎麽衝殺,他們只會躲在營帳中喝酒吃肉。

  在李密來到陽城,並且臨時接管了全部南路黃巾的指揮權之後,方臘與李闖明顯有些不滿,對於李密的命令開始有些陰奉陽違。

  在李密眼中,豫州戰場久戰不克,這四州大渠顯然都是些酒囊飯袋之徒,尤其是黃巢與慶布,大敗而歸竟然又要在這場戰爭中分得一杯羹,所以李密自然不會給他們好臉色。

  李密心中也知曉方臘李闖等人的不快,不過他也並沒有多做解釋,在他看來,他們兩人的不爽只是因為被自己觸動了利益。

  盡管兩人並不是直接戰敗的統帥,但陳舍與黃巢的失敗同樣給他們留下了一種弱於北方戰區的意識。

  何況本來這一路黃巾統帥是歸屬於拚命拿下穎川郡城的李闖,李密上來便奪取了他的位置,自然會令他不滿。

  兩股陣營雖然同為黃巾,即便同駐一個營盤,但兩極分化明顯,李密自己的幽州軍駐扎在東,方臘與李闖的兩支部隊駐扎在西,中間隔以黃巢慶布的混子軍團,這便是這一路黃巾軍的陣營布置。

  在有“外來威脅”李密的時候,方臘暫時放下了統帥的爭奪,率領麾下揚州黃巾全心全意幫助李闖爭奪南路黃巾的指揮權。

  畢竟大賢良師有命在先,誰能拿下軒轅關,誰便能獲得這一路黃巾的最終統帥權。

  因此,李闖與李密各自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瘋狂衝擊軒轅關。

  但曹操豈是易與之輩,兩人五六天以來對軒轅關至少發動了十次以上的進攻,卻都是無功而返。

  不同於他們之前攻略的那些郡縣城牆,

軒轅關作為都城雒陽的八大門戶之一,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還修建得堅固巍峨,那高大的城牆幾乎與青山平齊,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黃巾軍內心的絕望。  如此高城,真的可以稱之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城中還有一萬守軍駐守,就可抵擋至少十萬敵軍。曹操剩下六萬兵力,面臨困境是必然的,但他並沒有向雒陽方面求援,足以證明黃巾軍攻城的艱難。

  黃巾軍如果沒有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攻城,便要承受持久戰帶來的壓力與損失。

  久而久之,李自成與李密的矛盾愈發激烈,兩人卻一直刻意壓製著對對方的不滿。

  但刻意壓製的怒火一旦爆發,便會如同火山噴發一樣噴湧出巨大的能量,如同炸藥包一樣,只差一根可以引爆的導火索。

  每日的例會如同戰場一樣,兩人各抒己見,對於對方提出的意見與想法不予理會,至於合作,更是沒有可能。

  黃巢與慶布夾在中間,兩不相幫,這就讓矛盾日漸升級。

  荊徐二州黃巾所有人都對於此事置之身外,唯有一人,在會議上冷眼旁觀二李相互的衝突,暗自中卻秘密謀劃著些什麽。

  他不同於黃巢那個隻讀過幾天書就到處顯擺的武夫,他善於隱藏自己,其他人除了知道他故意泄露出的一些能力,對他的真實能力一無所知。

  就像一條黑暗中潛伏的毒蛇,深邃的眼睛一直盯著兩人動態,一旦時機成熟,便會露出鋒利的毒牙。

  在黃巢無心征戰,終日醉生夢死時,他已經暗中掌握了徐州黃巾的殘軍,可以說,只要他想,便可以徹底取代黃巢。

  他對於當今的局勢很是明朗,黃巾軍攻下軒轅關只是時間問題,二李之間的矛盾卻遲遲得不到緩和,荊州與徐州殘軍雖然看似無用,但也是二李相互拉攏的對象。

  “也許,可以借此機會翻雲覆雨?”

  又一次例會以李密李闖兩人爭吵而告終,他回到自己的營帳,暗自忖度。

  “古有晏殊二桃殺三士,乃借物殺人,某應當效法此計,借人殺人。”

  “不,或者說,借刀殺人。”

  此人名曰史思明,父親是漢人,母親卻是東胡人,他作為混血兒出生在幽州,自幼就因為面容醜陋被父母拋棄,幸好得一老居士收留,教授知識。老居士死後,他屢經輾轉,最後到了徐州。

  由於無人薦舉,仕途無路,又不善農耕,窮困潦倒,所幸加入了太平道,人生才得以發生改變,逐漸成為徐州太平道的重要頭目,僅次於黃巢的太平使一職。

  張角起兵後,他把徐州副渠之位讓給了名望地位不弱於他的安祿山,自己卻暗中收買人心。

  岐雲坡一戰,安祿山戰死,史思明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徐州黃巾的副渠,在黃巢沒有注意的情況下,直接做空了黃巢。

  歷史上,借刀殺人一計由晏殊二桃殺三士首創,無數能人異士運用此計假借他人之刀除掉自己的敵人。史思明更是將此計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借唐軍大刀殺了番族智囊瑣高,換得自己高官厚祿,足見其陰險狡詐。

  如此一人,暗中謀劃的,竟是一盤驚天大局,只等時機成熟,便會立即拉開帷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