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這些泥罐在太陽下暴曬一會,曬去其中的水分讓它們略微的凝固。朱文正好趁這個時間來生火。
他現在手裡拿著的是一個鑽木取火裝置,朱文不知道應該叫什麽,他決定給這個東西起名叫做“按壓式取火器”。
這個裝置的構成相當的複雜,複雜的不像是石器時代原始人能夠發明出來的,它有一個用來旋轉摩擦生熱的木棍,但是這根木棍並不需要用手去搓。木棍的頂端有一根繩子,綁在一片木板的兩頭,木板中間有個小孔正好可以穿過這根木棍。
隻要這片木板往下一壓,兩頭的繩子就會纏繞在小木棍上,帶動小木棍旋轉,木棍下端三分之一的地方還有一塊圓形的木板,用來起平衡和定位作用。
所以隻要在這個小木棍下方放上一塊乾燥的木頭,然後不停的下壓木板,中間的小木棍就會不停的旋轉起來,這個時候在摩擦的地方放上一些易燃的引火絨,兩分鍾左右就開始冒煙有火星了。
有了火星就簡單了,不斷的往裡面吹氣,吹的同時加點乾草和枯樹葉什麽的,一會就有小火苗起來了,有了火苗之後不斷的加小樹枝,等它慢慢的燒起來之後加大的樹枝,很快一堆篝火就燒起來了。
朱文搞不清楚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是怎麽發明出這種取火裝置的,也不清楚既然有了能隨時生火的工具,為什麽他們還要用最原始的不間斷添柴的方式保持部落的火堆幾十年不滅。
直到朱文學會了部落裡“火”這個字的發音,連說帶比劃的表明了自己需要生火的時候,才有部落裡的女人給他製作了一個這玩意兒。
但是這個“按壓式取火器”確實是部落裡一直流傳下來的,不知道是哪一代人的發明,但是部落裡的人都會製作。
又等了一會讓火堆燒的更大,這個時候泥胚已經乾的差不多了,於是把它們拿過來放在火堆旁邊烤,等到烤的發硬發燙了就開始在泥胚的旁邊堆木頭和乾草。
最後就是把乾草和木頭一塊點著了,呼啦啦的燒了一大片,然後朱文就開始和原始人們一塊往火堆裡面添柴。
這種燒陶方式被朱文起名叫做“魯濱遜製陶法”,也可以稱之為“瞎幾把燒法”。是上初中時候在魯濱遜漂流記裡面看到的一種燒陶的方式,不用說朱文就知道這種方式相當的坑爹,估計成功率不高,但是反正他現在也沒有更好的方式,試試也無妨。
火燒了大概有四五個小時才滅。這時候太陽已經很偏西了,所以朱文乾脆帶著原始人們回去睡覺,等到明天早上再來看結果。
第二天一吃過早飯朱文就興衝衝的帶著幾個原始人過來看,這個時候火堆的余溫也已經完全冷卻了,朱文小心翼翼的扒開一堆的灰燼查看他的陶燒的怎麽樣,
果然很不樂觀,大小陶罐無一幸存,就連人頭這麽大的陶罐都沒有一個保存完好的,都碎成了碎片,反而是幾個巴掌大的陶碗幸運的保存了下來。
讓朱文哭笑不得的是那些小飛機坦克都一點事情也沒有,個個都燒製成型了。
朱文手裡把玩著五個大小不一的陶碗,心想著“魯濱遜製陶法”果然不靠譜,估計寫這本書的作者本身也沒有燒過陶,按照自己的想法亂寫一通,自己照著做能成功才是怪事。
其實朱文經過了一夜的思考,自己也覺得這個方式不靠譜,因為直接這樣點火燒升溫快降溫也快,燒點小東西還行,如果是個頭大壁又薄的陶罐就很容易因為溫差大而直接碎裂。
所以自己需要一個爐子。
於是朱文就開始造爐子,他其實見過的爐子相當的有限,比如賣燒餅的爐子,賣紅薯的爐子,如果農村的地鍋也算爐子的話也能算上。
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按照烤紅薯的爐子造,因為愛吃紅薯的原因,這是他唯一近距離看過內部構造的爐子。
紅薯爐子其實結構很簡單,就一個直上直下的筒子,內側糊滿了水泥。上方有兩層鐵架子支撐,是用來放紅薯的,下面開個口子,用來添煤和通氧氣。
但就是這樣一個直上直下的筒子也不好造,泥巴太軟,沒有辦法支撐自身重量,所以沒辦法做很高,高了底下的結構就會變形塌跨。
折騰了半天,朱文試作了幾個爐子都沒有辦法成型,最後逼不得已的朱文隻能采用笨辦法。
也就是說一層一層的做爐子,每一層大概十厘米高左右,做完一層就停在那裡等它乾,差不多幹了之後在在上面磊上一層,就用這種土辦法朱文一層一層的把爐子磊了起來。
不過磊到差不多高度的時候還是有個問題難倒了他,那就是他沒有鐵架子,畢竟泥罐胚子不可能憑空懸著呀,總要有個東西把它架起來。
朱文想了半天想不出有啥可以替代的,最後他靈機一動把那個燒好飛機模型卡在爐子內側,兩個翅膀和尾翼剛好埋在爐壁裡面,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架子。
最後整個爐子全部壘成的時候高差不多一米,內徑差不多三十厘米,飛機架子高度離頂上大概也是三十厘米。
也就是說朱文最多能燒一個直徑在三十厘米,高也是三十厘米的陶罐子,而且一次隻能燒一個。
爐子整個做完之後和街邊烤紅薯的確實十分的相似,隻不過是整體的縮小了一點,而且因為材料的原因,朱文特意把爐壁加厚了。爐子的內徑才三十厘米左右,但是爐壁的厚度就足足有十五厘米。
這個爐子跟烤紅薯爐子的最大的不同是它沒有封頂,因為要從上面把罐子拿進拿出,所以朱文準備開始燒的時候再用泥整個的把頂封住。
等到整個爐子完工的時候,天都快黑了,也沒有時間從新和泥捏罐子了,所以朱文還是把決定先把這個爐子放一放,等到了明天天亮在過來重新的進行燒陶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