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最強呂布之橫掃天下》第91章:莫非是徐州軍打算求和?
  下邳臨近彭城,為徐州富庶之地,若是下邳國相秦思據城而守的話,對徐州的穩定將會造成不小的威脅,秦思心中惶恐離開下邳,對於徐州和秦思本人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廣陵太守張超,則是招募士卒,加強城池防守。

  徐州的戰況,吸引來的是諸侯的目光。

  誰也沒有料到,在他們眼中,不過是蠻橫武夫的呂布,竟然能夠在徐州這般緊急的時候,接連得到勝利,從目前的形勢上來看,徐州非但不會有危險,反而能夠取得一些突破。

  沛國相的投靠,便是呂布在這場交戰之後的收獲,沛國臨近兗州的州治昌邑,呂布佔據沛國之後,彭城的安穩就有了一道屏障,而且能隨時威脅到昌邑的安全。

  朝廷不明,諸侯擁兵自重,而諸侯想要發展自身的實力,就不可避免的會有戰事發生。

  青州黃巾攻打渤海郡,暗中勾連黑山黃巾,聲勢浩大,公孫瓚率兩萬大軍大破黃巾,斬首三萬余,公孫瓚領兵追擊,俘虜黃巾七萬余人,公孫瓚威名大震。

  公孫瓚與袁術交厚,派遣其弟公孫越前往袁術帳下效命。

  但公孫越在幫助孫堅攻打周昂之時,為流矢擊中,身死疆場。

  公孫瓚大怒,將公孫越之死歸咎到袁紹的頭上,須知周昂乃是支持袁紹之人。

  率領大軍兩萬,駐扎磐河與袁紹對峙。

  值此之時,公孫瓚威名正盛,麾下有著精銳的騎兵,大破青州黃巾,這般威勢下,剛剛佔據冀州的袁紹,豈能與公孫瓚對抗,思考一番之後,任命公孫瓚堂弟公孫范為渤海太守,欲要與公孫瓚和好。

  然而公孫范到達渤海郡治南皮之後,當即起兵響應公孫瓚,協助公孫瓚大軍擊敗黃巾,進駐界橋。

  決定與袁紹撕破臉,公孫瓚也是有著底氣的,相對於袁紹,公孫瓚更加看好的是後將軍袁術,袁術為袁家的嫡子,支持袁術的諸侯亦是不在少數。

  兗州牧劉岱和青州的部分官員支持袁紹,但兩州兵馬進攻徐州,非但沒能取勝,反倒是在呂布的手中接連失敗。

  如此看來的話,還是袁術的實力更加的強大,再說袁紹佔據冀州,本身就是利用了公孫瓚,這讓公孫瓚對袁紹早就心生不滿。

  公孫瓚聞名幽州,縱然是幽州牧劉虞的命令在袁紹這裡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一時間冀州震動。

  原本兗州軍和青州軍的戰況傳來之後,袁紹準備派遣大軍幫助青州軍,公孫瓚領兵進犯,令袁紹自顧不暇。

  袁術在這等時候站了出來,痛斥劉岱、曹操、孔融、劉備等人的行徑,支持呂布在徐州的地位。

  袁紹一派遭到了打壓,戰事沒有進展,對袁術來說就是最好的消息,失去了孫堅這個金牌打手之後,袁術將會得到的是呂布這等猛將,有著呂布在徐州,就能牢牢的牽製青州和兗州的大軍,為他在荊州、揚州的行動提供支撐。

  所謂的諸侯盟主,在徐州的戰事上,已經不能為青州軍和兗州軍提供支撐,而袁術在此時支持呂布,也將會成為影響徐州戰事的關鍵因素。

  徐州不少官員得知袁術在呂布佔據徐州這件事情上的態度之後,暗中松了一口氣,得到袁術的承認,在他們看來也是一樣的。

  名正言順,呂布統治徐州將減少許多的麻煩,而且在這次徐州的戰事中,徐州的官員見到的是呂布所向無敵的一面,有著如此君主,何愁徐州不能穩固。

  悄然之間,

徐州不少官員已經改變了心態。  青州軍中,孔融的心情不是很好,冀州傳來的消息和袁術的態度,讓這位當世大儒看到了不妙之處,袁紹與袁術同為袁家中人,在呂布這件事情上卻是發生了分歧,這樣的分歧,可不是簡單就能結束的。

  冀州的形勢危急,若是袁紹不能從冀州戰場上脫身的話,說不定會讓公孫瓚從冀州趕出去,相對於威名赫赫的公孫瓚,袁紹在領兵征戰方面,的確是沒有太過突出的表現。

  青州軍征戰徐州,雖說沒有失去大義上的支撐,但經過袁術這麽一鬧之後,大義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

  再說青州軍的將士,在這次的交鋒中,並沒有表現出高昂的鬥志,騎兵的全軍覆滅,令大軍人心惶惶,這般與徐州軍僵持下去,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而且失去了公孫瓚這股強橫的力量,青州黃巾勢必會再次掀起戰事。

  “玄德,青州境內多有黃巾肆虐, 與呂布對峙在諸縣,徒耗錢糧也。”孔融歎道。

  劉備頓時明白了孔融話語中的意思“國相,呂布乃逆賊也。”

  “如今冀州動蕩,青州不穩,若青州有失,來日如何征討逆賊?”孔融道。

  劉備沉默了,以青州軍的實力難以擊敗徐州軍,長久的僵持下去,不是辦法,青州貧瘠,比不上徐州富庶。

  “報,徐州軍有使者前來。”

  “莫非是徐州軍打算求和?”劉備疑問道。

  孔融冷哼道:“逆賊還敢派遣使者前來軍中,難道以為青州軍好欺負不成。”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不若看呂布是何態度。”劉備道,孔融欲要退兵,但是這次的征戰,青州軍佔據大義,就這般撤兵的話,影響上肯定不好。

  北海都尉常宇道:“國相,末將這就準備一番,給敵軍使者一個下馬威。”

  孔融微微點頭,認可了常宇的行為。

  在出兵徐州之後,孔融漸漸的明白了,當前的大漢,已經不是往昔,就連諸侯盟主袁紹也擁兵自重,將朝廷任命的冀州牧韓馥趕走,諸侯想要發展的是自身的實力,誰還會將大義放在心上。

  尤其是這次的戰事之後,更是讓孔融憤怒不已,他忠誠的乃是漢室,不想成為他人利用的工具。

  大漢中興,在孔融看來,比什麽都重要。

  但諸侯經過討伐董卓的戰事之後,無心進攻長安之事,反倒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長此以往下去,誰人的心中還會有大漢,朝廷的命令下達之後,有多少人會遵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