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北狄軍的人已經動搖了,邱先生便裝作局外人一樣說道:“我只是一說,諸位是北狄將士,忠於大汗,為他效命疆場本就是份內之事。老朽的命與你等一樣,生死在天。”
說完,邱先生做出要離開的樣子。就在這時,有人在他身後喊道:“邱先生,你身為忽利台將軍的幕僚,看到他已經死去,就在這裡說這些動搖軍心的話是什麽意思?”
邱先生轉過身去,看到是李霖帶了一些手下來了,便笑著說道:“小王爺,先前我聽說你隻帶了四百騎便將並州軍上萬人馬擊潰,便想著你定然是蓋世的英雄。可我來此後,見到的卻是被圍在山上,等著我等來救援的小王爺。”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邱先生上來就給了李霖一個難看,讓李霖那些手下頓時就惱了。不待他們發作,李霖便製止住他們,然後說道:“北狄大汗與我父王有約定,事成之後各取所需。今時我等不過是中了蕭冉的奸計,只是一時之挫而已,你卻在這裡胡說八道,讓他們沒了志氣。不知你安的是什麽心?”
“老朽安的是什麽心,小王爺不必操心。老朽這顆心此時所想的是,如何讓這些北狄勇士能活著回家,而不是枉然把命丟在這裡。”
邱先生這話頓時讓那些狄兵站在了邱先生這一邊,而李霖聽到狄兵的喊叫聲後也不敢在多說什麽了。他站在那裡,臉上顯得有些不自然了。因為,他已經看到那幾名北狄將軍看向他的目光不是像以前那麽友好了。
而恰恰就在此時,邱先生看著李霖說道:“你父起兵作亂,連帶著他們把命丟在這裡,你身為王爺之子,怎麽的也得給他們個說法吧?”
這句話像是提醒了那些狄兵,他們隨後便高聲喊叫著。喊的是什麽,誰也聽不清楚,可聽上去他們的火氣特別大,好像現在到了這個地步都是李霖造成的似得。
那幾名北狄將軍都知道,王朝戰亂起因就是南詔王想做皇上。蕭冉帶領並州軍燒城、與北狄軍作戰,都是因為這對父子。而南詔王的兒子現在就在他們眼前,所以,眼前這個李霖就成了他們眼裡的“香餑餑”。
若是拿了這人,把他當做禮物獻給那個蕭爵爺,不知道能不能換來這些人的性命?此時,不但那些北狄人這樣想,就連邱先生都覺得李霖來的正是時候。
這人可是最好的籌碼啊!
蕭冉得了此人,便可要挾南詔王。若是南詔王出於舔犢之情、愛子之切,說不定會偃旗息鼓,就此退兵。而蕭冉便是勤王的大功臣,便有數不盡的榮華富貴在等著他。邱先生這麽想著,便想出了一個三方共贏的計策。
想畢,邱先生突然大聲喝道:“各位將軍,我等性命就在此人身上,你等還不動手更待何時?”
其實不用他喊,那幾名將軍早有了綁了李霖換條活路的想法。所以,不等邱先生喊完,這幾人便衝了上去
李霖手下的護兵隻抵擋了一陣,就被北狄兵全部砍翻了。李霖看著身邊的護兵一個個倒下去後,緩緩地抽出腰刀
“此人要活的,防著他自殺。”邱先生看到不好,趕緊喊道。
那些狄兵一聽,也顧不得廝殺了,發一聲喊,便如餓虎撲食一般向李霖壓了過去
李霖本想死的有尊嚴些,可這樣一來自刎的速度便慢了。那些身手極快的狄兵壓過來後,他甚至連腰刀還沒有來得及舉起來,就被那些狄兵人壓人的壓在了最下面。
等險些被壓死的李霖被那些狄兵捆好後,那幾名北狄將軍瞅著這隻“肥羊”,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們覺得有此人在手,自家這些人的性命就無憂了。
邱先生看著已經有些半死不活的李霖,在心裡想著,此人是最好也是最合適的籌碼。對這些狄兵來說,他就是最好的籌碼,而對於自己來說,他就是最合適的籌碼。
出城與蕭冉談判一事,自然是由邱先生來做了。那些北狄將軍帶兵打仗還行,和別人去磨嘴皮子的事,他們不太擅長。看到邱先生主動擔當此事,他們都是滿臉的謝意。不過,他們也都想著反正這個李霖在他們手裡,管他邱先生去說什麽,只要到時放一條生路給他們就行。
所以,他們很放心的放邱先生出城了。而邱先生走出那道城門後,便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像是終於放心了一般。
想他這一生,輾轉西胡數年,又在北狄呆了五六年,雖說那些蠻夷表面上對他都是恭恭敬敬的樣子, 可一旦發生厲害衝突卻沒人把他當人。這些年來,他苦心經營,使盡心機,總想施展一番自己的絕學。可到了此時,不但抱負沒有得施,還差點和那些狄兵一樣,被困死在這壺關城裡。
現在出了城,邱先生有了一種得到自由的喜悅感。這感覺好奇妙啊!先前也沒人管著他,來去都是自由的,怎麽現在心裡反而生出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感覺?
邱先生覺得很奇怪。他細細的想來想去,最後他終於想明白了,自己骨子裡就是一個王朝人。不管自己睡過多少頂氈房,也不管自己吃了多少羊,喝了多少奶酒,自己還是一名王朝人。
因為自己的血肉之基,是王朝的黍米稻麥養就的。
邱先生見到蕭冉後,看著這個被北狄兵稱為娃娃爵爺的少年,他不由自主的跪了下去。
“王朝青州北海郡長邑縣人氏,邱行道拜見蕭爵爺。”
王朝青州北海郡長邑縣,那個叫做邱家莊的地方,村中有一顆老榆樹,老榆樹的下面有一處只有三間茅草屋的小院子。當年,那裡面住著一個每日隻吃一頓粥,四季只有一件長衫遮體的青年後生。
雖是家貧如洗,可屋中卻有書香。有好心人問這後生可曾吃過飽飯,後生便指著那些書說道:“食粥無味,讀書便飽。”
於是,邱家莊便流傳著一個故事,叫做“粥無味,讀書可飽”,簡稱“飽讀詩書”,用以激勵那些懵懂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