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寡人有病》第五百九十一章 當面之敵
這三十二萬大軍裡面,除了蘇萊曼大帝的三萬禁衛軍之外,都是各地的守軍。

  其中最為精銳的,也就是三萬禁衛軍。

  易卜拉欣在安塔基亞駐軍,並沒有主動進攻阿勒頗的楊洪義。

  首先是因為手下的軍隊良莠不齊,還需要時間進行整合。其次,易卜拉欣也想通過觀察,來尋找明軍的弱點。

  奧斯曼的軍隊人數雖然多,但越是這樣就越不好帶領。一旦吃了敗仗,很可能就會一戰而潰,走了之前的老路。

  如果不是易卜拉欣極力控制,他手中就是再召集三十萬軍隊也不是問題。但是在薩勒馬斯方向,還有五萬吳雲生所帶領的明軍。

  易卜拉欣對於奧斯曼帝國的情形非常擔憂,如果不是中間隔著一個黑海,奧斯曼帝國最重要的小亞細亞半島,恐怕都會處在明軍的全面威脅之下。

  另外易卜拉欣也非常害怕,害怕自己在如此優勢之下失敗。這種責任他承擔不起,一旦失敗就沒有活著的可能。在蘇萊曼大帝的期許之下,不勝則死。

  他先是派人給楊洪義送去了一封信,信中指責楊洪義擅自開啟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端。並且希望楊洪義從他所佔領的阿勒頗、霍姆斯和大馬士革撤軍,將這三座城市交還給奧斯曼帝國。

  楊洪義接到了易卜拉欣的信件,看到內容就笑了。這可真是太過諷刺,明明挑起戰端的是奧斯曼一方,如今卻要顛倒黑白。

  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對方居然就想這麽空口白牙的索要阿勒頗、霍姆斯、大馬士革三城。

  楊洪義很痛快的給易卜拉欣寫了回信,告知對方明軍只是正的自衛反擊而已。一切的戰事源頭,都是由奧斯曼的蘇萊曼綁架大明國丈、國舅而引發的。如果奧斯曼帝國想要回阿勒頗、霍姆斯、大馬士革三城,也不是不可行,但要付出足夠的代價。

  易卜拉欣顯然也不著急,他不斷的給楊洪義寫信,每一次信件來往都要三五日。

  兩人的信件往來,個七八次,一個月的時間便已經過去。

  這時的易卜拉欣,已經將手中的三十二萬大軍完全整合起來。軍中原本林立的派系,被他從上到下都給清理整頓了一遍。

  而且這些軍隊,在這一個月的時間之中,被不斷的拉出去訓練,可以說過的十分充實。

  易卜拉欣連續給楊洪義寫信,其實就是在爭取時間,在他的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和談的意思。

  楊洪義雖然看破了對方的意圖,但是並沒有說破,而是與之虛與偽蛇。

  之所以與易卜拉欣虛應事故,是因為吳雲生給楊洪義送來了消息,大不裡士之戰已經結束,奧斯曼與薩非王朝聯軍慘敗,塔赫馬斯普一世戰死。

  正是因為得到了這個消息,所以楊洪義也並不但心什麽。

  楊洪義所在的阿勒頗城,進可攻打奧斯曼沿海,或者北方的加濟安泰普城。退則可以退到拉卡城,背靠兩河流域,長期與奧斯曼對峙。

  所以不管易卜拉欣打什麽主意,楊洪義都是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作戰,沒什麽可患得患失的。

  他還給吳雲生寫了信,讓其在有余力之時,可以適時的出兵威脅奧斯曼帝國的巴特曼地區。

  希望兩人配合,能讓奧斯曼帝國無法兼顧。

  因為易卜拉欣與楊洪義兩人都各有打算,阿勒頗這裡的局勢居然平靜了兩個月之久。

  但是平靜終究會打破,這個破局者來自兩方面,一個是蘇萊曼大帝對於易卜拉欣的催促,一個就是吳雲生真的是出兵巴特曼地區了。

  兩個月的時間屯兵不前,受到蘇萊曼大帝催促的易卜拉欣覺得準備也算是大致充足,便親自帶了三十二萬大軍從雷伊漢勒山口兵出阿勒頗。

  一直在密切注意易卜拉欣動向的楊洪義,並沒有去迎擊奧斯曼的大軍。

  對方三十二萬人,明軍只有四萬五千余人。即使武器比對方強了許多,這仗也沒法打。

  尤其是雷伊漢勒山口以東都是平原,楊洪義可沒有把握對付三十多萬人的軍隊。

  所以當奧斯曼軍隊快到達阿勒頗時,他便帶著明軍全面退回到了拉卡城,將阿勒頗讓給了易卜拉欣所統率的三十二萬奧斯曼軍隊。

  楊洪義並不是真的退讓,他這麽做,是為了拉長對方的補給線,並且使得對方的軍隊要走更多的路。

  三十二萬大軍行軍可比四萬五千明軍行軍要複雜的多,其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十分繁瑣。出一點差錯,都會出現麻煩。

  反觀明軍人少,自然麻煩也就少了許多,進退之間十分自如。

  易卜拉欣佔領了阿勒頗之後,也已經知道明軍退回法卡城。他覺得這樣已經可以向蘇萊曼大帝交待,與其和明軍死磕,不如見好就收。

  只是讓易卜拉欣沒想到的是,他接到消息薩勒馬斯的吳雲生突然之間帶兵西進,已經逼近了巴特曼城。

  如果巴特曼失守,楊洪義與吳雲生兩支明軍便可匯合。到那時,十萬明軍的強悍戰力,不知道會成什麽樣子。

  所以不等蘇萊曼大帝再一次催促,易卜拉欣便又帶著三十二萬大軍猛撲法卡城的楊洪義所部。一定要在兩支明軍匯合之間,重創甚至消滅一支明軍才好。

  楊洪義之所以退到法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依憑幼發拉底河作為天塹,與奧斯曼三十二萬大軍對峙。如果戰術運用的好,就是將對方擊敗也並不是不可能。

  因而得知易卜拉欣出兵,明軍也同時動了起來,楊洪義帶著明軍在河岸邊上等著奧斯曼軍隊的出現。

  易卜拉欣看到明軍在河對岸等著自己,不由失笑。奧斯曼帝國如此多的兵力,怎麽可能怕了明軍的半渡而擊。大不好自己將軍隊分為兩部分,各自選一處渡河,明軍便不能兼顧。

  他是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當即分出來一支十五萬人的軍隊,去了下遊渡河。

  楊洪義看到奧斯曼軍隊分兵,不由得大喜。如果對方三十余萬人從一處渡河,自己所帶領的這些明軍或許可以給對方造成不小的損失,但絕對不會讓對方擊潰。

  但是對方分兵就不一樣了,十幾萬人渡河,就等於實力降低了一半,明軍阻攔當面之敵還是可以做到的。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