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搞核彈這種思路多少還是有些奇葩的,對於莫歌來說,首先考慮的當然是憑借自己如今的能力是否有可能突破AT力場。
不太樂觀。
不論是金雷閃電,還是電磁炮、電漿炮,別看對付其他怪獸威力十足,用來對付使徒之類的存在估計是真不太夠看。
至於肉搏,那就更不用說了,不能突破AT力場,選擇近身肉搏跟自己找死也差不多了。
所以莫歌只能從記憶裡福音戰士的劇情走向中尋找靈感。
首先那個世界的人類是如何對抗那些時不時來襲的使徒?
靠的是eva,看起來似乎是個機械造物,但是實際上在盔甲包裹之中的卻是血肉之軀,也可以看做是由人類操控的使徒之軀。
當然使徒和eva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eva也同樣具備AT力場。
用AT力場來對抗AT力場,經過力場的中和作用和互相侵蝕之後,視雙方AT力場的強弱差異會表現出不同的情況,但是最不濟也能大大減少對手的力場強度,讓其它攻擊方式有更高幾率獲得實際效果。
顯然,這種方式是莫歌學不來的,他可沒有什麽所謂的AT力場。
那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似乎也不盡然。
比如在對付某些使徒的過程中,其實人類的N2炸彈也是有產生效果的,只是還遠不足以真正殺死使徒罷了,結果僅僅是受了點輕傷的使徒很快就恢復了行動力。
雖然效果不理想,但是這個現象至少說明了一件事:AT力場並不是絕對無敵的防禦,也並不是只有AT力場才能突破另一個AT力場,之所以人類的常規武裝力量無法對付使徒,也只是因為他們的武器威力還不夠大而已。
更好的例子則是一種堪稱幻想級的武器:陽電子炮。
具體原理莫歌當然是不清楚了,但是總歸在凝聚了日本全國的所有電力輸出之後,經過一番醞釀的陽電子炮足以在精確命中的情況下一炮轟死一頭強大的使徒。
所以只要攻擊威力夠強,那麽AT力場的防禦終歸是能夠突破的,甚至一發入魂也不是不可能。
問題就在於,如何獲得所謂“足夠威力的攻擊”。
以莫歌的自信,卻也並不覺得自己的放電能力能夠與匯聚了日本全國電力的輸出功率相媲美,甚至兩者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都是很難想象的。
以此推論,用莫歌這樣的輸出功率發出的攻擊又怎麽可能突破得了AT力場的防禦?
就算考慮不同攻擊方式的電能利用率也有差異,莫歌依然認為自己無法做到那種堪稱逆天的事。
就算是威力不俗的電漿炮,在那種程度的防禦面前也必將黯然失色。
所以莫歌需要一種更加強力的攻擊手段,越強越好,起碼要達到遠遠超出他現有的一切攻擊手段的程度才有那麽一點希望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談何容易啊。
莫歌苦惱得幾乎要抓破頭皮,一時間卻也很難想出什麽足夠優秀的方案。
畢竟如果真有能夠簡單實現且威力強大的方法,莫歌估計早就那麽幹了,也不會等到現在。
那就只能從一些以前沒有考慮過的方向來想想辦法了。
刨除一些科幻設定中也不知道到底原理是什麽、是否真正可以實現的幻想級武器,莫歌首先能夠想到的依然是核武器。
其實就算不用人類現成的核武器,只要原料足夠,莫歌倒也不是不可能自己做到核裂變反應。
但是核裂變畢竟是核裂變,一方面很難做到更大的威力,
另一方面想要做到安全可控也非得借助一些輔助設備不可。更厲害的當然是人類的核聚變武器,也即是氫彈,這可是理論上可以無限堆積威力的存在,連頭頂的太陽實際上也是一顆靠著氫核聚變產生源源不斷能量輸出的“超大火球”。
然而問題在於,氫彈的技術含量比起裂變原子彈不知道複雜多少倍,別看幾十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幾個國家掌握,但是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卻依然還是那些國家,其中的技術壁壘不是簡單可以突破的,更何況氫彈顯然需要更多更精密的外部設備才能順利引爆。
這對於莫歌來說顯然也是個極大的麻煩。
實際上,他更希望那是一種自身能夠掌握,可以靈活使用的技能,而不是由人類製造出來不知道會不會隱含著陷阱, 也很難由怪獸之軀使用的一次性武器。
需要安全可控,那就是可控核聚變咯?
這也是莫歌短時間內能夠想到最高級的能量產生方式,至於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以及如何將這種能源轉化為武器甚至是技能,一個個難題簡直是層出不窮的在莫歌腦子裡湧現。
這顯然超出了莫歌的能力范圍啊,最直接的原因在於,這遠遠超出了他現有的知識范疇。
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路可選嗎?
莫歌在心裡這麽問自己,然後確定了暫時來說從這方面去努力是各種不可能的方案之中,唯一比較有可能實現的方案。
那麽接下來要做的事就很明確了,想要獲得超越自身極限的力量輸出,莫歌只能寄望於實現可控核聚變,然後再考慮如何將之武器化的問題。
而可控核聚變這種事之所以進入莫歌的視野,其實很重要一方面也在於他剛好知道一點最基本的信息,那就是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目前在人類世界中最現實的方案就是利用超強的磁場和超高溫的等離子體應用。
這些方面剛好都是莫歌最擅長的。
然而單單只知道一點基本概念顯然是不夠的,先不說在只知道一些基本信息的情況下該如何展開試驗,就算讓他巧合的真正搞出一些東西,那搞不好就是將自身化為一顆大炸彈的下場。
如果讓跟莫歌有仇的老美知道了,那估計在夢中都能笑醒過來。
所以想要實現這個設想就必須得補足知識上的缺漏,才能知道到底有沒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