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在原始森林》第二百四十一章 初試
  次日,尚宇早早就起床,沒辦法,十年來都住在山裡,鳥雀總是比日頭起的早,所以尚宇到點就醒,順便可以吐納每天清晨第一縷先天紫氣。
  不過這城裡可沒有高山望遠,只能在院子裡練習一下靜功,說實在的,這靜功確實有好處,所謂相由心生,這十年來,他的容貌都柔和了不少,再也沒有大荒中那種不愉之氣!
  “師叔,今天考試,你不去了麽?怎麽還在練功啊!?”巫行雲疑惑道。
  “著急什麽?現在去的人都在門口等著呢,咱們只要不落後就成,怕什麽?”說實在的,尚宇可沒把童生試當盤菜,那都是給小孩子準備的課業!
  “哦,我把烙餅都準備好了,師叔還有什麽要求麽?”巫行雲學會用發酵面烙餅以後就不再做硬餅,尤其喜歡麥芽餅,那細膩的甜味相當不錯,尚宇偶爾吃一次,反而百吃不厭,雖說出芽的麥子是窮苦人家不得不吃的糧食,但是越是這種東西吃起來越稀罕,尚宇自然不能錯過!
  “再給我準備一碟醃水芹菜,我有點想那個苦味了,嗯再來一份松菇燙吧,其他就不要了!”尚宇想了想,不缺食材的情況下很容易搞到這些飯菜,但是雲丫頭顯然沒有打開儲物戒,“你去找小丫頭要點食材吧,芽子麥和松菇我這沒有,喏,給你一些燕窩蓮子,你們也降降火吧!”
  春天天氣乾燥,確實容易上火,雖然他們不是一般人,可是皮膚乾燥或者長痘痘可不行,尤其三女都是國色天香,得富養。
  半個時辰後,尚宇收功,抬頭忘了一眼天空,漫天紅霞非常絢爛,“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尚宇提著考籃悠哉悠哉的走向縣衙,今天可是考試的大日子。
  走到門口,這裡已經沒有排隊的人了,幾個衙役用長矛阻住了尚宇的道路,“考生例行檢查!”
  尚宇將籃子給了雜役,沒辦法,這是必須走的過場。
  那雜役也不知道是哪家的門子,檢查的那叫一個認真,不僅讓尚宇脫鞋脫襪子,還有褲子內衣都要脫掉,就連考籃裡的饃饃也拿著一個一個的看。
  “我說這位大哥,你剛才檢查我的鞋襪,又來檢查我的吃食,這不太好吧?手都不洗?”尚宇被膈應到了,雖然自己腳挺乾淨的,可是誰知道這哥們有沒有檢查其他人的鞋襪內褲什麽的?
  “怎麽了?看不慣麽?看你也不是好東西,這餅肯定有問題,本捕頭奉命檢查,今日沒收你的面餅,你可不服?”差爺不論走到哪裡,大家都畢恭畢敬,可很少有人炸刺,所以他看尚宇不爽,那麽尚宇自然就倒霉了。
  “行,你拿去吧,我自然沒有什麽不服,不過上好的面餅就讓你們這麽糟蹋了,我有些看不下去罷了!”尚宇也不敢硬撐,來考試的人必須服從,不然錯過了這一場就得延長兩年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尚宇選擇息事寧人,可是捕頭卻不願意了,“呸!還上好面餅?你以為本捕頭是五谷不分,四體不勤的書生?這明明是芽麥,下賤人吃的玩意,再看你這身打扮,定然是個打腫臉充胖子的醃臢之人,王禮,你把他東西拿到一邊,給我好好檢查,細細檢查!”
  尚宇也來了火氣,“呦呵,主考官主薄都不敢跟我這麽說話,你是哪根蔥?小小鄉試也能讓我大開眼界,把你門負責人給我叫來!”
  那捕頭一聽就怒了,“你敢跟官差耍橫?爺爺今日就讓你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尚宇這些年雖然有些含養,可是骨子裡卻是個暴脾氣,翻手一個嘴巴子抽在捕頭臉上,直接把他抽趴下了,隨後扔下一塊官印,“睜大你的狗眼瞧清楚了,今天要不是為了考試,說不得剝了你的皮,敢跟我充爺爺,我看你是活夠了!”
  尚宇連官印都不撿了,直接進了考場,本來天氣不好就不說了,竟然遇到這麽個操蛋玩意!
  進了考場,在門房處出來一老頭,“丁亥位,不要走錯了!”
  尚宇這才發現鄉試的人不少,他起碼排到五十多名了,不過大家都在大堂裡坐著,彼此又有木板隔著,就算想抄襲也不成啊!
  將筆墨準備好後,尚宇就趴著假寐,沒辦法,這裡大多數都是十來歲的小孩子,像他這個年齡的屬實不多,雖然大家沒怎麽好奇的看著他,但是尚宇自尊心作祟,感覺很沒面子。
  直到過了一個多小時才開始敲鑼發卷,也是官府為了避免考生緊張,所以讓大家提前適應氛圍。
  這裡說的童生試,並不是真的考童生的,只是初次會選罷了,科舉製可是明朝以後才有的,現在的科舉基本全靠推薦和運氣。
  製科考試是唐朝宋朝都有的一種特殊的考試制度。
  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而製科考試是不定期的。
  製科考試的程序比科舉考試要繁瑣。參加製科考試的人員由朝廷中的大臣進行推薦,然後參加一次預試。最後,由皇帝親自出考題。
  製科考試的選拔非常嚴格。據說宋朝總共三百多年的歷史,科舉考試選了4萬多進士,而製科考試隻進行過22次,成功通過的人只有41人。
  宋代科舉的大致范圍是四書五經,但又不盡相同.“四書、五經”是到了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後才有的概念.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製,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隻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隻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於通經致用.熙寧八年,宋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後來隨著政治鬥爭的變化,《三經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
  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宋呂祖謙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當時有焚香禮進士之語。進士科之外,其它科目總稱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由於擴大了錄取范圍,名額也成倍增加。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對於屢考不第的考生,允許他們在遇到皇帝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叫特奏名。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後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制度。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制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乾的人擔任官職, 為之服務,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制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宋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後,還要舉行皇帝宣布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於瓊苑,故稱瓊林宴,以後各代仿效,遂成定製。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二年不定。實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宋代統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譽錄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製。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製。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確發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於形式了。宋代在考試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沒有革除科舉的痼疾,反而使它進一步惡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