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純元素陣營的冷嘲熱諷,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都沒有回復,而是在認真的應對戰爭。
他們很清楚,這種時候花精力去打嘴炮無濟於事,流浪聯盟的每個子民素質極高,信念堅定,不會因這種低級的言語而動搖。
雖然在戰星數量上,共產陣營確實是要少於純元素陣營很多很多,但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因素,往往不只有戰力,還有後勤和戰術,古語有雲: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足以證明後勤保障在戰爭中的影響力。
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明白這點,便把打嘴炮的時間放在了後勤準備上。
因為現有的戰星戰力已成定局,不可能再改變,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若還想取勝,便只能因地製宜、揚長避短,智巧的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於是,他們共同制定了後勤計劃,希望通過後勤來彌補戰力上的差距,甚至是轉劣為優。
而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所制定的後勤計劃,分為三個部分。
在說這三個部分之前,先要正確理解後勤的概念,所謂後勤並不只是食物,還有武器、後備兵力、戰術儲備、臨場指揮等等。
事實上,進入行星戰星時代以來,行星既做為生存之地,又做為戰爭單位,兩位一體,在食物上基本都保證了自給自足,尤其是戰爭時期,因此食物通常不再是首要考慮,共產陣營的後勤計劃中也沒有關於食物的部分。
後勤計劃的第一部分,是關於戰術研究的。
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聯合組成的戰時軍事指揮部,開始調派大量的軍事戰術專家,為流浪聯盟的戰星和簡並文明的戰星設計制定一套適合的戰術。
因為之前的準備時間太倉促,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根本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討論戰術,基本都是各自為戰、各自打各的,最多就是在需要時、在力所能及時相互支援一下。這種情況,並不能把兩個文明聯合的戰力徹底的發揮出來,因此需要一個將兩個文明的戰星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戰術。
當然,不只是共產陣營面臨這種問題,純元素陣營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甚至由於純元素陣營有三個文明,並且每個文明的戰星風格差距極大,甚至還有和正物質屬性相反的反物質戰星,這使得純元素陣營的戰術更加難以設計,所以在戰爭之中,可以很清楚的瞧見,純元素陣營的戰星分區割裂得很嚴重。
有時候,數量太多不見得就一定是好事。
由此可見,在研究戰術方面,共產陣營反而是有優勢的。
當然,前提是共產陣營要成功的、靈活的利用到這個優勢。
後勤計劃的第二部分,是關於後備兵力的。
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若想贏下這場戰爭,戰星戰力始終是不能繞過的一個檻。
他們現有的戰星嚴重不足,於是流浪聯盟和簡並文明通過商議後,同時啟動了雙方的造星工廠,並投入全部的力量不分晝夜的兼程趕工。甚至,流浪聯盟還要求各個行星上的其他種類的生產工廠,通過改裝生產條件和環境,也一起投入到戰星生產工作當中來。
在這裡,共產制度的優勢就體現得一覽無遺了。在流浪聯盟的號召之下,整個文明社會無比的團結,每一個人幾乎都能做到無私奉獻、忘記小我成全大我。可以這麽說,整個流浪聯盟在這一刻變成了一台戰爭機器,從生產到戰鬥、從生活到戰鬥全都結合在了一起,前線在戰鬥的同時,後方的後勤工廠就仿佛下餃子似的,連續不斷的生產出一顆顆戰星和一台台武器設備,為前線的戰鬥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這裡面,共產陣營其實還存在著一個隱性優勢。
那就是流浪聯盟的新星計劃,正是因為新星計劃的存在,使得流浪聯盟每一期生產的戰星都不同。
而新星計劃持續到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七期。
之前,流浪聯盟很早就開啟了第七期新星計劃,但由於還沒有具體的設計方案,第七期新星計劃一直處在設計方案和反覆論證階段。
但隨著時間來此刻,給流浪聯盟反覆論證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於是流浪聯盟在簡並文明的提議下,決定第七期新星計劃的生產方案就以簡並文明的中微子戰星為原型。
所以需要理解的是,自戰爭開始以來,流浪聯盟所生產的戰星幾乎都是中微子戰星!
至於中微子戰星所需的一切技術,都由簡並文明提供,流浪聯盟在簡單的本地化以後,便全面的投入了生產。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流浪聯盟當然也是認真討論過的。
其一,流浪聯盟的第七期新星計劃本來就沒有落定,主要是對所提交上來的幾十個方案都不滿意,這也側面說明了流浪聯盟在戰星的設計和工藝上陷入了瓶頸。
其二,這個宇宙中的科學與科技本來就是向著微觀發展的,所以本就處在微觀的簡並文明有天然的優勢,而他們根據自己的科技進步,從最初的分子戰星一步步更新換代到原子戰星、質子戰星、中子戰星、電子戰星、中微子戰星,目前中微子戰星代表了簡並文明當中最頂尖的製造技術水平。因此,流浪聯盟采用最先進的中微子戰星生產技術,不只解決了瓶頸問題,還很符合新星計劃與時俱進的觀念。
其三,將中微子戰星定為第七期新星計劃的原型有諸多好處。
最大的好處就是,中微子戰星的綜合戰力是所有戰星當中最強的,這直接有益於戰爭。
中微子戰星由於體型迷你,不易偵測又靈活,再加上采用了中微子的內部特性,所以中微子戰星幾乎都不受四大基本力的束縛,很難鎖定,這使得中微子戰星可以以更小的能量,完成日常的一切行動,在戰爭中如魚得水。
當然,世間沒有完美的事物,中微子戰星也有缺點,中微子戰星由於體型只有一顆中微子大小,所以在武器威力上並不是最強的。盡管簡並文明研發了能效轉換器,使得中微子戰星的武器威力有了很大提升,但終究還是不如正常行星戰星的頂級武器,畢竟兩者在能級體量上的差距很大。
不過,綜合考慮,中微子戰星仍是最強戰星。
另外,中微子戰星對製造技術要求極高,因為需要將一顆戰星的所有零部件全都集成到中微子那麽大的空間之內,所需要的空間折疊技術要非常精湛才行。由於流浪聯盟沒往這方面一直發展研究,所以基本做不到,但好在簡並文明願意提供全套的生產技術,倒是徹底解決了這個難處。
第二點好處就是戰術的研發設計會更加容易。
畢竟要完美利用兩三種戰星,與利用隻一種戰星的戰術要求是不一樣的, 所花的精力也完全不一樣,這極大的支持了共產陣營的後勤計劃。
第三點好處則與後勤計劃的第三部分有關,而第三部分是關於武器的。
之前,流浪聯盟內曾有科學家提出以信息病毒為原理的新型信息武器,這種類似於網絡中的木馬病毒的新型武器,處於最底層的信息海世界,甚至還在微觀層面之下,需要極高的小型化技術,而製造微觀層面的中微子戰星,正好替信息病毒鋪設好直接使用的道路。
因此,將兩個陣營的內外優劣點加以分析後得出,純元素陣營佔據表面優勢,既極大的戰星數量優勢,而共產陣營佔據內部優勢,既持續的後勤優勢,這種情況必然會導致在戰爭初期,純元素陣營會很快取得戰爭上風,但如果不能一棒子打死共產陣營,就會在戰爭中慢慢的被共產陣營的後勤優勢彌補,甚至反超。
這就有點像是二戰時期的德國與蘇聯,最開始蘇聯被德國的閃電戰打得措手不及、節節敗退,但等蘇聯反應過來,動員整個社會主義的力量做為後勤保障,戰爭開始進入反轉階段,直至最後蘇聯盟軍攻克德國首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