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區與宙區的交界處突然出現熵牆阻攔,導致逃逸至此的四級文明隊伍只能分道揚鑣,朝著不同的方向去找尋熵牆的缺口與源頭。
其中,一部分四級文明遇到了反物質星雲,直接就被反物質文明給消滅了;而另一部分四級文明在沿著熵牆飛行了約三百年後,突然觀測到遠方有一個巨大的星系正高速飛來。
一開始,這些四級文明以為那個星系中的文明也是逃逸至此的同類,然而,進一步觀測後卻驚然發覺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因為這些文明全都觀測到了正在逼進的那個星系中,好像存在一隻熵獸,盡管那隻熵獸的形狀與他們以前見過的不太一樣,但一些基本特征卻是相同的,所以很容易辨認。
只見遠方的那個巨型星系結構分明,分為日球層帶和公轉區,公轉區內一共有數千顆行星正在有序公轉,而在公轉區的最外圍,一條全身漆黑、額生雙角、長有四足、長約半光年的怪物正在高速飛行,這隻怪物就是四級文明眼中的熵獸,因為看其外形,除了雙角和四足以外,其他的情況和熵獸基本相似。
而熵獸誰都知道,是熵文明的產物,用來消滅宇宙中產生熵減的事物,但前方的那個星系卻完全不同,那隻獨特的熵獸並沒有吞噬消滅星系內的文明行星,反而在公轉區最外圍巡邏似的飛行,看起來像是在守護那個星系中的文明一般,這種情況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那個星系中的文明是熵獸的擁有者,因此這些四級文明經過謹慎的討論後,紛紛認為前方的那個文明極有可能就是宇宙中最為神秘的熵文明。
這個時候,這些四級文明都已經知道交界處的熵牆是熵文明的作傑,就是為了阻止別的文明進入宙區,而再考慮熵獸的存在與動機,基本可以斷定熵文明就是想消滅宇宙中過多的文明,以減少宇宙熵增的速度,延長宇宙的壽命。因此,這些四級文明在確定前方的文明極有可能是熵文明後,紛紛不約而同的全部四散而逃。
畢竟,如果被熵文明發現他們的存在,只怕他們會被五級文明的熵文明無情消滅。
盡管遠方的熵文明此時應該已經發現他們了,但他們也不可能原地等死,更別提請求熵文明帶他們進入宙區這種不可能的事了。
而除了對方極有可能是熵文明這個因素外,前方那個星系中的中央恆星也是他們忌憚的因素之一,因為那個星系的中央恆星的質量竟高達二十一億個恆星質量左右,這在宇宙中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這也說明那顆恆星是個貪婪的天體,他們自然也會擔心自己會成為那顆中央恆星的“食物”,因此就算沒有百分百確認那就一定是熵文明,但綜合考慮過後,他們還是決定先避開前方那個疑似熵文明的文明最為保險。
然而,這些四級文明並不知道前方的文明其實並不是熵文明,而是流浪聯盟。
不過,他們至少有一點判斷是正確的,那就是前方的文明確實是五級文明,流浪聯盟在經歷了約三百年的飛行與恢復政策後,已基本完成了最初的預想。
此時,流浪聯盟已正式踏上五級文明的台階,並且已能夠非常熟練的掌握信息控制技術,盡管對信息控制技術的掌握可能並不像老牌五級文明那樣精湛,但卻也是四級文明無法企及的。
流浪聯盟能如此順利的進入五級文明,主要是有兩個有利因素,第一個就是信息牆技術進一步完善了流浪聯盟對信息理論的理解與研究,第二個有利因素就是原子計算機的成功應用,這也標志著流浪聯盟終於完成了計算機革命,也被稱為流浪聯盟的第N次工業革命,同時流浪聯盟借助原子計算機的優越性能,也正式踏入了微觀科技時代。
原子計算機的成功應用,使得社會中的所有設備的體型全都得到了縮小化,最小的甚至可以縮小到一個分子大小,這也是流浪聯盟能最終實現控制信息粒子、進入五級文明的主要原因。而控制信息粒子的原理裝置,經流浪聯盟的科學家研究,一共有三種裝置,分別是原子雲、概率雲、信波雲,這三種裝置的原理不同,但效果相同,只是效率不同,其中信波雲作為最新研發出來的裝置,效率是最高的, 正是憑借著信波雲技術,流浪聯盟對信息粒子的控制成功的實現了長時間控制,只要在一定距離內,沒有劇烈的外部波動,流浪聯盟基本都能自如的控制信息粒子的運動與狀態。
而隨著流浪聯盟進入五級文明以來,流浪聯盟的原有科技也相繼出現了*。
像躍遷引擎,經過了新技術的加持,如今流浪聯盟已經可以做到長距離傳輸,最長距離的傳送實驗記錄大約是一千萬光年左右,而在以前,流浪聯盟僅能在數萬光年的范圍內進行躍遷傳送。
由此可見,四級文明與五級文明的鴻溝差別所在。
除了躍遷引擎技術的提升,流浪聯盟的武器技術也得到了質變,以前的所有武器全都被淘汰,換成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武器,像信息零域、信源坍縮、信息脈衝等,其中信息脈衝一共有三種能量密度模式,低密度的就是信息脈衝,中密度的就是信息浪潮,高密度的就是信息洪流。
第六期新星計劃所生產出來的戰星全都配置了這些武器,以及升級版的信息牆防護技術。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經過後期開會商議,流浪聯盟決定將此前信息號戰星的編號變更為源物質號戰星,因為源物質更能表達第六期戰星的核心技術所在,因此特地進行編號名稱變更,而第六期新星計劃的三千顆戰星則被編定為源物質一號到三千號戰星。
最後,進步與變化較大的還有熵獸,不過此時的熵獸卻已經不能稱之為熵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