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打造功夫巨星》第330章:核心計劃
  1997年,美國微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以淨資產364億美元再次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一名。

  如果以陳卓現在的200億美元資產來算,進入世界富豪富豪排行榜前五名綽綽有余。

  但根本沒有實際意義。

  仔細研究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就會知道,裡面根本沒有列舉英法等老牌資本家,也沒有列舉美國當年那些壟斷巨頭。難道他們都已經隕落了嗎?

  不,他們都隱藏在了幕後。英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家族控制了英國一半的金融行業,竟然沒有上榜,你敢信?

  法國的高利貸家族控制了整個法國的財政,向整個世界借貸。每年法國的財政收入除了必要開支,竟然只夠還這些高利貸資本家的利息,結果他們依然沒有上榜,你敢信?

  美國的摩根、洛克菲勒、大通等家族控制了美聯儲,讓美國政府欠下他們十萬億美元外債,竟然依然沒有上榜,你敢信?

  因此,那些所謂的排行榜,說白了就是設立榜單的人吸引別人火力的手段,將一些小家夥推到前台吸引人們的目光,而他們那些長老級別的,則隱居幕後悶聲發大財。

  所以,陳卓雖然有了200億,卻依然還很渺小。如果只是為了拍電影,這些資金當然足夠自己實現很多願望,但要想帶領中國整個電影行業進步,這點錢還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陳卓有一個電影核心計劃。

  即以電影產業為核心,由美國、日韓東南亞、歐洲、大陸四個方向的產業賺取資金來回饋核心。

  在美國,是化身吸血榕樹,重點投資美國的通訊產業、互聯網產業、遊戲產業、娛樂產業,並逐步收購美國的電影院線。以陽光茂盛的形象出現,暗地裡扎根其中,拚命的從美國身上吸血。

  而在日韓東南亞,則是如同張牙舞爪的巨無霸章魚,控制這些地區的電視台、傳媒雜志、無線通信、電力供應、各種保險、旅遊酒店。讓他們一生有三件事躲不過:稅收,死亡和龍騰。

  而在歐洲,則主要是收購奢侈品牌、足球俱樂部、酒莊莊園、荒野古堡、世外海島。以此來滿足自己奢侈腐朽的生活。

  在大陸方面,建立屬於自己的本土財團。

  參考日本的“三合一”計劃,擴展出一個“銀行融資---綜合商社工業生產”三位一體的龐大產業結構。

  銀行融資方面。總部位於香港的匯豐、渣打銀行將是陳卓1998年抄底時攻略的重點。總部位於深圳的招商銀行、總部位於上海的浦發銀行在1999年上市之後,陳卓也會努力參股。而國有五大銀行2007年上市的時候更得加大投入。連高盛等美國資本都能持股7%,我為什麽不行?

  綜合商社方面。零售行業最能反映出市場的變化,從給財團經營提供發展導向。衣、食、住、行、遊、玩等等方面的產業,中國原本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國企品牌,但都廉價賣給了國外人,與其讓給他們,不如由自己來兜底。

  比如中華牙膏將100%股權賣給了荷蘭;雙匯將100%股權賣給了美國高盛;娃哈哈將51%股權賣給了法國達能;哈爾濱啤酒將99.66%的股權賣給了美國的百威;大寶將100%股權賣給了美國強生;南孚電池將100%股權賣給了美國吉列;蘇泊爾電器將52.74%的股權賣給了法國SEB集團,青島啤酒將27%股份賣給了美國AB公司...........

  中國的民族品牌被西方資本滲透的千瘡百孔。連韓國和日本在沒被打開國門之前都有“不允許外國資本控股超過50%”的規定,我們卻毫無防備的放開了自己的全部。

  如果有資金不去收購的話,總感覺對不起自己啊。

  之後再入股阿裡巴巴、京東商城、順豐快遞,形成零售--物流---售後完整的銷售鏈條。

  在工業生產方面則集中在飲料生產、汽車生產、玩具生產、代工生產四個方面。

  比如1998年開始面臨破產危機的國產飲料品牌“北維力、南健寶”;哈爾濱的龍騰汽車廠生產的平民化“大眾”、中產階級“路虎”、富裕階層“寶馬”;以及深圳的龍騰玩具廠和“富士龍”芯片、手機代工生產基地。

  綜合“銀行融資---綜合商社工業生產”三位一體的大陸財團一旦成立,將讓陳卓牢牢在國內站穩腳跟,能夠應對多變的經濟形勢。

  但這都是不久將來的計劃,等98金融危機過去,陳卓的“電影核心計劃”就將大刀闊斧的去實現。

  1997年12月19日,《陰間秀場》經過六周上映之後落下帷幕,獲得的了1.6億美元的票房。在香港也獲得了5100萬港幣票房。東南亞、台灣、日本、韓國、大陸等市場獲得了9000萬港幣票房。歐洲市場獲得了2000萬歐元票房。

  光碟市場預計最終能獲得500萬美元,玩具周邊市場預計能獲得2500萬美元的收入。

  隨著市場的發展,影視周邊所佔收入比例會越來越高。

  電影周邊概念起源於1903年的《比得兔》,出版商首次推出了周邊產品——比得兔毛絨玩具,這是周邊產業的開始。

  然後快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個叫做米老鼠的動畫人物在迪士尼筆下誕生了。之後周邊產業開始蓬勃發展,在美國進入四十和五十年代,周邊產品開始流水線生產,快餐企業和食品包裝合作,電影人物被印到早餐盒上,大批量在商店內銷售。

  周邊產品連接電影與觀眾。觀眾也希望能更接近電影偶像,他們想成為自己喜歡的電影人物或者超級英雄片裡的英雄——這種方式一直都很管用。

  如今,每年電影附屬產業的估值已經達到一千億美元,包括授權和周邊產品,已經成為好萊塢的支柱產業。很多好萊塢商業大片由於投資巨大,想要收回成本並最終盈利,都越來越倚重周邊產品的銷售。

  在好萊塢有一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影片的最終收益只有30%到40%來自票房,剩下的全部來自電影周邊銷售所帶來的收入,像《星球大戰》系列、《變形金剛》系列以及迪士尼旗下的動畫片,都有著長久、穩定且巨額的周邊收入。

  但香港和大陸的電影界對電影周邊的開發卻非常薄弱。陳卓現在也只是模仿好萊塢,進行一些簡單的嘗試,效果似乎還不錯。

  市場是需要開發的,觀眾是需要培養的。好萊塢電影產業化確實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