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美做國王》第220章 留學生
漢國以軍事立國,但是在派往西方國家的留學生中,軍校生隻佔到留學生總人數的十分之一,而鋼鐵冶金、機械製造、化工等應用工業的學生佔據十分之六的比例,剩下的部分則是投向研究電氣、石油開采等新興領域。

 李明遠根據後世對工業發展的了解,一步一步規劃漢國國內的工業布局,而在少有停歇的十年操勞中,最初十六歲少年也成為了成熟穩重的壯年。

 二十六歲在這個時候已經不算年輕,原本跟隨李明遠起義的老人大部分都成家立業,像最早成家的賀炎良等人已經有了四個孩子,最大的一個兒子已經十歲,再過一年就要聲入中等學堂學習。

 漢國的初等學堂學製四年,學生一般七歲開始入學,十一歲升入中等學堂學習三年,三年後每個學生參加為期一年軍事訓練,然後根據學生畢業成績和在軍訓中的表現,成績優異的學生將進入高等大學預科、軍事院校預科進修,成績不理想者要麽選擇進入中等科技院校學習,要麽畢業從事其他行業工作。

 李明遠對於國內的發展比較滿意,不過在劉樸、孫彬、趙延等手下的催促和勸告下,李明遠在關心國家發展之余,也開始考慮個人的婚姻問題。

 漢國國內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在擴大華人女性移民數量後得到極大緩解,不過一直忙碌軍隊和政府事務的李明遠卻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女子,因此,婚姻大事一脫再脫,直到孫彬返回漢國國內,不經意間向劉樸說了一些關於宋卡城主吳錦女兒的情況,在劉樸等人的建議下,李明遠才同意他們拍攝吳靈萱的照片,在看過真人相片後再決定是否娶對方為妻。

 吳氏政權控制馬來半島中部五府之地,面積為3.323萬平方公裡,人口總數達到八十萬,在國土面積和對漢國移民的重要性方面都不下於安南北部兩省。

 而自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為了挽回普法戰爭失敗喪失的大量利益,加快了向東南半島擴張的速度。

 1873年11月,法國派加爾尼埃到北圻,先佔河內,企圖進一步侵略越南。12月初,又佔海陽、寧平和南定。此時,安南朝廷邀請孫彬所部國防軍南洋軍團抗擊法軍侵略,李明遠得知孫彬匯報的情況後,向南洋地區增派三千部隊,將南洋軍團編制擴大到八千人,並且允許孫彬根據安南局勢變化擴充民兵部隊。在得到國內三千部隊和一批武器支援後,王大山聯合安南軍隊打敗法軍,在河內城外擊斃法國軍隊指揮官加爾尼埃。國防軍南洋軍團的打擊迫使法國改變直接吞並安南的策略,1874年1月法國派霍道生到北圻與安南議和。

 1874年2月,安南朝廷與法國達成協議,法國同意歸還河內、海陽、寧平和南定,安南朝廷允許法國勘查從紅河進入中國的水道。

 議和協議簽訂後,安南朝廷在法國的壓力下,於3月派黎俊、阮文祥等,與法國西貢殖民地總督杜白蕾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條約規定:越南外交受法國監督;法國佔有整個南圻,在越南享有治外法權;開紅河和河內、海防、歸仁三港為通商口岸。

 安南朝廷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法國軍隊的勢力蔓延至安南海防,開始與南洋軍團控制的廣寧省接壤,而法國人駐扎在海防和河內的軍隊則是放在南洋軍團門口的一把匕首,時刻威脅著廣寧、諒山兩省的安全。

 《第二次西貢條約》過後,法國完成了侵吞東南亞三國的最後一次布局,等到安南阮氏皇帝過世後,法國殖民者就將發起全面吞並東南亞三國的戰爭。

 孫彬任職南洋總督期間,多次憂心忡忡的向李明遠匯報安南地區的局勢,對於法國殖民者的勢力擴張一直很擔心,而國防軍遠在南美漢國,八千南洋部隊已經是國內能夠維持的最大駐軍規模,人數再多的話會對國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李明遠清楚法國人佔領安南真正目的是借助安南為跳板侵略大陸西南地區,然後在亞洲建立一個像印度一樣的亞洲殖民帝國。

 法國殖民軍隊的戰鬥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在原本歷史上,不僅裝備落後的黑旗軍多次成功伏擊小股法國,連廣西地區的清軍都打法國人的進攻,給法國軍隊造成不小損傷。

 憑借南洋軍團的戰鬥力,李明遠相信他們可以和法國殖民軍打個旗鼓相當,不過一旦法國政府向安南增派援軍、並且以軍艦截斷本土對安南軍團的補給,再嚴重一些切斷漢國的遠東移民通道,對漢國國內的影響將比失去安南北部兩省更嚴重。

 1883年7月,安南朝廷嗣德帝去世,法國軍隊會趁著安南朝廷群龍無首的機會吞並安南,距離1883年還有五年時間,在沒有有效方法避免法國軍隊吞並安南前,扶持宋卡吳氏政權,將宋卡打造成國防軍在南洋地區的另一個移民基地就顯得十分重要。

 吳靈萱是宋卡城主吳錦的女兒,在講究門當戶對的時代,是最適合李明遠的成親對象。

 因此,即使沒有看到吳靈萱的照片,李明遠也明白與宋卡吳氏聯姻是必然的結果。

 新京新建的小型王宮內,李明遠正在考慮著與宋卡吳氏政權的關系而走神時,一個貼身侍衛走進來,遞上一份電報文件:“殿下,這是第五批即將歸國的留學生名單,請您過目。”

 “嗯,你先下去吧,有事情再叫你進來。”

 李明遠接過電報,隨手打發侍衛出去。

 目光轉向手中的電報,仔細看完過後,李明遠在名單上面發現了幾個熟悉的名字。

 “何麟書、楊建年、陳賓實、王進用、陳士團、陳士益、陳士定。”

 李明遠依次低聲念出七個名字,回想起三年前送他們赴海外留學的場景,不禁產生一絲感慨。

 七人中何麟書年齡最小,三年前出海留學時只有十四歲,是第五披六百留學生中年齡最低的幾個。

 何麟書原本應該繼續在馬來半島給洋人當學徒工,1874年漢國在南洋招募華人移民時,何麟書跟隨附近的一戶華人一起移民到美洲,然後不多久就被選拔為去德國留學的學生。

 楊建年、陳賓實是新加坡華商子弟,其中陳賓實的父親陳金鍾是新加坡有名的華人富商,陳氏家族自陳賓實祖父陳篤生在新加坡創立基業後,經過兩代人發展,逐漸成為新加坡華人首富,而且被當地華人推舉為領袖。

 陳氏父子熱心幫助華人,1844年在新家坡建立了一所服務華人的西式醫院,是新加坡最早一家西式醫院。

 1873年,陳金鍾在李明遠的邀請下移民漢國,擔任漢國商業部副部長一職,同時接受李明遠邀請的還有掌握英、法、荷三國語言的新加坡華人胡亞基、舉人章芳琳等新家坡華人知名人物。

 陳士團、陳士益、陳士定一門三兄弟,是來自安南中部的明鄉人。明鄉人為不願意接受清朝統治的明人後代,在安南約有三萬余人。1874年《第二次西貢條約》簽訂,安南亡國結局已定,對安南阮氏朝廷腐敗不滿、同時為躲避法國殖民者的剝削,兩萬多明鄉人在南洋軍團的協助下,離開法國控制的安南南部,移民到南美漢國或者是由國防軍控制的諒山、廣寧兩省。

 明鄉人保留著明式衣冠、每年祭奠明朝歷代皇帝,而且明鄉人由於保持了詩書傳家的傳統,在安南科舉考試中,屢屢出現人才,在投奔漢國的明鄉人中,有十多名曾經在安南朝廷任職的官員,如兵部郎中——朱繼善、前福隆知府——鄭其如、前光祿寺額外司務——張光海、前工部郎中——鄭懷佷、前弘治知府——王進、前廣田知縣——張懷瑾、前建和知縣——枚瑞等人,至於未在安南朝廷任職,取得秀才、舉人功名的明鄉人也有三十多人。

 和上面一些投奔漢國的明鄉人官員相比,陳士團三兄弟的家族更為有名,陳氏三兄弟是明末士人陳養純的九世後人,陳士團父親陳申曾任職工部侍郎,現任漢國工部部長,祖父陳踐誠,明命十九年(1838)登戊戌科第三甲同進士出身,後官至兵部尚書。

 陳氏家族移民漢國,陳士團三兄弟在其父親指導下參加海外留學生選拔,在被選拔上以後選擇冶金專業為學習方向。

 三年時間轉瞬即逝,當初一群熱血向上的青年即將學成歸國,李明遠很期望看到他們留學歸來為漢國帶來的變化。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