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美做國王》第204章 延遲的南洋消息
“殿下,南洋孫大人傳來了新消息。”

 從新京機械製造廠回來的路上,李明遠一行人中途遇到傳信的士兵。

 “加快趕回議事廳,我要看看孫彬帶來了什麽好消息!”

 南洋和美洲大陸相距數萬裡,從南洋傳來的消息在延遲一段時間後才能夠到達南裡奧格蘭。

 新京機械製造廠距離國防軍總部不遠,得到傳信士兵通報後,李明遠一行人加快趕路速度,十多分鍾後出現在國防軍議事廳內。

 “孫彬接受了安南政府的招安,安南境內的兄弟佔據了廣寧、諒山兩省,現在孫兄弟手下控制地區的華人數量達到三十多萬,國防軍在南洋的發展形勢很不錯。”

 肯定了孫彬在南洋做出的功績,李明遠頗有些感歎道“當初派孫兄弟出師南洋,制定的計劃不過是在南洋佔據一小片落腳之地作為轉運移民的中轉站,沒想到孫兄弟抵達南洋不到半年時間,不聲不響開創出一片好大的基業,南裡奧格蘭有眾多像孫兄弟這樣的人才,華人在南美的事業何愁不興!”

 “當初制定南洋戰略時,我等都高估了安南軍隊的實力,制定的行動策略多少有些保守,而孫兄弟親自赴坐鎮安南北部主持國防軍在整個南洋的事務,能夠實地觀察到安南王國的虛實,對敵我兩方的實力認識更加清楚,如此一來,憑借殿下派船隊運輸過去的後續部隊和武器支持,獲得對安南部隊的勝利即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劉樸在看完電報內容後,理智分析道。

 “孫先生在南洋打開局面,我軍便獲得從南洋和大陸地區獲取移民的通道,限制南裡奧格蘭發展的人力資源問題也可得到極大緩解,孫先生在南洋所做之事意義重大,國防軍總部應該加大對南洋的支持力度。

 職下建議再次從國防軍野戰部隊抽調一個野戰團一千人兵力,和下一批次的運輸船隊一起啟程,增加國防軍在安南的武裝力量。”

 羅林山所部已經啟程趕赴阿根廷北部,李三鬥的第二師駐扎在外地,議事廳內參與會議的師級將領只剩下陳國柱、張安松兩人,

 陳國柱雖然擔任第一師師長職務,不過在戰略方面的見識只能算一般,因此,在陳國柱沒有發聲的情況下,張安松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廣寧、諒山兩省華人數量雖然多,不過受到正規軍事訓練的士兵人數太少,由總部派出野戰部隊增援孫彬是應有之議。”

 李明遠點頭同意張安松的建議,目光掃視到站立在一旁精神不大好的陳國柱,心中不由產生一股惋惜。

 陳國柱是太平軍殘軍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再過兩年就達到知天命的年齡。

 陳國柱早年跟隨侍王李世賢打仗,落下一身的傷痕,流落南美洲後,又在礦場中過了幾年艱苦不堪的苦日子,身子骨原本就不大好,而華人立國南裡奧格蘭,一年多沒有打仗,精神松弛下來後,人的健康狀況也迅速下降,以來留下的各種傷病在一年內相繼顯現出來,整個人和一年前相比,衰老了許多。

 “陳叔,你身體不好,不用站著議事。

 衛兵,從廂房搬張椅子過來。”

 李明遠看到陳國柱苦撐站著的樣子於心不忍,吩咐道。

 “殿下不用費心了,我還能撐得住。”陳國柱立著腰,強撐著道。

 陳國柱雖然性子要強,耐不住身體確實大不如前,在李明遠的執意要求下,最後做了下來。

 十九世紀時期,近五十歲的年齡已經算得上老人,陳國柱和比他年紀小一些的張安松、李三鬥三人在巴拉圭戰爭過後,身體健康狀況都出現衰弱的情況,只不過張安松、李三鬥兩人的身體比陳國柱好一些,沒有達到影響指揮作戰的地步。

 陳國柱三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們即是侍王李世賢留下來保護他的部下,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李明遠的叔父輩,李明遠不想看到他們因為疾病折磨和繁雜的部隊事務羈絆而不能得到一個舒適的後半生。

 老一輩的軍人逐漸凋零,李明遠無論是為了他們的後半生健康還是部隊的良好發展,都要提前開始考慮新老軍官接替的事情。

 年輕一輩軍官中王大山、趙永增性格沉穩,適合作為領軍一方的軍事將領,而王小山、李漢、周大牛等人要麽因為缺少磨練,要麽是因為性格原因,暫時不適合擔當高級軍官的職務。

 在腦海中對國防軍年輕一輩軍官一番審視,李明遠發現距離建設一支優秀的近代化軍隊,還有很多困難。

 南裡奧格蘭本土缺乏足夠的後備高級將領,李明遠不得不提前將目光轉向南洋和大陸地區。

 劉永福、陳尚發、陳宗柏、葉成林、吳鳳典都是在歷史留名的軍事將領,孫彬在電報中對他們也都非常賞識。

 真英雄在亂世中總有出頭的機會,雖然劉永福等人因為國防軍的崛起,改變了原有的人生軌跡,不過在與安南的戰爭中,照樣立下不小的功勞。孫彬在安南地區穩定後,後續幾年內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高,借著南洋穩定發展的時機,把他們調到南裡奧格蘭進行重點培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仔細思慮好調派劉永福等人的得失利弊,李明遠對南洋的後續規劃做出一些調整。

 首先是按照張安松提出的意見,增援一團野戰軍士兵和一批武器裝備隨船隊支援南洋部隊,其次從南洋抽調一批精壯農民軍士兵隨劉永福等人返回南裡奧格蘭,實行南洋、本土部隊的調換。

 最後便是加強情報工作的建設,在日本、大陸、南洋等地增加情報人員,實現情報工作的提前布局。

 南洋、本土部隊實行輪換制度能夠保證本土對南洋部隊的絕對控制,劉樸、張安松等人同樣同意李明遠的做法,不過對於李明遠花費大力氣擴展在日本的情報工作,大部分人都表示不理解。

 “殿下,在大陸和南洋布置情報人員能夠擴大我軍對當地華人的影響,可是倭國與我軍毫無關系,把寶貴的情報人員安插在倭國,職下不明白對我軍有何好處?”

 “劉樸,你也是這樣認為嗎?”

 張安松說罷,李明遠問向沒有說話的劉樸。

 “職下和張師長一樣的看法,不過世子殿下思慮長遠,我想世子殿下一定有別人不知道的考慮。”

 “你倒是會說話。”李明遠調笑一句,接著做出解釋道“日本是撮爾小國不假,不過日本人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你們應該都知道日本在去年進行明治維新的事。

 去年十月,日本改元實行維新變法,維新法令頒布後,日本國自上而下集中集中資金發展工業,如果你們去過日本,一定可以看到許多貧困的織工在鄉間農村的破舊木屋內紡衣織布,留著武士頭飾的日本男人剪掉象征武士身份的頭髮,高官貴族掀起學習西方知識禮義的熱潮……

 日本是一個小國不假,同時也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家,日本國內人口有三千多萬,和歐洲的英國、法國人口差不多,以日本人摒棄傳統習俗,全面向西方學習的態勢,三十年、四十年後,日本可以發展到什麽程度你們能夠想象出來嗎?

 南裡奧格蘭華人人口不過三十多萬,從普魯士引進工業設備以後,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多大變化各位都能夠看到,而日本有三千多萬人口,是南裡奧格蘭人口的一百多倍,對比南裡奧格蘭的發展速度,我們難道不應該重視日本嗎?”

 劉樸沒有去過日本,但是如果日本真如李明遠所說的那樣,幾十年後,日本將很快崛起,那時東亞大陸的局勢也會因為日本的崛起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日本完成工業化改革後,必然向外部進行擴張,而作為東亞周邊國家的傳統宗主國,滿清統治下的大陸地區與日本的衝突也不可避免,一個是新興的工業國家,一個是異族統治的封建落後國家,即使滿清擁有上兵力上的優勢,熟悉清兵實力的劉樸也很難看好清軍能夠取得戰爭勝利。

 太平軍殘軍流落海外,在南裡奧格蘭建國後以另外一個身份看待幾十年後的清日戰爭,劉樸不知該用哪種心情描述自己的內心感受。

 “日本進行工業化是難以改變的事情,現在向日本派遣情報人員是為了以後做準備,所以大家看待問題要把目光放長遠點,不要隻著眼於眼前一點利益得失。”

 “職下愚鈍,多謝世子指點。”不管有沒有真正理解李明遠的真實意圖,在劉樸帶頭表態後,其他人也同聲附和道。

 “情報工作是一件大事,南洋、大陸、日本等地都需要設立情報站,光靠孫彬一個人難免顧不過來,孫彬在電報中提出讓國防軍總部派遣一批人幫他分擔軍事和情報工作,減輕他身上擔子,你們怎麽看?”

 結束日本的話題,李明遠接著開口詢問道。

 “孫兄弟一人身兼數職,確實有些不妥,派遣一批人幫他分擔軍事和情報工作也是應該的。”

 劉樸順著李明遠的意思道“職下建議調派第一混成旅的王旅長接替孫彬的軍事指揮權,由梁興接手南洋各地的情報工作。”

 “大山管理第一混成旅的工作有一年多的時間,讓他到南洋負責當地的軍事工作也是比較合適的安排, 至於梁興,他是商人出身,和南洋各地華商都有些關系,搞情報工作正合適。”

 劉樸提出的兩個人選都符合李明遠的心意,再次詢問其他人後都沒有意見,李明遠便確定了接替孫彬手下軍事指揮和情報的人選。

 接著宣布對南洋後續發展的命令“電令:對於你部提出的意見,現做出如下命令:一茲令劉永福、葉成林、陳尚發、吳鳳典至國防軍總部任職,陳宗柏暫時在南洋聽令,視南洋局勢後續發展再做進一步安排。

 二授予駐安南部隊國防軍南洋軍團軍號,任命原第一混成旅旅長王大山為南洋軍團指揮官,所部官兵整編為一個滿編混成旅,編制五千人,其中駐安南部隊四千人,駐納土納群道一千人,民兵部隊兩千人,編為兩個民兵團,一團駐扎安南北部兩省,一團駐扎納土納群島。

 三成立太平會機構,統籌管理南洋、大陸、日本等海外情報工作,梁興為太平會主事官。

 四設立南洋總督一職,任命孫彬為南洋總督,負責管理南洋國防軍佔領區一切民事、軍政事務。……”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