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南美做國王》第445章 航運業 2
  拉普拉塔河入海口,數艘冒著濃煙的軍艦,鳴著刺耳的汽笛,航行在水面之上。

  軍艦周圍是大小、類型不一的各式船隻,既有三五十噸位的內河小火輪、也有總噸位超過三千噸的遠洋運輸船,既有采用風帆動力的木製漁船、也有采用蒸汽動力的大型遠洋拖網漁船。

  數艘體積龐大、外型森然的鐵甲軍艦駛進船隊中間,給周邊水域的船隻造成了部分干擾,不過,當船上的水手們看到軍艦上高高懸掛的一列列赤龍軍旗時,心中頓時有了底,起初因為軍艦闖入船隊隊列中造成的些許混亂,很快便在一個個水手的操縱下,恢復正常的秩序。

  巴拉那河流域地區包括漢國、巴拉圭三國,航行在拉普拉塔入各口的船隻不僅只有漢國一方,巴拉圭、巴西共和國乃至英國人的軍艦也能夠時常看得到。

  為了解決戰爭糾紛問題,1879年第二次阿根廷戰爭結束後,漢國、巴拉圭、巴西共和國三國與英國簽訂《南巴拉那河自由航行協議》,協議給予了英國、巴拉圭、巴西共和國三國在巴拉那河流域自由航行、經商的權力,與此對應,漢國商船也獲得了進入巴拉圭圭、巴西共和國控制水域自由航行的權力,不過,因為漢國政府的堅持,巴拉那河自由通航權僅限於民用商船范圍,其他國家的軍艦除非獲得漢國政府同意,否則沒有權利進入巴拉那河內河流域。

  漢國政府的堅持,獲得了英國方面的理解,自1879年年中至1888年年底約十年時間內,英國海軍方面沒有一艘軍艦擅自通過漢國水域,駛進巴拉那河內陸流域,不過,時間進入1889年5月底,情況發生了劇烈變化,巴拉圭國王小洛佩斯意外死亡,巴拉圭國內局勢失控,四人攝政委員會、討逆聯軍乃至各個地方實權武裝割據一地,巴拉圭國內統治秩序由此崩潰,普通的巴拉圭百姓、商人、甚至外國僑民都遭到地方武裝人員的襲擊、扣押。

  為了保護本國僑民,英國政府於1889年6月3日向漢國外交部發出照會,要求派遣軍艦穿過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進入巴拉那河內陸水域,保護生命、財產安全遭受重大威脅的本國僑民。

  英國政府的要求合情合理,不過,考慮到巴拉那河水道的重要性,漢國政府委婉的拒絕了英國方面的要求。

  1889年6月10日,經過7天緊急磋商,英國政府做出一定妥協,答應由漢國海軍出面,接應並撤離滯留在巴拉圭的英國僑民,而英國軍艦則獲準在拉普拉塔入海口以東20海裡處停泊,以接應撤離出來的僑民。

  漢、英國兩方就撤離滯留巴拉圭僑民問題達成共識後,原本繁忙的巴拉那河水道便變得更加熱鬧了起來,每天從白天到晚上,不僅有大批運載外西方國家僑民、商人的船隻,在漢國海軍護衛下,駛出巴拉那河水域,並且還有數量更多的攜帶著全部身家的巴拉圭商人、權貴,搭乘漢國、英國等國家的運輸船逃離巴拉圭控制區。

  巴拉圭戰前總人口52萬人,除了一小部分投靠漢國的上層人物,佔人數比例更高的巴拉圭商人、地主、貴族們,都選擇離開混亂的巴拉圭,攜帶著在巴拉圭積攢的財物,到加拿大、墨西哥、美國乃至歐洲開啟新的生活。

  日益增加的撤離人口數量增加了巴拉那河流域的運輸壓力,1889年6月份以後的近一個月裡,發生在巴拉那河流域的航行事故次數比平時增加10倍,因為航路擁擠、船隻相撞等原因引發的水手對峙、鬥毆等事件也第一次超過了40起。

  巴拉那河水域水上治安因為巴拉圭內戰受到影響,漢國內河警備艦隊增派各型炮艦加強對國內水道的警備和管理,而以航運業為生的水手和普通漁民們,在了解到最近的情況變化後,也多花了幾分心思,增強了對水上航行安全的重視程度。

  巴拉那河是漢國國內最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以漢國本土而言,其具備的戰略意義,比揚子江對江南地區的戰略意義更為重要。

  巴拉那—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從源流巴拉那伊巴河算起,全長4100公裡,流域支流包括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和漢國四國,流域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裡。

  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在南美,流域長度僅次於亞馬遜河,是世界第十三大河。沿岸風景宜人,始於源流格蘭德(Grande)河和巴拉那伊巴(Paranaiba)河交匯處,向西南流,經巴西中南部至瓜伊拉(Guaira),而後穿行於巴西與巴拉圭之間,過科連特斯(Corrientes)進入潘帕斯平原,先往西南再往東南流與烏拉圭河匯合後稱拉普拉塔河,最後注入大西洋。

  巴拉那河包括大小支流數百條,沿途流經的400余萬平方公裡流域皆是南美洲土壤最肥沃區域,沿岸農作物豐富,玉米、大豆、高粱、小麥、水道等各種農作物生長茂盛,牛、馬、羊、羊駝還有漢國居民從大陸引進飼養的皖南黑豬、白毛家豬、野豬(根據本土各地不同氣候,引進的家豬、野豬種類也不同,有華南野豬、華北野豬、蒙古野豬、雲南矮黑豬等。)等牲畜數不勝數。

  可以說,巴拉那河的存在,就仿佛為漢國本土鋪就了一條總裡程超過10萬公裡的鐵路,為漢國各地的經濟聯系、溝通創造了最為有利的條件。

  而且,因為巴拉那河河道寬度大(最寬處為290公裡,最窄20公裡)、面積廣袤等原因(揚子江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裡。),可以允許萬噸遠洋巨輪航行至內陸水域600公裡處,而對於本土地區,普遍船隻噸位不過數百多噸、一兩千噸的民用船隻來說,航行在巴拉那河寬廣的內陸水域,便好像是航行在海面上一般,很少遇到難以通行的情況。

  巴拉那河具備的各項直接、潛在戰略作用,遠比10萬公裡鐵路要重要的多,因為巴拉圭內戰,在巴拉那河水域通行條件遭受一定阻礙的情況下,以航運業為生的本土百姓尚且堅持出海運輸、捕魚。

  而身居高位、掌控本土全局發展的李明遠,對巴拉那河目前的水上治安形勢,更不可能不聞不問。

  “陛下,這是巴拉那河入海口最近一個月的船隻航行管理記錄,請您過目。”

  3500噸級先鋒號裝甲巡洋艦船艙內,鐵路及交通發展部總長枚瑞英遞上厚厚一本記錄本,恭敬道。

  “記錄本上面的內容,稍後有時間再看,現在你先替大家簡單介紹一番巴拉那河流域的治安管理情況。”

  李明遠把記錄本放在一旁,開口道。

  “是,陛下。”

  枚瑞英低頭掃視一遍站在船艙內的數人,解釋道:“1889年6月份,巴拉那河流域總共各類治安事件127起,其中81起為本土民間治安管理事件,46起為涉外治安管理事件。

  46起涉外治安管理事件中,涉及到巴拉圭的有23起,涉及英國僑民的有6起,涉及其他國家外籍僑民的水上治安事件有7起,涉及美國漁民的治安事件有10起。

  6月份發生的127水上治安事件中,發生於本土民間國民之間的水上治安事件危害性較低,而涉外水上治安事件危害性相對較高,其中,發生於本土南部近海水域的美國漁船非法捕撈行為,危害性最大,對本土內河、近海水域的水上治安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最大。”

  “美國人在本土大西洋沿岸非法捕撈的活動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李明遠皺起眉頭,不滿道。

  “打擊外國漁船在本土近海海域非法捕撈的活動一直由內河、近海警備艦隊負責,1885年時,經歷本土漁民和近海警備艦隊的相互配合打擊,外國漁船非法捕撈的現象開始得到有效遏製,不過1889年年初起,根據中央政府戰備命令,內河、近海警備艦隊主要艦隻被調到內陸水域,執行武器、彈藥物資運輸任務,拉普拉塔河入海口流域和中南部近海海域警備力量不足,同時又趕上巴拉圭內戰,巴拉那河流域外籍船隻增多的水上治安管理空窗期,所以,早先已經被基本解決的外籍漁船非法捕撈的問題,又重新出現。”

  “你們運輸管理部和近海警備艦隊就沒有想到應對的辦法?”

  “啟稟陛下,近海警備艦隊曾經向海軍部反映過美國漁船非法捕撈的問題,但是經過海軍部研討,給出數條應對方案後,還是沒有起到很好的遏製效果。”

  近海警備艦隊隸屬於海軍編制,打擊外國漁船在本土近海海域的非法捕撈問題,屬於海軍的職權范圍之內,所以在李明遠發問後,海軍部總長陳森搶先解釋道:“美國漁船經歷1885年執法打擊後,也吸取了教訓,根據近海警備艦隊反映上來的非法捕撈事件顯示,1889年2月份以來,活躍於馬德普拉塔、布蘭卡灣以及本土最南部巴塔哥尼亞近海海域的美國漁船,皆為裝備輕型自衛武器的中大型遠洋拖網漁船,漁船噸位普遍在2000噸以上,普遍裝備老式後膛槍,某些3000噸以上漁船,甚至還裝備著加特林手搖機槍炮。

  本土中南部近海海域水上警備力量暫時空虛,近海警備任務主要由出海進行捕撈活動的武裝漁船承擔,不過本土近海拖網漁船噸位普遍在1000噸以下,裝備的武器也是早期淘汰下來的老式前膛槍,在與美國漁船進行武裝對峙時,本土漁船不僅在噸位、航行速度等方面落於下風,而且在武器裝備上,也比不過美國漁船(本土漁船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淘汰下來的老式木製帆船,少部分是最近十年建造的蒸汽輪船)。”

  “本土與美國已經基本上斷絕了所有的經濟貿易往來,美國政府對本土政府向來不懷好意,這次美國漁船重返本土中南部近海海域,其中未嘗沒有美國政府的縱容和鼓勵。

  ”

  在本土近海進行捕撈漁獵活動的青壯年漁民、水手基本上屬於海軍預備役民兵,他們每次駕駛漁船出海時,也有權力攜帶部分用於自衛的老式槍支,不過,因為國情不同,本土青壯漁民每次出海攜帶的槍支和彈藥數量都有額定限制,不像由大型航運公司掌控的美國遠洋漁船一樣,可以裝備部分先進型號的火槍、甚至手搖機槍、火炮。

  在漁船武器裝備方面,進行非法捕撈活動的美國漁船比本土漁船更有優勢,對於這一點,在聽完陳森的解釋後,李明遠很快理解了海軍和本土漁民的難處。

  “在漁船噸位、航速、武器裝備等方面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想要徹底遏製住美國漁船的的非法捕撈活動,確實很困難。”

  李明遠語氣放緩,部分認同了陳森的觀點:“不過,即便存在客觀上的困難,也不能放任美國漁船任意在本土近海海域橫行,本土近海海域的水文、地理等情況都屬於國家戰略機密,如果美國人利用捕撈海洋魚類的行動,對本土近海海域進行水文情況測定,那麽將對本土的海上安全,造成重大損害。

  這種狀況不是沒有可能發生,

  在南美洲,美國人對於本土的敵視程度,僅次於英國,現在美國人忙著和英國人爭端奪南美洲主導權,暫時顧不上本土,可是,一旦美國人抽出身,把主要精力放在本土身上,到時候,本土政府將面臨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刻的壓力。

  所以,為了本土的海上安全,必須采取果斷措施,解決美國漁船的非法捕撈問題。”

  李明遠說完話,把目光轉向海軍總長陳森道:“前一段時間商議購買新型裝甲巡洋艦的時候,海軍不是反映過1350噸級永興級輕巡洋艦遠洋作戰性能不足的問題嗎?現在美國漁船在近海海域活動猖獗,海軍艦隊手中留著的六艘永興級輕型巡洋艦,也不用等著奧蘭多級裝甲巡洋艦歸來,退出現役。現在開始,就把那六艘永興級輕型巡洋艦調出海軍主力艦隊,到近海海域執行警備巡邏、打擊外國漁船非法捕撈的任務。”

  “六艘永興級輕型巡洋艦全部調離主力艦隊?”

  “不錯,把第一艦隊名下六艘永興級輕型巡洋艦全部調離一線艦隊,其他分布在其它海域的六艘永興級輕巡洋艦依舊劃歸在海軍一線艦隊名下。”

  李明遠點點頭,認真道:“調離出來的六艘永興級輕型巡洋艦也不全部歸屬到近海警備艦隊,鑒於本土內河、近海海域日益增加的水上治安壓力,我打算借鑒歐洲國家經驗,成立海上警務部隊,專門負責海上稽查、治安任務,

  海上警務部隊由警務部(1888年成立)和海軍預備役武裝司令部協調指揮。

  調離出來的六艘永興級輕型巡洋艦在執行完打擊外國漁船的非法捕撈活動後,挑選出來兩艘交付給新成立的海上警務部隊指揮,剩下四艘交付給近海警備艦隊使用。

  組建水上警備部隊是為了分擔近海警備艦隊面臨的任務壓力,水上警備部隊成立後,涉及到內河、近海的水上治安管理、稽查、走私查處等方面的問題都有水上警備部隊負責,而近海警備艦隊則把主要精力放在近海防禦作戰和為海軍培養合格的預備役後備人才方向上去。”

  警務部在去年成立,把與警務部相關的水上治安職責轉交給水上警務部隊,在陳森的意料之內,所以,聽到李明遠的決定後,陳森適時表態支持道:“海軍的第一要務是守衛本土海上水域安全,由近海警備艦隊代為執行水上治安職責不是長久之計,把水上治安職責轉交給水上警務部隊,對近海警備艦隊的正規化發展有很大的好處, 海軍方面讚同分割水上治安職責的方案。”

  “西南大西洋近海水域和本土南部巴塔哥尼亞水域漁業資源豐富,本土去年一年捕獲的金槍魚、鱈魚、旗魚、鯊魚、鯨魚、帝王蟹等各類海洋漁產品數量超過4.6萬噸,海洋漁產品售賣、出口為中央政府帶來的財政稅收將近600萬漢元(折合庫平銀320萬兩,約佔漢國1888年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臣認為,為了保護本土近海海域,尤其是巴塔哥尼亞漁場海域的漁業資源不受外國漁船非法捕撈的侵害,應該從海洋漁產品財政稅收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向本土幾家大型造船廠訂購專用的警務船只和大型近海捕撈漁船。”

  鐵道及交通發展部總長枚瑞英接著陳森的話,建議道。

  “海上警務部隊的建立迫在眉睫,本土中南部近海水域的漁業資源同樣迫切需要得到保護。”

  李明遠停頓片刻,繼續道:“興和造船廠第一艘5000噸級遠洋輪船經歷兩次遠洋航行,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執行遠洋運輸任務要求,等到咱們抵達興和造船廠,親自視察完本土第一艘自主建造的5000噸輪船後,再向興和造船廠提出,定製適合本土近海警備的海上警務艦船,以及適合在巴塔哥尼亞海域進行捕撈的大型拖網漁船的要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