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南美做國王》第304章 基斯馬尤3
索馬裡南部朱巴河流域,臨近雨季到來,一場雨水過後,河岸兩邊長出新綠的水草,一群數百頭羚羊從狹窄的喬木林中探出頭,警惕的注視著河岸邊的動靜。

索馬裡中部分界線,豪德地區以南,戈裡斯高原逐漸從西往東傾斜,伸向東南方的印度洋海岸。一些低窪的平原和河谷在這個地區把高原分割開來。和多山的北方相比,這裡的平原和山谷佔有較大的面積,它們兩側的朱巴河和謝貝利河為這片地區提供著寶貴的水資源,兩河夾接地帶生長著喜人的水草和茂密的樹林,是索馬裡地區非常少見的景象。

噠噠噠的蒸汽炮艇發動聲從一處激流拐彎處傳來,八九頭趴臥在水草中的河馬被聲音驚到,伏下碩大的馬頭潛行到水下。

謝貝利河以南,朱巴河從埃塞俄比亞高原直接地流到基斯馬尤附近入海,這時候,從它的河口到巴爾德臘以上數英裡區域形成一個

急轉彎湍流,急轉彎湍流處水深河寬,河岸最寬處約有120碼(約100米寬),湍流處靠近岸邊水域能夠通行內河船隻,湍流中心區域水流速度過快,小型船隻強行穿行容易發生傾覆事故。1865年,德國探險家

馮.德.德肯一行人搭乘的的“維爾夫號”輪船就是因為不熟識當地水利環境,導致船只在急流中心水域處傾覆沉沒的。

“上尉,前面是巴爾德臘湍流水域,德國人的探險隊當初就是在這裡沉沒的。”

一艘排水量500噸的炮艦上,手下軍官出聲提醒道。

“各炮艇、船隻加倍小心,避過湍流中心水域,靠右岸河邊行駛。”

趙姓上尉仔細觀察著河岸周邊的情況,隨即發出命令。

“各艦注意,靠右行駛!”……

紅黃藍三色信號旗揮動,每艦間隔數百米的炮艦、武裝蒸汽船隻接收到旗語命令後,立刻降低船速,緩慢的靠近岸邊行駛。……

越過湍流水域,船隊平穩的行駛在一處平和的河面上,河岸兩邊的水草依舊是一番新綠茂密的樣子,只不過離岸邊稍遠處,常青的喬木樹林越來越稀疏,只有幾棵孤獨的阿拉伯橡樹點綴在灌木、雜草叢生處。

船隊繼續向前方行駛,途中遇到幾十名手持長茅、騎著駱駝的索馬裡黑人土著,土著黑人剛剛看到前行在河中的船隊,臉上滿是好奇、驚訝的表情,隨後,二十多名黑人圍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說了一通,然後十多根長矛就朝著船上扔了過去。

“不開化的蠻夷鬼畜,命令艦隊不要搭理他們,全速向前行進!”

趙姓軍官絲毫沒有把黑人們的舉動放在心裡,冷冷命令道。

“是,上尉!”

手下軍官應答一聲,剛要轉身傳遞命令,啪的一聲槍響止住了他的腳步。

“沒有命令,哪個蠢貨敢擅自開槍!”

“長官,槍聲不是從船隊中傳來的。”

“不是我們的人開的槍。”

趙姓上尉回憶剛才槍聲響起的方位,側身接過衛兵遞過來的單筒望遠鏡,向著黑人聚集處望去。

分散的黑人聚集在河岸邊,其中三五個黑人拿著老舊的前膛火槍,一個兩隻腳踩在水裡,渾身黑漆漆的黑人舉著還遺留著淡淡白煙的火槍,興奮得揮動著雙臂。

“即刻命令,船隊全速向北行駛,意大利人距應該就在我們前面!”

趙姓上尉放下單筒望遠鏡,思索片刻後,果斷做出決定。

“長官,如果前方遭遇意大利國大部隊,船隊恐怕會遭到重挫,為保險起見,不如先派兩艘炮艇前出偵查,確定前方意大利人具體情況後,

再做出決定也不遲。”“意大利殖民軍主要集結在沿海的馬爾卡、摩加迪沙一帶,從我們出發到現在不到一周時間,意大利殖民軍即使調整部署,也不可能在幾天之內,把部隊調派到朱巴河內陸地區。”

趙姓上尉根據搜集到的情報,判斷道“索馬裡地區英吉利國、法蘭西國、意大利國三方勢力交互,意大利國也只是因為阿根廷戰事爆發,從英吉利國那裡獲取了索馬裡中部、南部的統治權,意大利人在朱巴河、謝貝利河流域的經營重點是農業種植和牲畜養殖,我們在這裡的敵人只會是那些意大利種植園和傳教士組織的三流武裝,不大可能與意大利殖民軍正面作戰。”

蘇伊士運河通航以後,紅海沿岸地區的埃及、索馬裡等地的戰略地位大幅提高,由此導致英法意乃至德國相繼在當地擴張殖民勢力,但是單純對比經濟利益方面,索馬裡遍地黃沙,除了南部朱巴河和謝貝利河自然環境稍好,能夠產出農業作物外,幾乎沒有拿的出手的自然經濟利益,因此,除了意大利傳教士阿莫爾最早在1873年深入朱巴河流域,借著出售落後火槍給當地土著部落的機會,圈了幾塊地,英法兩國殖民者根本沒有在索馬裡內陸地區擴張殖民勢力的打算,而英國最初介入索馬裡局勢,只是為了保障亞丁駐扎英軍的肉類供應(亞丁缺少肉類、糧食資源),雖然亞丁地區的英國官員和索馬裡沿岸的英國探險家主張佔領索馬裡海岸,倫敦政府卻對他們的建議置若罔聞,在倫敦政府高官的眼裡,只要保證索馬裡不落入法國、德國等競爭對手的手裡就可以了,至於軍事佔領,則完全沒有必要。

由意大利傳教士、私人公司組織起來的武裝對付非洲土著和東南亞的小國或許很厲害,但是面對漢國中央政府組織的殖民部隊,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十九世紀下半葉,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飛速,同時主流國家的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也非常,比如一種製式步槍,研發、試驗加上大面積列裝部隊可能需要幾年時間,而前膛步槍被淘汰後的二十年內,不到四年時間,就有一種新式後膛步槍面試。

不少後膛步槍就是因為追趕不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剛剛列裝部隊就成了被淘汰的落後槍械。

當然,武器裝備的高更新率現象主要出現在英法德等歐洲列強國家中,像非洲、東南亞、大陸等地區因為技術滯後,即使是一支發明於十六世紀的火槍,也是難得的熱武器。

1879年,後膛單發步槍的技術趨於成熟,漢國國防軍逐步裝備上仿製的M1871式步槍,而二線的警備軍和殖民部隊的武器裝備則以老式的德萊賽仿製步槍為主,條件艱苦一點的還會裝備一些繳獲的前膛步槍。

基斯馬尤據點的條件在幾個據點中算是平均水平,武器裝備質量比之剛果不足,又比位於坦桑尼亞的姆特瓦拉據點好一些。

趙姓上尉負責指揮的部隊,七成士兵裝備仿製德萊賽步槍,一成裝備機槍、小型少炮等武器,剩下兩成輔助人員則使用淘汰的前膛槍作為武器。

心中慢慢盤點一番手下部隊的武器裝備實力,趙姓上尉感到有些遺憾,英國、法國、美國三國部隊已經開始列裝後膛連珠槍作為陸軍製式裝備,而漢國本土只是實現了M1871式步槍的仿製化生產,距離自主生產連珠步槍,卻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