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南美做國王》第332章 南洋局定
自十八世紀初期以來,隨著泰國對馬來半島影響力的增加,半島北部和中部的土邦王國被要求每隔三年,向泰國國王進貢一次金銀花,作為臣服的象征。

  金銀花或者稱為金花,是以黃金、自銀精心雕刻而成的兩棵小樹,高約1米,樹四周伴以昂貴的珍珠、水晶、絲綢作為裝飾。

  依照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實際購買力標準,兩棵金銀花的總價值大約等於六萬兩白銀,馬來土邦人口普遍在三五萬到二三十萬之間,土邦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除了來自臣民上交土地稅收,就是靠著臨海的商業貿易增加一部分收入。

  五六萬兩白銀對於宋卡、吉蘭丹、北大年這樣的沿岸土邦君主而言,從財政收入中擠一擠,三年下來,也差不多能夠拿出來,而像也拉、董裡、博他侖等內陸地區的土邦政府而言,五六萬兩白銀卻是一筆巨大的負擔,他們往往交上去進貢以後,政府財政收入便剩下不了多少余錢。

  泰國政府對馬來土邦高昂的財政剝削政策,是導致土邦王國與泰國中央離心理德的主要因素,而隨著時間進入十九世紀,越來越多的華人源源不斷的進入南洋討生活,使得馬來半島各土邦轄區的華人移民數量激增,大量青壯華人勞力的湧入帶動了馬來半島地區的錫礦開采業和農作物種植業,給土邦政府帶來了寶貴的財政收入,得益於華人移民創造的經濟利益,馬來土邦君主們能夠以相對寬松的經濟環境,應對泰國政府的進貢要求。

  但是另一方面,馬來半島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錫礦資源同樣招惹了荷蘭人、英國人的主意,先是荷蘭人消滅馬六甲王國,佔領馬來半島南部地區,隨後英國人進入南洋,取代荷蘭人位置,將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收入掌中,英國人勢力的介入,改變了馬來半島舊有的勢力格局,目睹著一個個原本從屬於自己的土邦王國被英國人暗中滲透和掌控,泰國國王拉瑪三世上台後不久,便執行擴張性政策,先後動用武力入侵吉打、吉蘭丹、霹靂等土邦王國,將泰國政府的控制范圍推進到霹靂州以南地區。

  泰國人的擴張引起了英國人的警戒和關注,

  當時的英國殖民者認為,泰國是東南亞大國,直接與泰國發生軍事衝突,可能導致泰國政府倒台,給盤踞中南半島的法國人留下入侵泰國的機會,進而威脅印度殖民地的側翼,緬甸的安全,因此,英國殖民者放棄了武力進攻泰國的方案,轉而選擇政治和談的方式,與泰國政府簽訂合約,限制對方在馬來半島的擴張勢頭。

  1825年,英國殖民政府派遣檳榔嶼軍事秘書伯尼前往曼谷與泰國政府進行面談協商,經過長達6個月時間的談判,泰國政府迫於英法兩國在中南半島的軍事壓力,不得已答應了英國人提出的大部分條件,就雙方在馬來半島的勢力范圍劃分,達成妥帖,簽訂了後世被稱為《伯尼條約》的和談協定。

  和談協定中,關於馬來半島中部土邦王國的安排如下:

  一英國承認也拉、宋卡、陶公、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吉打、丁加奴為泰國附屬國,泰國王室有權利要求上述土邦君主向曼谷王宮進貢金銀花

  二霹靂、森美蘭、彭亨等馬來南部土邦為獨立於泰國之外的國家,受到英國政府的保護。

  三泰國不能阻止和干擾英國方面與吉蘭丹、丁加奴、北大年諸土邦王國的商業貿易,英國商人可以在這幾個土邦地區進行自由貿易,但不可人侵和干擾上述地區的行政運轉。

  《伯尼條約》的簽訂,一定程度上解決泰國、英國兩方的矛盾、分歧,一方面英國人得到了泰國不在馬來半島繼續擴張勢力范圍的保證,獲得了進入馬來半島中部地區從事貿易活動的商業權力。

  另一方面,條約承認了吉打、吉蘭丹和丁加奴、宋卡等土邦地區都是暹羅的臣屬國,英國承認泰國政府宗主國的地位,

  宋卡、丁加奴等土邦王國是馬來半島地區重要的稻米產區和錫礦資源地,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礦產資源,

  讓步與妥協之後,泰國王朝失去了干涉霹靂、森美蘭、彭亨等土邦王國的權力,只是保留了宋卡八地的宗主權。

  但是作為條約牽涉的當事者,霹靂、

  丁加奴、吉蘭丹、古打等土邦的統治者們並沒有參與和談,他們對於英國、泰國私自操縱自己國家命運選擇的行為,並不承認,

  在丁加奴、霹靂等土邦君主給泰國國王的信中,他們解釋進貢金銀花只是對泰國國王的尊重,以及雙方友誼的象征,土邦君主仍然是國家獨一無二的統治者,他們擁有對國家決策的最終權力,而這個權力並不應該歸屬於泰國國王。

  土邦君主們的回信解釋沒有被泰國政府所接受,拉瑪三世和後面的拉瑪四世都曾經威脅,要對馬來半島中部的十余個土邦王國、割據城主們進行武力懲罰,但是英國人、法國人在中南半島的進一步擴張,打斷了泰國政府武裝干涉馬來半島中部地區的進展。

  為了避免與其他國家一樣,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拉瑪三世以及後續的泰國國王們,用割讓附屬國和邊遠土邦的方式,換取國家和平,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泰國先後放棄在老撾和柬埔寨西部的權利,並將與緬甸交界地區有爭議的領土割讓英國。

  在馬來半島方向,泰國政府將半島南部七個土邦連同宋卡在內的八個地區,交付宋卡管理,《伯尼條約》的簽訂以及將行政管理權下放給宋卡的舉動,導致泰國對馬來半島中部各土邦王國的控制力遭到進一步削弱,宋卡、丁加奴、北大年等地方割據武裝、土邦王國面對泰國政府的軍事命令時,也經常陽奉陰違或者直接拒絕接受。

  泰國政府在馬來半島中部總共駐扎約3000名士兵,除掉駐扎在宋卡城外,負責監督吳氏家庭的500余士兵,分布在宋卡北部的博他侖、董裡、沙敦三府的士兵總數在2400人左右。

  而北大年、也拉、陶公、吉蘭丹四地,土著士兵總數約為4200人。

  針對泰國和各土邦王國軍事分布情況,梅東興、李文彩、陳尚發、陳新桂四人商議一番過後,做出戰術安排,

  一由陳新桂帶領900名南洋軍團士兵和1100宋卡部隊,負責解除宋卡城外的500泰國軍隊武裝,同時,在將500泰國軍隊遣送出宋卡府後,2000名士兵部署在宋卡北部地區,預防泰國軍隊可能發起的報復性進攻。

  二  1800名南洋軍團士兵和900名宋卡軍隊交由陳尚發指揮,負責消滅北大年、陶公、也拉、吉蘭丹四地的土著軍隊。

  將作戰計劃安排下去後,梅東興提醒道“北大年是南洋古國,陶公、也拉兩地曾經被北大年統治過近一百年時間,北大年土王在兩地擁有不小的影響力,因此,南進征討四地的重點就是佔領北大年,俘虜北大年土王,不給他們聯合起來延遲軍隊推進的機會。”

  “宋卡、北大年兩府陸上距離最近處只有四五十裡,明日戰鬥開啟,我軍搭乘軍艦從海上登陸,進攻北大年土王王宮,如果不出意外,半天之內可以佔領王宮、俘虜北大年土王,兩天之內結束北大年境內的主要戰鬥。”

  “很好,各部已經修整、準備完畢,諸位回到軍營,今夜午時兩軍全部開拔啟程!”…………

  月11日凌晨,2000南洋軍團與宋卡軍隊組成的聯合部隊包圍了城外泰國軍營,500泰國軍隊解除武裝後,被600余宋卡軍隊押解著送出宋卡府。

  10月11日早上7時,1500南洋軍團士兵搭乘6艘運輸船,在5艘炮艦協助下,攻入北大年王宮,活捉北大年土王蘇曼沙四世。

  10月15日,1100陶公土著軍隊戰敗投降,2000南洋軍團、宋卡聯軍進入陶公府首府,18日,除去留守陶公、北大年的700宋卡軍隊,剩余1800南洋軍團士兵以及200宋卡士兵沿海岸線南下,於當天傍晚抵達吉蘭丹首府哥打峇魯,10月20日,哥打峇魯城破,吉蘭丹土王在城破前三個小時的夜裡,趁亂出城向著丁加奴方向逃竄。

  10月22日,南洋軍團肅清吉蘭丹州主要的土著武裝,然後駐兵與丁加奴交界地區,不再向南前進,10月26日,一部宋卡與南洋軍團聯軍從北大年出發,佔領也拉府,至此四府一州之地完全至於南洋軍團宋卡兩方控制下。

  與南洋軍團控制范圍接壤的丁加奴、玻璃市、吉打州三州,名義上歸屬宋卡管轄,

  在見識到南洋軍團秋風掃落葉一般的快速攻勢後,三州土王聚集在一起,一方面派出土著士兵駐守邊界地區,日夜防備對面軍隊的進攻,另一方面聯合失去領地的吉蘭丹土王給海峽殖民地總督弗雷德裡克寫信,懇求殖民政府派遣軍隊支援,幫助吉蘭丹土王奪回領地。

  收到四位土王的增兵請求。弗雷德裡克先是立刻派人向南洋軍團交涉,然後給倫敦政府、駐泰國顧問官沙布爾發電報,匯報馬來半島變局與詢問宋卡方面的軍事行動是否得到泰國政府的授意。

  10月28日, 泰國政府回應,宋卡軍隊的軍事行動為自主行為,泰國政府事先並不知情。

  與其同時,宋卡城主吳錦派人做出解釋,宋卡軍隊統一四府一州的軍事行動為宋卡內部事務,沒有受到任何外部勢力的指使與煽動,宋卡方面的軍事行動至此為止,他們願意尊重英國在丁加奴、吉打、玻璃市三地的利益,不會對三地做出軍事統一的舉動。

  英國政府原本就默認四府一州歸屬於宋卡管轄,得到宋卡保證不收回兩州一市管理權的保證,倫敦政府很快做出決定,拒絕派兵支援吉蘭丹土王,然後指示海峽殖民地,維持馬來半島現有秩序,安撫吉打、丁加奴、玻璃三地土王,然後逐步將三地納入海峽殖民地的直接管理之下。

  在馬來半島戰事進行期間,一小隊來自本土的特種兵,在羅義伯等蘭芳老牌家族掩護下,進入蘭芳公司首府東萬律,10月24日,經過十余日摸查了解,二十余名漢國特種兵埋伏在劉家父子歸來的路上,然後用兩輪四十多發子彈了結了他們父子性命。

  劉家父子身死,依附於他們父子的勢力群龍無首、一盤散沙,隨即被羅義伯等七大家族,以及隱蔽在婆羅洲的太平會分舵武裝聯合消滅,由此,經過不到一周的動蕩,在荷蘭殖民者尚未來得及,以武力介入蘭芳內部政權更迭的時候,羅義伯等人便迅速接管和填充了劉家父子留下的勢力空白。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