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南美做國王》第397章 高等教育發展
大雁北飛,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冰雪堆積了一年又一年,南部亞寒帶地區的高大喬木換了一件又一件綠色的新裝,而在滾滾歲月年輪的推動下,嶄新的漢帝國也以它特有的姿態,快速成長著。

 年間,本土地區,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為百分之四十三,中級學堂適齡學生入學率百分之十二,高等院校適齡學生入學率百分之零點三。(高等院校入學率包括海外留學生)

 年,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百分之六十七,中級學堂入學率百分之三十一,高等院校入學率百分之一點二。

 年間,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百分之八十五,中級學堂適齡學生入學率百分之四十一。高等院校入學率百分之二點四。

 年間,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百分之九十三,中級學堂入學率百分之四十七。高等院校入學率百分之三點七。

 經過二十一年的持續性發展,國民教育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本土新生兒完成了初級教育,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在按照一個穩固的數值,逐年增加。

 1882年以前的十四年間,向海外派遣留學生,是政府培養高校人才的主要方式,長安大學(長安,原科爾多瓦大學)、

 國立醫科大學(長安)、國立南華大學(新京)、帝國理工大學(原中央理工大學與羅薩裡奧大學合並)、松江大學(原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長安工業大學(偏重於化工,其他五所大學中化學專業大部分合並進去,以化工工業為主!化工相關學科為輔,)、陸軍軍官學院、海軍軍官學院

 一共五所理工科類高等院校,一所醫藥類專業大學,兩所陸海軍軍官學校,也以學校派遣的方式,將優秀的學生派往海外,采用2+3的聯合培養模式,即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兩年的教育,然後再經過學校推薦,以交換生的身份,繼續教授三年的海外教育。

 2+3模式意味著學生要多接受一年的高等院校教育,不過多付出一年的學校努力,歸國後,這些學生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會進入國家科研機構、國營鋼鐵聯合企業、電氣、化工企業等機構。擔任助理研究院、或者見習工程師等高待遇職位,

 而剩下來的約百分之四十的學生,經過政府考核和篩選後,將分別進入高等學校、中等學校,政府技術管理機關等機構,繼續發揮本專業特長,為國家教育和行政建設做出相應的貢獻。

 1882年之後,隨著歸國留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中級院校和高等院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能夠得到極大的改善,

 1884年5月,松州(布宜諾斯艾利斯州)州政府向教育部申請籌辦松州州立大學,9月,經過教育部派出人員的實地考核和政府內部審理通過,坐落於松州首府,同時也是接受中央政府直轄的松江府第二所高等院校,松州州立大學宣告成立。

 受松州州立大學成立影響,揚州、洛州、吳州、江州、淮陽府等地方州府政府,紛紛加快籌辦本土高等院校的腳步,

 至1986年1月初,經過中央政府審核,吳州州立大學、揚州州立大學、洛州州立大學、魏州州立大學、淮陽大學、、新京大學(與國立南華大學不同,新京大學級別等同於州立大學,比由原新京大學改名而來的國立南華大學要低一個等級。)雲州州立大學、江州州立大學、光州州立大學、楚州州立大學、晉州州立大學等十一所地方高等院校相繼成立招生,而經過大學擴建風潮後,

 本土總共擁有20所高等院校,其中長安大學、松江大學、陸軍軍官學校等八所老牌名校為重點建設高校,接受教育部統一管理,教育經費直接由教育部和政府財政部分批撥放。

 由於建校時間較早,擁有與海外高校在教師、學生等多個層次的學術交流、合作經驗,八所老牌高校得到了相比普通州立院校更加充裕的教育經費,同時其教師團隊和學生生源質量,也比普通州立院校完高出不少。

 高等教育不同於普通的初級教育和中級教育,受限於教師團隊和生源質量的問題,即使時間發展到1889年,八所老牌名校加上十二所創建時間稍晚的州立院校,適齡青年的高等院校入學率也只是緩慢增長至百分之三點七,這個數據也即意味著,一百名適齡青年中,平均只有三點七人有機會進入高等院校,接受大學教育。

 要知道,1889年初,本土出生的第一代新生兒,年齡最大的已經有二十一歲,而這一階段的適齡青年中,本土出生的學生人數,已經佔到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基本接受初級教育,一半以上接受中級教育的本土適齡青年,絕大部分沒能通過高等院校入學考試,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應出高等教育的稀缺性,想要獲得高質量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僅僅依靠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接受高等院校的珍貴性,尤其是獲取進入八所老牌高等院校帶來的社會地位提高,吸引了大量有志於科技知識學習的青年學生,他們或是在本地州府刻苦讀書,然後參與全國統一組織的高等院校升學考試,或者是在高等院校入學考試中取得相對不錯的成績,同時對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然後再自主參加八所老牌高校組織的特殊理工學科招生考試。

 廣受本土國民關注的高等院校入學考慮,其錄取率雖然不能與科舉考試錄用的進士比例相比,但是一朝進入高等院校就讀,四年學成畢業後獲得的高社會地位工作,還是讓深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影響的普通華人百姓們,把讀書上大學,當做最有出息的門路。

 1889年1月份,最新一份人口統計數據出爐,本土人口數量達到1742萬,

 而與此對應的本土高等院校新生數量,也達到2.6萬人。

 2.6萬名高校新生,撒到廣袤的國土上,也只不過佔據總人口的千分之一點四八,和進行全面工業化,所需要的大量高端技術人才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但是2.6萬新生畢竟是本土高等院校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持之以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直不間斷的發展下去,漢國本土培養的高端技術人才,未嘗沒有與英、德、美、法四國一較高下的機會。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