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探花為王》第317章 提舉衙門
第三百一十七章提舉衙門

鄭一官和劉香兒之間的戰爭,絕對不是一天兩天之間就能分出勝負的。這場提前爆發的鄭劉之戰,對於大明的普通百姓來說,就好像發生在天邊的事情一樣,跟他們扯不上多大的關系。對於遠在松江府的李文博來說,也是一樣。

雖然李文博其實對這次的鄭劉之戰,心中還是十分的關注,但他現在面臨著一個十分窘迫的問題,那就是他手上可用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哪怕李文博已經得到了蘇州張家和沈家的鼎力相助,哪怕李文博已經成了余杭張家的姑爺,但他手上可用的人依然捉襟見肘。

浦東碼頭新建的曬鹽場,每天都在不停地曬鹽,粗鹽已經收集了一大堆,但要加工提純,還需要十分繁瑣的幾道工藝,加之上曬鹽留下來的苦鹵水,那裡面可是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礦物質和化學物質。

然而李文博即便明知道那裡面全是寶貝,也設立了化工精煉廠,但他想要將苦鹵水中的化學物質提煉出來,依然感覺有些無從下手。

苦鹵水中蘊含著豐富的鉀鎂磷等化學物質,這些東西可都是現代化學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即便以現在的條件,還不能將它們提煉加工成其他各種化學物質,就算隻用來製造化肥,只要推廣開來,也能大量增加土地的單位畝產,更別說用來製造化學殺蟲劑了。

李文博現在能想到的苦鹵水的用場,也只有農業化肥這一個用途了,而且這也是立足現有手段,他能夠做到的唯一用途。

在率領香香號等六條新式艦船回到浦東碼頭後,李文博將圍剿鞋子島海盜的事情寫成奏章,連同鞋子島匪首王瞎子,直接被押送到了京城,交由朱由檢親自處理。

而在鞋子島上的繳獲,絕大部分被充作了從余杭張家‘租用’五條戰艦的租賃費,剩下的作為軍費開支和對有功將士的獎賞,又支出了一部分。最後在帳面上,就只剩下了不足三萬兩銀子。

區區幾萬兩銀子,即便是朱由檢再怎麽摳門,也不至於讓李文博給送進國庫吧?但李文博在奏章中還是寫的清清楚楚,至少,他要讓朱由檢知道,打仗,其實也是可以賺錢的,這三萬兩銀子,就是他圍剿鞋子島海盜的時候賺到的!

當初李文博南下的時候,朱由檢可是隻給了他‘江浙閩廣沿海諸府靖邊巡閱欽差’這麽一個光頭差事,連一毛銀子都沒撥,所有的一切全得靠李文博打秋風打來。

好在李文博現在也算是個‘負翁’,跟張家、沈家他們也算是有些交情,再加之上又是余杭張家姑爺的身份。李文博才能利用香香號和希望號、開拓號等新式艦船,組成欽差水師行營,剿了鞋子島的海盜。

而他率領欽差水師行營南下時所有的花費開支,其實都是李文博自己墊付的,若不是剿滅鞋子島的時候還算是有些收獲,李文博這可真算得上是賠本賺吆喝了。

當然,憑借他現在手上那僅有的六條新式艦船,其中三條連一丁點的武裝都還沒有,想要遠征大員島,剿滅劫走南下商船隊的尼德蘭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李文博可以憑借剿滅鞋子島海盜的事,證明他有剿滅海盜的能力,而且也正在為剿滅海盜而努力!

最主要的是,江浙閩廣沿海諸府靖邊巡閱欽差的頭銜既然已經落在自己的頭上,李文博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保住這個頭銜,這對他以後做任何事情,都是大有益處的!

何況,在崇禎二年的冬十月,關外的韃子兵鋒將第一次直至大明京師!從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

整整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後金韃子的兵鋒甚至圍困了整個大明京師,崇禎皇帝也不得不下令天下勤王,這就是歷史上的‘己巳之變’!這也是遼東的韃子兵第一次震動整個大明國,雖然最終也沒能攻破京師,但卻實實在在的造成了天下震動,後金韃子的名聲,也第一次傳遍了整個大明國!

李文博現在要做的,就是保住他頭上的欽差頭銜,直到朱由檢下旨天下勤王時,他就可以利用江浙閩廣沿海諸府靖邊巡閱欽差的身份,率領欽差水師行營北上勤王。否則,以他區區六品知府同知,提舉商會局這樣的閑差,一無兵二無權,有什麽理由進京勤王?

回到浦東碼頭後,從張家‘租賃’來的希望號等五條新式艦船又繼續北上,回到了余杭,進行檢修和另外三條艦船的艦炮加裝工程。而香香號和新星號則繼續留在了浦東碼頭, 乾回了老本行,跑起了商業運輸。

而自從浦東碼頭附近的住宅區建成之後,李文博就直接將蘇松商會局的牌子掛到了住宅區其中的一個府邸上,把家也從蘇州同知府遷了出來,遷到了浦東住宅區,一家老小也大多都遷到了浦東。

反正對李文博來說,蘇州同知就只是個閑差,有蘇州知府在上面頂著,也沒多少事會落到他這個同知頭上來,需要他這個知府同知去處理的,他只需要管好商會局和清靖海域這一攤子事就行了。

而蘇松商會局提舉衙門都搬到浦東來了,松江府的松江織造處,自然也跟著搬了過來,而蘇州府的蘇州織造處,也跟著在浦東住宅區盤下了一處宅子,以便於拜見頂頭上司的時候,能有個落腳之處。

而在李文博的蘇松商會局提舉衙門旁邊,則是蘇松商會局同知提舉劉彧劉公公的住所。劉彧之前因為害怕年底的時候完不成朱由檢下達的新增一百萬兩歲入的目標,躲回了京師,四處求爹爹告乃乃,想要換掉頭上的同知提舉蘇松商會局的差事。

直到李文博在松江搞出個首屆蘇松商品交易展覽會,並且一舉就為國庫增加了將近五十萬的收入,甚至連皇帝都驚動了。有了如此大的功勞擺在面前,劉彧哪還能不明白,區區一百萬兩,對李文博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而已。

如此一來,蘇松商會局同知提舉的差事瞬間從燙手山芋變成了香饃饃,劉彧自然也就著急忙慌的從京師又跑到了江南,而且聽說李文博將提舉衙門放到浦東後,幾乎想都沒想就把自己的同知府也放到了浦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