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探花為王》第439章 爭論
第四百三十九章爭論

 大明國商業經濟最繁榮的地方,就是江南一帶,許多商戶家裡都有大筆大筆的閑錢,留在手中沒地方花出去。

 購買土地,這是大明人最主要的投資手段之一,畢竟,買了土地之後,幾乎可以子子孫孫,一輩一輩永遠的傳下去。

 然而江南商業繁華,人口眾多。原本的小農經濟體系本來就已經被破壞得差不多了。許多小農戶,家裡的土地早就被地主土豪巧取豪奪,兼並得差不多了。

 想要再從小農戶手裡買到土地,基本上已經不大現實。大地主大土豪,手中有土地,可想要讓他們拿出來賣掉,那也基本不大可能,不到傾家蕩產逼不得已的時候,誰願意賣土地啊?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以商業發家的商戶,手中就有了大把的閑錢,不知道該怎麽花!而有些商戶在急需用錢的時候,卻又找不到地方去借!因此,李文博才會想著要興辦銀行,即便最開始不能興辦一個全國性的國有銀行,至少也要辦一個地方性的國資(官資)銀行!

 從後世穿越而來的李文博,雖然不是經濟專業的專業人士,但他也知道,金錢,只有花出去,在消費者手中流通,才會創造社會價值,增加國家收入,最終達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而一旦這種金錢的良性循環流通停止,必然會造成經濟萎縮,兩極分化嚴重,引起社會動蕩不安,最後全面爆發,下層階級推翻上層階級,從而實現社會資產的再次重新分配!

 從古至今,華夏國都在這種周而複始的惡性循環中,每隔上兩三百年,社會便會動蕩一次,百姓也會像雜草一樣,被收割了一茬接一茬!

 如果世界上只有華夏一個國家,那還好說,不管怎麽亂,都只是華夏內部的動亂,不會有亡國滅種的危險。可問題是,如今遼東韃子正在東北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撲到大明身上,狠狠的咬上一口,撕下大明一大塊血肉來!

 這還只是大明的隱患之一,更大的隱患是,整個西方都在不停地往外探索,進行世界地理大發現,而大明國卻依然在故步自封,封閉在中原這一片小小的天地之中,做著中央帝國的迷夢,絲毫沒有半點的危機感!

 這樣下去,歷史將重複李文博所知道的那個覆轍:大明內亂,李闖進京,顛覆大明,遼東韃子趁機入關,將華夏億萬民眾當奴隸一般奴役數百年,最後被西方大小列強騎在華夏民眾頭上拉屎撒尿,為非作歹……

 李文博沒有來到這個時空,他自然不會有什麽別的想法,最多也就在心裡YY一下,如果女真沒有入關,如果大明沒有亡於李闖之手,現在的世界將會是個什麽樣子。

 可現在,他既然有了這個機會,來到了這個華夏民族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他絕對不想浪費這次機會,哪怕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也一定要盡全力,去努力改變華夏民族的悲慘命運!

 發行國債的確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籌集到大量的金錢,鎮府出現財政赤字,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可若是朱由檢因此而將發行國債當成是自己的斂財手段,毫無節製計劃地濫發國債,到最後必定會造成鎮府信用破產,結局就是民眾不再相信官府,國債也就成了一張廢紙,無人問津。

 這種潛在的風險,李文博在沒有辦法左右朝局的時候,是他根本沒法掌控的。因此,李文博隻提出了定期國債這一種,永久國債他根本就沒打算跟朱由檢提,要提,也得等到自己有能力左右朝廷政局,在朱由檢的皇權面前不再是毫無還手之力時才行!

 發行國債的奏章,是李文博寫的,這也是他分內之事。只是編練新兵的奏章,雖然朱由檢也是下旨讓他奏明,但他現在畢竟還是文官,編練新兵的法子,也是借口杜斌手下的一個無名小將提出來的。

 因此,在李文博閉門撰寫國債奏章的同時,他讓暗中隨同自己進京的哨探隊,給杜斌去了一封信,讓他撰寫編練新兵的奏章,然後通過孫承宗的手,遞上來。而李文博自己,則乾脆理都不理這件事了。

 反正杜斌手下已經有了一個現成的模板,由杜斌來表奏編練新兵的事情,也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李文博來提,反而會有些越殂代皰的味道,甚至有可能被人說成是超越職責范圍。

 朱由檢給了李文博半個月的時間寫奏章,李文博一直捱到第十二天上,才送上了他寫的關於奏請發行定期國有債券,籌集征遼餉銀的奏章。

 奏章遞上去之後,李文博就一直待在驛館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朝堂之上,卻因為他的這個奏章,掀起了軒然大波。

 最開始,朱由檢只是召集了戶部尚書、侍郎、主事、郎中等官員,商討研究李文博提的這個發行國債的可行性。

 雖然朱由檢一再告誡戶部官員嚴禁外傳,但朝堂之上的事情,基本上就沒有什麽保密性可言,第二天剛下朝,內閣諸臣便將朱由檢堵在了大殿上,詢問李文博的奏章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要求朱由檢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既然內閣諸臣都已經知道了,朱由檢隻得也讓他們和戶部官員一起協商研究。然而出乎朱由檢意料的是,朝堂內閣諸臣幾乎是一邊倒的加以反對,反對的理由歸納起來只有一個意思,國家欠債,古未有之,先例不可開,歪風不可長!

 閣臣之中,唯有徐光啟表示了沉默,沒有提出任何意見。戶部主官之中,也只有主事劉承沅沒有表態。劉承沅是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當時朱由檢召他進禦書房奏對,沒有問任何有關戶部錢糧收支的情況,卻隻問了一個算學方面的問題。

 問題很簡單,劉承沅幾乎沒費多少腦筋,就已經算出了最終的答案,朱由檢聽了之後,只是沉默不語,最後什麽話也沒說,就揮手讓他告退。

 所以,當劉承沅一看到朱由檢出示的李文博的奏章時,心裡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皇帝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知道這事了。

 這半個月中,皇帝肯定不止一次的在思考著這個問題,既然都這麽久了,皇帝還肯將這個奏章拿出來讓戶部和閣臣參與討論,也就是說皇帝心中已經有了決斷,自己只是個戶部主事,同樣的主事,戶部還有七八個,上面更還有尚書侍郎一大堆,因此,自己表不表態,其實都無關緊要。

 所以最終,劉承沅選擇了沉默不語。但說老實話,他其實還是覺得這個法子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只是該怎麽發行國債,發行多少,絕對不能由外行人插手,而是應該要有計劃,有步驟,周密有序的發行。

 災荒年間,國庫收支不平,發行一點國債,增加國庫收入,豐腴年成時,再行償還,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可問題是,要怎樣才能杜絕外行人插手?皇帝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他說要發行多少,戶部敢反駁嗎?

 連著商討了幾天,內閣諸臣和戶部都沒有給出朱由檢想要的結果,朱由檢一氣之下,便下令朝中諸臣皆可討論。

 如此一來,朝堂之上可就越發的熱鬧了起來,反駁的有,讚成的有,引經據典,爭論不休,到最後就變成了兩派爭論。一派可以稱之為保守黨,以無先例可循為主要的理由,加以反對。

 另一派則可稱之為改革派,主張鼎故革新。發行國債既能夠增加歲入,而又不加重民眾負擔,籌集征遼餉銀,平定遼東,何樂而不為?欠下的錢,豐腴年歲,還了就是了,又有何不可?民間親朋之間還常常舉債過日子呢,朝廷為什麽就不能借錢?

 徐光啟一直沒有表態,他是內閣次輔,位高權重,一旦表態,勢必會影響朝中某些官員的態度,而且最主要的是,提出這個事情的,是他名義上的學生李文博。所以,在事情沒有明朗化之前,他是絕對不可能輕易表達自己的立場的。

 爭論一直持續了一個月,直到崇禎三年四月份的時候,朝廷依然還沒有為此事達成一個統一的意見。徐光啟也一直在等李文博到府,想要聽聽他的意見,可沒想到的事,此事的始作俑者,竟然一直在驛館裡閉門不出,似乎根本沒想起有他這個座師似的。

 於是,在四月初五這天早朝之後,徐光啟出了禁城,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驛館。既然李文博不來見他,那他就去見李文博好了!

 驛丞聽說當朝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駕臨,頓時嚇了一跳,一陣雞飛狗跳之後,帶著驛站的幾個驛卒跪在了大門口,迎接徐光啟,請徐光啟進驛館坐下,奉茶之後,驛丞還沒來得及開口詢問徐光啟的來意,徐光啟便已經先開口說話了:“驛丞,提舉蘇松商會局事李大人是不是住在這裡?”

 驛丞楞了一下,旋即應道:“是的閣老,小的這就去替您去請李大人出來。”

 “去吧。”徐光啟端起茶杯喝著茶,頭也沒抬地說道。

 驛丞行禮後,著急忙慌地往後院跑去,一路跑到李文博住的房門前,卻被阿虎給攔了下來。驛丞著急地朝阿虎拱了拱手說道:“阿虎兄弟,李大人在房裡麽,我有急事要找他。”

 “什麽急事,你跟我說,我替你轉達給我家公子。”阿虎面無表情地說道。

 “這……,好吧,阿虎兄弟,請你告訴李大人,徐閣老已經在前廳等候多時了,還請李大人快些出去拜見徐閣老!”驛丞大聲說道,可以保證不用阿虎轉告,房間裡的李文博也能聽得見。

 果不其然,房間裡很快便傳出來了李文博的聲音:“阿虎,你告訴驛丞,李某身子不適,又身陷是非之中,不宜拜見恩師,還請恩師見諒。”

 阿虎楞了一下,旋即應道:“是。”說著,又轉頭對驛丞說道:“驛丞大人,我家公子的話,你聽見了吧?他身子不適,又身陷是非之中,不宜拜見閣老。”

 “李大人,徐閣老專程來看你,你身為弟子,既然叫他一聲恩師,怎麽恩師到了,你卻連面都不露一下呢?這豈不是失禮至極?大人所讀的聖賢書,不知道讀到什麽地方去了!”

 “驛丞所言甚是,今日是李某失禮,他日李某定當親自到恩師府上,負荊請罪,請恩師責罰,現在,李某卻是絕對不會見閣老的。”李文博在房間裡大聲說道。

 “李大人!~”驛丞急叫道,正要再說些什麽,阿虎已經攔住他說道:“驛丞大人,我家公子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還是請回吧。”

 “這……,唉!~”驛丞長長的歎息了一聲,轉身走出了後院。

 看見驛丞一個人垂頭喪氣地走進前廳,徐光啟不由得微微皺了皺眉。

 “閣老,小人無能, 沒能請得動李大人。”驛丞走到徐光啟跟前,跪下磕頭說道。

 “他怎麽說的?”徐光啟微微皺眉問道。

 “李大人說他身子不適,現在又身陷是非之中,不能拜見閣老,還請閣老原諒。等過些日子,他會親自登門,向閣老負荊請罪的。”

 “他不肯見我?”徐光啟皺眉反問道。

 驛丞微微的點了點頭,徐光啟身邊的老仆徐老六見狀,便又說道:“老爺,要不老奴去請李大人吧?當日老奴化名進了吳縣縣衙,跟李大人有些交情,他應該不至於連老奴也不見吧?”

 徐光啟心中一動,轉頭瞧了徐老六一眼,旋即站起來,氣衝衝地說了一句:“回府!”便大步往外走去。徐老六見狀,楞了一下,急忙跟了上去。

 驛丞卻是臉色一變,心中忐忑不安,將徐光啟送出驛站之後,徑直又去了後院李文博住的房門前,故意跟阿虎大著聲音說道:“阿虎兄弟,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李大人把徐閣老都氣走了,以後在朝中卻要如何立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