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涼漢騎》第83章 來了
  清晨,萬籟俱寂,東邊的地平線泛起一絲絲亮光,小心翼翼地浸潤著淺藍色天幕,新的一天從遠方漸漸地移了過來。

  張駿起得很早,自從穿越以後,他不知什麽原因,精力總是十分旺盛,即便是行軍打仗十分疲憊,只需睡一覺就可以恢復。此外,他傷口愈合的速度也遠遠超過常人,如今不但內傷已經完全康復,便是連腿上的箭創也恢復的七七八八了,若不是疤痕未退,任是誰也不會相信他不久前中過箭。

  對於自身的特異,張駿只能歸結為穿越對他的身體和精神起到了改造作用。不過,在其他人眼中,張駿的這種快速愈合的現象卻是天賦異稟、具有某種神力的象征。

  由於江宛一直躲著張駿,如今主公的起居就成了索三戒打理。只見他正仔細地擦洗著張駿的明光鎧,檢查每一處是否有損傷。

  明光鎧最早源於三國時,現在還是十分珍貴的一種鎧甲,待到南北朝以後才會漸漸流行開來,在唐代大放異彩。搞得後世許多人一直以為明光鎧是唐朝人發明的。

  明光鎧,因其前胸後背都設有左右兩面圓形金屬護片,很像鏡子,在太陽照射下可以發出明光,猶如漢代鏡銘所言“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故而得名。這種鎧甲除了帶圓形護片的身甲外,還附有保護肩臂的披膊和保護大腿的膝裙,身甲上並有豎起的盆領,與垂有頓項的兜鍪相接,防護十分嚴密。

  由於稀少,此時各國軍中能有資格穿戴明光鎧的,不是軍將便是能夠破陣在前的猛士,一般這種人會被稱之為“鐵猛獸”!

  涼軍中就流傳著一個段子,是說中軍的兩個將領戰後爭功,互相不服,於是便當眾解下明光鎧,比試誰受的傷更多。結果一人身受三十四創,另一人卻有五十三創,於是受傷少的人便只能退讓。由此可見,明光鎧被譽為“百鎧之首”並非是浪得虛名。若是換做其他的鎧甲,裡面的人被砍了三五十刀,早就成肉醬了,哪裡還有命爭功?

  此外,張駿之前被匈奴人近距離用弩箭射中後竟然隻受了內傷,便是明證。

  如今,破損之處已經被妥善修複如初,索三戒便幫助主公披上了鎧甲。

  就在這時,忽然聽得“砰”地一聲,一個套著皮甲的年輕漢子撞開了門,踢在門檻上就摔了一跤,一邊大口喘息一邊咳嗽。張駿輕輕揚了揚下頷示意,索三戒忙上前扶起他。

  “匈······匈奴人來了!”

  張駿聽罷沒什麽反應,而是深吸了口氣,定住心神。將是軍之膽,此時絕不能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慌亂。他極有條理地將全套盔甲穿戴整齊後,才緩緩開口安排道:“全斌,立刻擂鼓,集結所有人馬。通知韓虎,全軍戒備!”

  索三戒員胖的臉也一下子變得肅然起來,抱拳道:“諾!”

  張駿這才轉頭問:“來了多少人?”

  “不······不知道。隻遠遠地看到有幾個騎兵······“年輕漢子慌張地說道:“李伍長讓俺報信,俺就趕緊走小路跑回來了。”

  張駿緊了緊腰間的束帶,又從木架上取下佩刀掛在腰間,然後背上弓箭,大步走出門去。外面隆隆的鼓聲漸漸響起,士卒們邁著鏗鏘步伐,正在列隊。

  他徑直走上略高的外牆,幾個心腹部下也跟著上城來了。眺望遠處,果然看見視線盡頭有騎兵的影子慢慢過來。

  這時,外牆上,新卒和一些年紀稍大的男丁也紛紛就位。而精銳的涼軍卻排在了第二道稍矮的圍牆上。

  外牆的新卒們一般都穿著雜亂的皮甲,削尖了的竹矛被他們緊緊地握在手裡。很快,負責督令新卒的涼軍大聲喊了起來:“一會兒胡虜走得近了,聽到號令再放箭!誰要是敢臨陣脫逃、不聽號令,一律按照軍法處置,絕不容情!”

  新招的軍卒見這麽多將領也站在外牆和他們在一起,心裡稍安,不由得吞了吞乾澀的口水,也學著將軍們的樣子觀望起來。

  等了許久,遠方那一小股騎兵才慢慢靠近過來,一共十三人,都騎著馬。漸漸地從衣甲上能大概分辨出確是匈奴騎軍。

  匈奴人自從入主北地之後,雖然保留著大量的部落習俗,但在許多方面仍然要學習漢家制度,例如中原先進的軍工生產,就不得不倚仗俘虜來的漢人工匠。所以在兵器、盔甲的形製上,仍然采用中原王朝一貫的風格,乍一看上去大體相似,但也很容易識別。

  最方便的就是通過看帽子來區分,漢人兵將多戴一體的兜鏊,而匈奴兵則是鐵盔加護耳,護耳像狗皮帽兩邊一樣。另外,在盔甲的選擇上,涼軍大多使用漸漸新興的兩襠凱,此種鎧甲穿戴方便且防護更為精良,而匈奴人則通常沿用晉朝工匠普遍製造的筩袖鎧。

  筩袖鎧,顧名思義,它是桶狀而帶袖的,像是一襲現代的短袖套衫,由一片片的鋼片編成,因為帶著短袖,可以連帶保護士兵的上臂與腋下。同時,為了增加防護力,胸前不開襟,所以穿得時候要像現代穿T恤一樣從頭套入。它本是繼承三國時的一種甲製,也常常被時人稱作“諸葛亮筩袖鎧”。但是筩袖鎧並不是遲到三國時期才出現的,在漢代時期就已經有了類似的鎧甲。只不過經過三國時期的發展改進,在西晉時成為了軍隊的主要裝備而已。

  而涼軍的兩襠凱是在三國時期才出現的,曹魏就曾小規模裝備。在那時候,兩襠凱還是一種比較名貴稀少的鎧甲,因為製作成本較高。取名“兩襠”,是因為它的形製和服飾中的兩襠衫在形狀上頗為相似。《釋名》:“兩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所以兩襠凱的特征,正是“一當胸,一當背”,在肩上用帶子前後扣緊連在一起。

  相比於筩袖鎧, 兩襠鎧的優勢在於穿戴方便,士卒一人便可完成,;防護力也更強大,活動也較為方便。這也是為何筩袖鎧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由兩襠凱大行其道的原因。

  再說那十三騎匈奴兵在兩百多步外就不再前進了,而是調轉馬頭不斷地在寨子外面兜圈,似乎是在觀察環境。這時,其中一騎突然大起膽子縱馬向著寨牆奔了過來。

  韓虎這時進言道:“將主,不若讓新卒射幾箭壯壯膽子,若是匈奴人一直耀武揚威,恐會有損士氣。”

  張駿應允道:“射幾箭倒也無妨,嚇嚇他們也好。”

  隨即,韓虎一聲令下,新卒們紛紛張弓搭箭,照著那漸漸靠近的匈奴人就劈裡啪啦的射了起來。那匈奴人也沒料到寨子裡會有這麽多弓箭手,當即調轉馬頭撤了回去。

  “可惜新卒的弓力太弱······”索三戒在一旁開口道:“若是換了咱們的老卒,保準把他留下來。”

  “若真射中了,反倒會讓匈奴人謹慎,和主公的方略不符。”宋沛道:“嚇嚇足以,主要是穩住新卒們的士氣。”

  果然,外牆上的新卒和年紀大的男丁見那匈奴人逃走,不由嘲笑起來,緊張的氣氛也隨之一松。

  這時,張駿摘下頭上的兜鍪,轉過身吩咐道:“傳令所有人,原地休息不得離開。若到了中午還無事,由江宛帶著婦孺給全軍送飯。”

  說罷,便當先走下了土牆。

  部下們紛紛跟上,都在議論道:“這一股匈奴人怕是來打探消息的,真正的大部隊還在後面,可得有的等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