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降了張郃與高覽之後,袁紹的二子袁熙也從駐地趙郡趕到鄴城,向劉和投降。
對於袁熙的識相,劉和感到很是高興,立刻拜袁熙為昭德將軍,大將軍府從事中郎,封為南皮侯。
至此,劉和徹底得到了整個冀州,並且得到了袁紹陣營中的最精英人才,從此將幽州、並州和司隸徹底連成一片,再也不用擔心會有誰能夠斷絕東西之間的聯系了。
既去了後顧之憂,又得到了廣闊的膏腴之地,還得到了精英的人才,這讓劉和狠狠發了一筆橫財。
說是橫財,一點都不誇張,因為這本來是一場袁曹生死大戰、劉和袖手旁觀的鬧劇,袁紹和曹操為了地盤而拚盡了全力,結果卻被最後眼看曹操奮力大戰、即將收獲的時候,桃子卻被劉和給摘走了。
其實現在的曹操都已經氣得肺都炸了,可是形勢比人強,曹操現在四面皆敵,又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而遭到天下諸侯嫉恨,再加上劉和麾下兵強馬壯,自己屢戰屢敗,不管是將士還是官員全都心中動搖,根本不敢跟劉和全面開戰,所以只能采取退讓的態度,率軍退到黃河以南。
不過曹操還是不希望劉和能夠如此順利接收整個冀州,期盼著冀州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波折,盡量拖延劉和統一整個冀州的時間。
然而盡管如此,曹操也知道,以劉和的能力,想要接收區區一個冀州,應該不是什麽難事,而冀州的當地人士也不會傻到誓死與劉和相對抗,所以劉和統一整個冀州,絕對用不了太長時間。
但是曹操卻萬萬想不到,劉和所用的時間竟然如此之短,短到大大出乎他的預料。初聞劉和徹底平定整個河北的他神色中透著滿臉的震撼和不可思議,喃喃的說道:“這怎麽可能?劉和這小子除了耍陰謀詭計,還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地方?為什麽冀州的百姓和官員甘心投靠他?這辛毗和審配不都是忠直之士嗎?怎麽連他們也都投降了?還有沮授,他的骨頭不是硬著呢嗎?為何竟然也選擇了投降?他的骨氣呢?他的傲氣呢?”
雖然心中氣惱,曹操卻也不得不接受事實,同時強行抑製住心中的惱恨,專門派出使者向劉和道賀,並且向朝廷上表,拜劉和為冀州牧,並請求擴大劉和的封邑。
於是朝廷下旨,拜劉和為冀州牧,擴大食邑三百戶。
這樣一來劉和身兼大將軍、司隸校尉和幽州、並州、冀州、涼州、雍州五州的州牧,天下十三州加司隸部,他獨佔了五個州和司隸校尉部的三輔、河東、河內等地,幾乎佔據了大漢的半壁江山,一時之間天下震驚,成為眾多諸侯歆羨和嫉妒的對象。
這時候的孫策已經平定了江東地區,獲得了廬江、丹陽、吳、會稽、豫章等郡,被朝廷拜為平東將軍、吳侯、丹陽太守,一時之間成為大漢最年輕的俊傑之一,然而當他正得意的時候,卻突然聽到劉和平定冀州的消息,頓時感到勃然大怒,下令大軍整頓力量,準備對劉和開戰,不過現在因為沒有和劉和的領地接壤,所以決定先剪除劉和的羽翼劉表,於是他以為父報仇的名義,率軍進攻劉表的江夏,與劉表大軍正式開戰。
聽說消息的曹操心中很是欣喜,他決定先乘著孫策與劉表開戰、而自己向劉和忍辱示好之際,率軍平定徐州的呂布和佔據淮南的袁術,以便徹底統一中原地區,同時也剪除劉和的一支同盟。
正好這時候呂布與袁術互相爭鬥,互相之間打得不可開交,下邳城內空虛,正是他率軍偷襲的好機會,於是他下令新近暗中投降的泰山人臧霸、孫觀、尹禮等人率軍進攻琅琊國,而他親率大軍,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李典、典韋、樂進、曹洪等獎及軍師戲志才、程昱、司馬懿統率大軍千裡奔襲下邳城。
而這時候的劉和正在準備返回長安,他一方面為了避免成為眾矢之的,上表朝廷,拜麹義為幽州刺史、安東將軍、假節,主要的任務是在幽州訓練水軍,準備從海路進攻青州;又拜魏延為並州刺史、安北將軍、假節,主要的任務是節製鎮撫匈奴、鮮卑等北方遊牧民族;還拜審配為冀州刺史,振威將軍,使持節,節製張郃、高覽等冀州兵將,令其鎮守冀州,訓練兵卒,而與此同時,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發展內政,恢復經濟,安定民生。
劉和還重新拜鍾繇為司隸校尉,又拜裴潛為涼州刺史、安西都護,使持節,主要的任務有四個,一是保證剛剛開辟的絲綢之路的暢通,二是震懾周邊遊牧民族,三是移民實邊,穩定西部邊境,
除此之外, 為了從兩路威脅漢中,劉和又任命徐晃為雍州刺史、安南將軍,假節,令其屯兵陳倉,表面上是為了防備張魯從陳倉道進攻長安,實際上卻是為了從陳倉道威脅漢中。為了能夠更有利於集中兵力進攻漢中和西蜀,劉和把漢陽郡恢復為後漢初的名字天水郡,又從原來的天水郡中分出西部的部分建立難安郡,將天水、南安同隴西、安定四郡一起並入雍州。
劉和任命的這五位州級長官,雖然在實際上是他的部屬,可在表面上都是大漢的臣子,其中麹義、審配都是袁紹的降將,鍾繇的家族在潁川,裴潛是朝中尚書裴茂之子,其他人縱然心中明鏡一般,可是在表面上卻絲毫找不到反對的理由或借口。
然而令劉和想象不到的是,他的雍州刺史徐晃還在上任的路上,就聽說他的治下發生了一場巨變。
原來這時候投奔漢中張魯的馬超與投奔武都羌中的韓遂暗中達成了和解,在張魯和羌兵的支持下,馬超和韓遂率領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來到了隴西郡的臨洮,對臨洮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於是乎,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沉寂,隴西風雲再起,戰亂再次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