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秦始皇做哥們兒》第301章 J載
  楯載乃四載之一,相傳大禹治水,隨山刊木時發明的交通工具。那時洪水滔天,水過之後,大地一片泥濘,人馬無法行走,大禹便發明了楯載。水乘舟,路乘車,泥乘楯,山乘攆,這便是四載。

  秦夢浸殷歷史日久,也聽聞楯載,雖然也知道如後世的雪橇,但幾位長者花了一天時間做出來之後,還是頗為震驚這個時代工匠水平的高超與實用。

  楯載,形如其字,如倒置的人字木盾,底部尖兩邊寬平,有效的分攤了泥面承擔的壓力,中間尖是為了行走起來不容易和濕泥粘連。這種竹片製作成的楯,輕巧單薄,將車駕兩個車輪固定之上,如同穿上了又寬又長的鞋子,馬兒不費力氣的便能輕輕拉起,順暢無比的向前行走。

  荒郊野外,饑寒交迫,生火都是冒著濃煙的濕柴,如今每個馬車都裝上了這種楯載,行起路來,平穩不顛,甚是舒適。明日就可到達渡口,眾人自然歡喜不已,一致誇讚幾位長者的手藝了不起。秦夢也不禁感歎能人還是出於世家,雖然成陽君家沒落,但卻積澱大量人才。

  第二日,人們從來都沒有這麽期待過行路,這種楯載坐上去果然感覺截然不同,人們便有了變態心理,希望再次洪水滔天,大地一片泥濘,這就就能一直用楯載行路。崔廣還開玩笑說,為什麽大禹喜歡治水,周遊天下,原來楯載如此舒適。大家一路歡聲笑語,也只有馬兒苦逼不堪的跋涉於泥濘之中。

  巨野澤,華夏上古九澤之一,禹貢記載“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古人書寫簡牘之上,字數精練,就像這一句話十個字,卻包含了大量信息。滎,滎水,古代滎陽有滎澤,滎水從中出,波,波水,水自洛出,謂之波,也就是洛水支流。豬同堵,水不流匯集成湖。菏澤,菏因菏山而得名,菏山旁的大澤。孟,第二。孟豬,第二次匯集成湖。一句話十個字,交代了兩條水名,三個大湖。

  一路西行,不到黃昏便到了巨野澤之畔,秦夢大開眼界,眼前萬裡波濤,如同大海,水流拍擊岸邊,激起千堆雪,堪稱壯觀。滄海桑田,如此之景,誰能想到一千年以後,竟會大澤乾涸,巨野,菏澤也就變成了一片平原陸地。

  有衛君侍從先行探路尋找行船,結果徒手而歸,怎奈一連幾日的小雨,上遊之水暴漲,以至於大野澤也跟著水位大漲,水情複雜,已無人再敢行舟。

  既然水路不能走,何不如此一路楯載,大家樂得舒適,衛君下令再次向大道行進,繼續楯載,一路上收獲了不少陷在泥濘中而不得行的路人豔羨目光。

  一口氣跑了三天,便來到了如今天下第一的集市:陶邑,這裡如今是魏王所掌管的大城,雖然天氣不好,但城中市場中的交易卻依然紅火。

  衛君輕車熟路的來到了陶邑城守官邸,遞上拜會的簡牘,不大一會便出來一人,這人身穿上大夫裝束,髭須短而不齊,眼睛大而無秀,發髻蓬蓬亂草,一臉諂媚,說話眼珠直轉,給人皆是勢利之感。

  “有失遠迎,衛君贖罪,這兩日大王催討賦稅甚是急切,在下一連兩日沒有合眼,一直盤查帳目,以致忘了淨面換服,迎接貴人,實在失禮!“那人渾身甚是謙恭,不斷向衛君拱手致歉。

  衛君子南真與之寒暄過後,便閃在一旁,向那人介紹道:“此乃左太史之母!“

  那人連忙稽首大禮,左老夫人虛意攙扶道:“張唐族人,多是英才,老嫗不敢受此大禮,

快快請起。”  此人名叫張克,家在濮陽,乃張唐族人,世代皆是衛君家臣,祖上乃黃帝之孫揮公後裔,不過近幾十年,衛國衰敗,成了魏王臣屬,頗得魏王和信陵君器重,魏王得了陶邑以後,考慮到他和張唐的關系,便將他派往這個天下諸侯勢力匯集之地了。

  陶邑和濮陽一樣都是商業大都,交通便利,商貿繁榮,同樣也是諸侯利益交錯糾纏之地,張唐乃秦昭王重臣,頗具影響秦國朝堂,而陶邑本就是秦國舊城,勢力尤為根深蒂固,張克使命就是安撫,順利收取稅賦。

  張克召喚家中奴婢喚來自家夫人來款待左老夫人,然後便和衛君來到廳堂,準備宴席招待眾人。

  張克道:“衛君若是回到濮陽,自然脫不了勞累之苦,如今魏王籌集錢糧,應付秦國來之熊熊的攻勢,你我陶邑濮陽免不得被人搜刮乾淨,前幾日太子和公孫路過此地,已先運走了一批錢糧,在下這幾日也是焦頭爛額啊!”

  子南真微微一笑道:“你就不要和我文縐縐客套寒暄了,寡人就是一贅婿,稅賦大權從不掌握,國中掌握帳簿者皆是魏王心腹,自然樂得清閑,此行隨同左太史母親左老夫人一起探望了齊國太后,可惜天妒賢德,探病變成了吊喪,既然來到克兄這裡,寡人就呆上幾日,若是叨擾還請忍著,你家城東祖墳,寡人會派人添土祭祀的!”

  兩人同時大笑,張克一改恭敬之色也變的隨意道:“子南賢弟還是如此不羈,富貴不忘貧賤之友,為兄甚是感佩。濮陽家中族中之事還由賢弟多多照料。”

  衛君正和張克閑聊之際,只見廳堂院外有一少年溜著牆根躡手躡腳而行,見和他年齡相仿的秦夢在看他,做了一個噓的手勢。秦夢會意,含笑不語。

  少年眼看就要逃出大門之外,沒想子南真卻道:“克兄是否又訓斥侄兒了,這般畏懼於你!”

  張克順著子南真的視線看到了那少年,臉色大變道:“孽子,愈來愈放肆,衛君子南叔父在此,你還要溜之大吉,你看為父怎麽收拾你!“

  那少年聽聲,渾身之勁盡泄頹然扭頭,向廳堂而來,對父親一禮,而後對子南真再施禮道:“父親教兒言必行,行必果,昨日兒已答應人家之約,如何不赴,那些詩書禮樂甚是乏味,孩兒一讀就睡!“

  張克聽聞氣不打一處來,呵斥道:“稷下學宮眾師雲集,讓你前去討教,你卻嫌路途遙遠,盡和一些狐朋狗友遊逛,如今你看你成了什麽摸樣!“

  衛君勸慰道:“寡人就喜歡賢侄交友廣泛之長,只有廣結交天下之人才能成就大事業!不過詩書還是要讀,百家之長還是要采,否則如何立言立身。寡人當下就給你介紹幾位良師益友,保管你不會枯燥乏味!“

  那少年興致並不高,還有些不屑之意道:“衛君叔父, 還是回家守城去吧,秦人這次攻勢甚猛,大有一舉吞並魏國之意,到時候濮陽首當其中,到時叔父就不會在這裡雲淡風輕閑聊了!“

  秦夢立時覺得少年之言很有見地,濮陽四野開闊之地,若是秦人東來,濮陽唾手可取。

  張克呵斥小兒,那少年還不依不撓道:“何有良師益友?魏國賢才皆在信陵君麾下,孩兒最是仰慕,隻想跟隨公子舍人前去趙地拜訪他!希望父親能允諾!“

  子南真被輕薄了,但並不惱怒而是哈哈大笑道:“賢侄謬矣!怎得說天下賢才皆在信陵,寡人就不能有一二賢才,寡人給你引薦這位少年,還有這四位賢士,定會對你胃口!”

  那少年還是一副不屑之色,只是礙於父親和衛君長輩情面,便對秦夢和唐秉四人,微微欠身道:“見過幾位,小子有禮了。”而後轉向衛君一揖道:“多謝叔父好意,既然父親不喜孩兒結交朋黨,那就算了,侄兒還是回去讀書吧!”

  少年轉身就要離去,卻被張克呵斥道:“張耳,放肆,越來越無禮了!”張克隨即起身追上,擰住張耳耳朵,拎到門外無人處,只聽一陣拳腳噗嗤聲,接著便是痛苦的呻吟聲。

  不大一會張克回來,首先向衛君致歉,又向秦夢等人拱手揖禮,這時宴席已經備齊,招呼客人飲宴。推杯換盞過後,眾人酒足飯飽便散席。

  秦夢出了廳堂,便見到了滿臉委屈,罰立簷下的倔強少年,不敢思議的多看了兩眼,想來這又碰上了歷史名人,莫非這少年就是日後叱吒燕趙之地的“張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