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靈靜999、不天無、飛翔天空369、白熱熱、老李1407、123尾號381、158尾號383、189尾號949、260尾號102、一落葉一知秋、D西門吹雪、156尾號665、楓過無痕2816、永恆尖叫、小城故事1027、191尾號978的推薦票。
廣東國民政府辦公樓,汪兆銘坐在辦公室裡,看著剛剛送來電報,用力的拍在桌子上,向著對面的孫科說道:“你看看,這就是南京政府辦的好事,這個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張少帥居然不放一槍就想把沈陽讓給日本人,當年他老子可是拚著被日本人炸死,也不向日本人妥協,這真是老子英雄兒混蛋的典型!”
汪兆銘,字季新,筆名精衛。他也算是一位傳奇人物,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半生英雄半生漢奸,早年加入同盟會且刺殺清政府攝政王載灃一事,並在獄中賦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使得他名動天下,更在留學法國回國後,積極投身革命,跟隨中山先生建立國民政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也就有了後半生背叛國家的行為!
看著眼前激動地汪兆銘,孫科卻不急不緩的說道:“季新,如此不是正好嗎?可以給我們抨擊南京政府的機會,值此國難當頭之際,南京政府棄東北三千萬父老性命不顧,撤兵於關內,此等行徑十分之惡劣!”
孫科,字連生。國父中山先生之子,觀其一生也只能用政治不成熟來給他做一個定論,因為他最早擁護國共合作,到中期的反對國共合作,到抗日時期再次提議國共合作,就看出此人沒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只顧眼前的利益。
“連生,你說的不錯,我們還要拉攏這位叫林森木的將領,如果他能夠在東北站住腳,我們就等於在北方多了一顆棋子!”汪兆銘想到得意之處,露出微微的笑容。
孫科聞言點點頭道:“這個確實要得,我們的動作一定要快,林森木此人作用很大,居然能夠和日本人一較長短,也確實是個人才,我看就先嘉獎他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他不是自封什麽東北武裝警察縱隊司令嗎?我們就改封他為東路軍司令,上將軍銜,反正我們北方也缺少軍隊,這都是些虛銜,只要他能活下來,以後我們再慢慢計較!”
汪兆銘聞聽孫科之言,不由得微微一皺眉頭,開口道:“連生,這樣會不會給的官職有點高啊?”
孫科一副生氣的模樣道:“季新,我就說你這性格太過謹慎,此刻是什麽時候,國難當頭,這封從沈陽發出的明碼電報必定很快就會傳遍全國,甚至於整個世界,我們就要做出一種姿態,讓世人覺得我們廣州政府是維護國家主權,積極向上那麽一個有擔當的政府,這樣才能夠獲得各界人士的支持,在與南京政府的角抵中獲得勝利。”
“好,你考慮的太周到了,我這就命人發報嘉獎林森木!”汪兆銘急忙點頭,豎著大拇指向孫科讚許道
“季新,不止要明碼發報,而且要盡快派專機把嘉獎令和勳章空投到沈陽,我想此刻沈陽必定已經在日軍的包圍中!你不是和閆老西有聯系嗎?我們派專機先到太原,再讓閆老西幫忙送去沈陽!”孫科接著笑道
汪兆銘聞言微微一皺眉頭,不確定的問道:“你是怕南京那邊有行動?”
孫科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只要他老蔣不傻,這麽好的機會要是把握不住,那就離我們勝利不遠了,你知道為什麽我要給出如此高的官職嗎?”
看到汪兆銘似懂非懂的搖搖頭。
孫科接著說道:“南京政府必定也會有作為,但是絕對不會給出如此高的職位,因為他們還要顧及北方一些將領的感受,可我們就沒有這個顧慮,所以我就奮力一搏,必定能夠壓製南京政府一頭。”
......
正如孫科所言,從沈陽發出的明碼電報瞬間就傳遍中國的各大城市,例如:北平、上海、南京、重慶、太原、昆明、貴陽等等。
分布各地的黨派、軍閥都拿到此份告知書,雖然反應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知道,林森木這家夥火了!
因為時勢造英雄,而他就處在這樣的時間點上,做了這樣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件,以微弱的兵力,抵擋住強大的日軍奪取東北重鎮沈陽!
消息不止是傳遍軍政兩界,輿論的喉舌才是最關鍵的傳聲筒,各地報紙紛紛加印特刊。
一時間,日軍公然侵略東北地區的號外,傳遍了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國人無不為之憤慨。
北平、天津、南京、上海、廣州等等各大城市院校師生、工廠工人紛紛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日軍的侵略行為。
而又一個重磅消息從北向南傳來,東北邊防軍司令張少帥,命令全軍不予抵抗日軍,放棄保衛沈陽,已經悄悄撤兵錦州一線,沈陽城內此刻只剩下由林森木率領的東北武裝警察縱隊在苦苦支撐。
隨即,各大報社又紛紛刊登譴責張少帥的話題,‘逃跑將軍’‘敗家仔’‘千古草包’等等外號全被附加在張少帥的身上。
當然有貶就有捧,林森木一躍成為輿論的焦點,各大報紙相繼稱他為‘抗日第一人’‘打響抗日第一槍’‘孤膽英豪’等等!
當然正如蔣委員長和汪兆銘他們所想的那樣,輿論很快從張少帥轉向了南京政府,因為小弟出了事,當然要老大來背鍋嗎?
就在這時,一封明碼電報從南京政府國防部發往沈陽,蔣委員長親自授予林森木為八十一師中將師長之職,並頒發忠勇勳章以示鼓勵其守衛沈陽之功績,望其再接再厲,擴大勝利戰果!
而就在這封電報發出不久,廣州國民政府也隨即發出一封內容差不多相同的明碼電報,只不過給予林森木的官職和待遇就要高上一大截。
雖然一度打消了百姓對國民政府的抨擊,但是也加大了百姓對林森木的追捧,絕對不下於當今超一線明星的熱度。
不少熱血激昂的學生,都準備行裝,踏上了趕往東北的列車,想要去參與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
全國各地更有不少愛國人士組織捐款捐物,同樣用列車想要運往東北。
可是,還沒等他們組織完成,又有一個震驚的消息,通過報紙傳遍全國,沈陽城被五萬日軍重重包圍,林森木守城的軍隊雜七雜八的全部計算在內還不足一萬人。
這一下使得全國各地的人們,再一次把輿論集中到了張少帥身上,請求他立即從錦州一線出兵救援沈陽。
可是,張少帥卻遲遲沒有一絲言論發出,而錦州線上的東北邊防軍,更把防線向後撤退百余裡,做出了一種堅決不予日軍抵抗的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