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更送上,求訂閱支持!
堂堂正正的步兵野戰,拚的就是硬實力,而硬實力具體就體現在裝備的好壞和兵員整體的素質,一點都取不到巧兒。
叛軍一方的紅夷炮大多是些四磅,三磅類的老舊火炮,少有六磅以上的,而且他們沒有合格的炮匠,沒有鑄炮作坊,更沒有多余的財力去鑄炮,僅有的幾十門火炮大多是從流賊手裡和朝廷那裡搜刮到的,沒有更新換代的說法,多年來一直反覆使用,大多老化嚴重,十成的威力能發揮出五成已是不錯,也就能欺負欺負連火炮都沒幾門的流賊或土寇。
一旦對上擁有大小百多門新式火炮的禦營親軍,立馬被轟的找不著北了。
雙方在火炮的數量、質量及炮手的操炮技術上,明顯存在著差距。沒有對陣前還無法體會,對陣之後才能明白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等朝廷一方的火炮開火後,左軍的火炮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沒等幾輪炮擊下來,當寶貝一樣供著的幾十門大小火炮就基本報廢了,大多喪失了攻擊的能力,除了火炮,步卒陣列裡的軍士也損失慘重,僅片刻功夫,喪生在明軍新式火炮之下的步卒就有兩三千人,其余的也大多成了驚弓之鳥,軍陣不再嚴整,歪歪扭扭的,幾乎奔潰。
左夢庚鬱悶得差點要吐血,原本還以為對方是個軟柿子,即便有黃鎮相助也沒什麽好擔憂的,己方主力全出定能一舉拿下。
先把朝廷禦營新軍擊潰,再裹挾著潰軍衝散黃部兵馬,最後一舉生擒皇帝,計劃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也是深思熟慮的。偏偏現實不按套路走,預料中的軟柿子突然搖身一變成了鐵板,一下子撞得他頭破血流。一百多門犀利的紅夷、弗朗機大炮直接把己方的軍隊打懵了,雙方尚未接戰,局部地方已有潰散的趨勢。
左夢庚現在最想乾的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打探敵情的夜不收哢嚓了,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傳來的情報太籠統,太少,自己現在何至於如此被動!
見對面的炮彈還在肆無忌憚的轟過來,左夢庚不敢再列陣停留了,現在的情況,退是肯定不能退的,一個不好可能會發展成為潰敗,唯有頂著火炮的壓力繼續前進,衝出紅夷炮轟擊的范圍才行,這一點他很清楚。
原本還想征求一下黃澍的意見,但見到對方一臉茫然無措的時候,左夢庚暗自搖了搖頭,心想到底是個書生,關鍵時候靠不住啊!
想打贏這場戰場,說到底還得靠自己!
可自己真的能贏麽?
左夢庚不知道,他只知道再不調整策略,肯定會敗,心念及此,他立即下令將剩余的火炮轉移,躲避對方炮擊,同時又命令軍隊前進八百步,不能再讓對方的火炮這麽肆無忌憚的轟下去了,在這麽打下去,都不用接戰己方的軍心就要崩潰了。
在明軍火炮持續不斷的轟擊下,左軍士卒在各級軍校的指揮下頂著巨大的壓力,勉強保持著隊列前進八百步,期間又有數百士卒死在紅夷,弗朗機炮的炮彈之下,發出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哀嚎,余者都是一臉的膽戰心驚,士氣大沮,好不容易重新組織好隊列後,雙方陣列的距離已經不到兩百步。紅夷,弗朗機火炮的射程較遠,已經起不到什麽作用了。
這個距離再拉近,便是弓弩和火槍的天下了,左夢庚心想對方的火炮這麽犀利,火槍總不至於也一樣這麽犀利吧。只是當他聯想到當初攻打九江城時,城頭上的那些犀利的火槍火炮的時候,心下已經沒有多少底氣了,仗打到現在他已經沒有退路了,只有硬著頭皮去面對!
見叛軍被火炮逼得不停地向己方陣地行來,朱由樺面露微笑,來的正好!
“禦營前軍聽令,向北推進,火槍手準備射擊!盾牌手護住兩翼,虎蹲炮炮子上膛!”
前軍數列清一色西班牙重型火繩槍,即斑鳩銃,後面數列都是西班牙輕型火繩槍,最後才是鳥銃手。虎蹲炮則放在了隊列最前面。
之所以這麽安排,是因為各種型號的火繩槍威力有所不同,西班牙重型火繩槍重約十五斤,銃身長5.5尺(每營造尺約31-32厘米),內徑0.6寸(折算約19mm),用藥1.3兩,鉛子重1.5至1.6兩(約56克),極限有效射程達到了變態的八十多步,八十步內可以洞穿鐵甲,射穿清兵的野戰利器“盾車”。
清初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時代,八旗軍隊使用了一種類似明軍戰車的一種作戰車輛,自稱之為“盾車”,明人也稱其為牌車。時明人范景文在斬首全書中有這樣的描述:“牌甚厚,一層牛皮,一層鐵皮,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奴以牌車推遮一車二十余人”。這種盾車可以遮蔽二十余人作戰。有效的抵禦了明軍槍炮和弓矢。
當年建奴未使用戰車時, 雖小有斬獲,但並未取得決定性勝利。直到使用盾車遮蔽明軍火槍手,以近距離的弓手箭雨射向明軍,才使明軍不能承受,遂崩盤。建奴勝利。
西班牙重型火繩槍威力是鳥銃的數倍,四十步內命中率過半,批多少層鐵甲都沒用,直接洞穿,這樣的變態重火槍,禦營現在總共擁有三千六百多杆,分配各營頭,直接帶到戰場上的有兩千五百多杆。威力不容小覷。
西班牙輕型火繩槍重約十斤,長1.3米。內徑16mm,用藥18克。彈重21克。極限有效射程六七十步,即可以在五十步內洞穿鐵甲,威力是鳥銃的兩到三倍。
明軍普遍裝備的鳥銃重五到六斤,長1.3米左右。內徑11mm,用藥11到13克。鉛彈重11克,威力較小,再精良的鳥銃也要在三十步內才能洞穿鐵甲,五十步內能保持一個不錯的射擊精度,但是對上清兵的盾車效果就很小了,幾乎無法擊穿,更別說盾車後的披甲兵了。
明軍對上持“盾車”而上,射術高明的清兵幾乎每戰必敗,火器過於雞肋是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