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娘拿過信,看著上面的‘悟濟大師親啟’,勾了勾唇角,毫不猶豫的撕開拿出裡頭的信紙。Δ 獵Δ文網WwΔW.ΔLieWen.Cc
內容約莫就是家孫命格大凶,希望貴寺收留化凶雲雲的話。
陳三娘看過,遞給羅言,“燒了。”
羅言點點頭,從懷中掏出火折子,將信燒了去。
陳三娘看著羅言將信燒完,這才起步繼續往林中另一條路走去。
“回去說,樊林寺應了。但是因著是和尚廟,住在寺裡頗有不便,還有一禪院,在山林中,與樊林寺不遠不近,就在山腰上,空著將好給四小姐用。”三娘邊往前走,邊吩咐著身後的羅言。
“但是有一個條件。樊林寺廟收容女客本是犯了規矩的,因是悟淨大師說的大凶,寺裡為四小姐驅凶也是情理之中。但就怕其他的香客聽聞,會壞了寺中規矩。所以四小姐來住之事,得是私下的,家中人要探望,也得悄悄地。”陳三娘說著擺擺手,“哎算了算了,就說為了不影響寺中規矩,在四小姐離開寺廟之前,不要來探望了。”
“是。”身後的羅言認真的聽著。
“等等。”跟在兩人身後一直不曾說話的北笙開口道。
三娘和羅言頓住腳步,轉身看向北笙。
“怎麽了?”三娘不解的看著北笙。
北笙回看著三娘,眉頭皺起:“樓主將才說,是悟淨大師說的大凶?”
“難道不是嗎?”陳三娘帶著疑惑。她是聽知畫跟她說的,樊林寺的事主子已經讓悟淨辦好了。
北笙搖搖頭,“不是悟淨大師。”當日是他威脅的悟淨,自然知道悟淨都做了什麽。
聞言,三娘挑起了眉,不覺神色嚴肅起來:“不是說主子讓悟淨都辦好了嗎?”
“悟淨只是告知卓家人,驅凶要主子到廟中。預測大凶的,是悟濟大師。”北笙說著,慢慢的黑起了臉。
陳三娘也跟著黑起了臉,聲音沉沉:“悟濟當是都沒有見我。遞去信也是石沉大海。”
這事兒擺明了悟濟不會幫她的。
北笙負責的便是主子的安危,若是沒有吩咐,自然是寸步不離的卓夷葭的身邊。所見所聞所想都跟卓夷葭相差無幾。
便跟卓夷葭還有知畫都以為,悟濟是聽了三娘的話,順手幫她們的忙。
羅言站在一旁,垂著頭安靜的聽著兩人的對話,這話他實在插不上嘴。可是心裡卻在想別的。
樓主嘴裡恭敬的主子……他跟著在卓家最近的動向,和自己心裡的猜測,似乎慢慢的明了。抬眼看了眼面前的北笙和三娘。
三娘雖然跟北笙說著話,也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向。察覺到羅言的目光,陳三娘瞥了他一眼:“你回去報信吧。就按我將才說的。自己措辭。”
羅言點點頭,他們都是刀尖上行走的細作暗樁。與生俱來的便是服從命令。不管心中有何異樣猜測,此時聽到三娘吩咐的命令,立刻應聲。而後轉身離開。
“接下來我們要如何做?”北笙站在一旁,看著三娘。
三娘轉頭看著羅言的身影,目光還沒收回。而是盯著遠處的山林樹梢深思起來。
“順水推舟,靜觀其變。”三娘慢慢的吐出幾個字,而後轉身繼續往前走去:“不管當初是如何計劃的,既然事情已經展到現在了,我們就必須繼續做下去。”
現在讓她最焦心的,是卓夷葭的大凶。悟濟明明將她拒之門外,那就是不會幫忙的態度了。為什麽最後又要說出卓夷葭大凶呢?
是悟濟臨時起意改了想法幫忙,還是主子真的有大凶的劫?
三娘走在前面,甩甩頭,這事兒她必須得上山找悟濟問清楚。
北笙在三娘身後不再言語,兩人繞過山路,走向林深處一間小院子。三娘帶著北笙走進院內,在周圍檢查起來。
這是山上一個獵戶的房舍,三娘將給了一大筆錢,將這房舍買了下來。修葺了一番,掛了刻著梵文的風鐸,又買了個觀音像供在屋裡。乍一看,跟寺廟的小禪院沒什麽不同。
三娘在這邊檢查卓夷葭將要住的院子,那邊卓府外院管事羅言風風火火的回了卓家報信。
此時卓府內,華太君坐在錦華院的主屋內。倚菊從屋外掀開簾子走進。
“太夫人,樊林寺那邊回了口信。”倚菊站在屋裡,對著上方坐著的華太君說道。
“哦,這麽快。那邊怎麽說的”華太君聽到樊林寺這麽快就回了信,坐直了身子,她還以為要等個三五天的。
倚菊點點頭:“樊林寺應了。但那邊的師父有個不情之請。”
“什麽請求?”華太君壓根兒就沒想過樊林寺那邊會答應,此時能夠答應,提的什麽要求,不過分她都無所謂。
“樊林寺是僧人住的寺廟,住女客著實不便。所以會將四小姐安頓在樊林山林中的小禪院裡。四小姐在那邊參禪念經驅凶化難也是一樣的。”倚菊輕聲的說著,看著華太君的臉色,頓了頓,又道:
“但接女客如寺廟本就不合寺中規矩, 所以希望咱們將四小姐送過去之後,府上的人就莫要前去探望了。直至四小姐歸家之日。若是咱府上應了,明日就可送四小姐過去,不過要從樊林山郊的小道去,那裡會有僧人等候。”
華太君聽得皺了皺眉,本來她是準備將卓夷葭送走之後,每隔段時日就遣人去看望。
可現在聽到樊林寺那邊的要求,又有些恍惚。那麽小的女兒一個丟在山裡頭,這要是在山裡呆個三年五載的,難道她還不能差個人去看看?
看著華太君皺起了眉,身前的倚菊就不敢繼續說了。身後站著的倚梅衝著倚菊遞了個眼色。
華太君轉頭,習慣性的想跟曹嬤嬤說話,然而現將才已經將曹嬤嬤使去二房了,身後就站了一個大丫鬟倚梅。
回過頭,坐在椅子上開口道,“倚梅,你覺得這事兒說的過去嗎?”
將自己的子孫送到寺廟裡,三年五載還說不上。就像棄了一般不聞不問,這事兒說得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