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漢朝當老師》第五百四十五章 1隅春色
燕銘帶來的這些非作戰人員安置起來倒是很容易。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匠人居多,只要到了指定地點,就會第一時間用手中現有的材料來建造需要的東西。

甚至很多女子的到來,讓那些常年征戰的士兵也都看直了眼睛。

安置的工作,做的很順利。

一路上燕銘已經和匠人們做了簡要的溝通。對他們來到的目的,工匠們都很了解。

甚至那幾個懂得燒製青磚水泥的人,都已經開始四處選址,準備建造磚窯。

這些人的到來,各司其職,倒是讓韓嫣大開眼界。

當年建造雲中城的時候,他只是聽說,卻沒看到。

如今看到那些熱麻利的選址準備建造,這種效率倒是讓他有些目不暇接。

明天,我們出去開荒。

你要負責把東來城的防線,拓寬一些。

燕銘說道。

韓嫣拍著胸脯保證。

最近,扶桑人和他們打了幾次,都被韓嫣殺的狼狽不堪。甚至在外面,還有幾個扶桑人頭顱搭建的京觀。

那都是韓嫣仿照燕銘的做派建造的。用來震懾扶桑人。

扶桑人似乎也學乖了。

他們現在反而不著急進攻韓嫣的人馬。

扶桑人認為大漢的軍隊就算佔領了東來港口,也無法持久。畢竟他們只是一支孤軍,不敢深入。

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漢軍就會自己撤退。

前提是,他們守住各條通往島內的要道,不讓漢軍進入。

扶桑人的打算原本沒有錯。

可燕銘到了就不一樣。

他讓所有的匠人集中時間,建造磚窯和水泥廠。

自己則帶著韓嫣的精銳手下,身邊有耿直、於傲兩個悍將陪同,把東來城外面的地形統統勘測一番。

這個地方,有一小片平原。

更好的是,這片平原之中還有一條小河流。

那小小的河流,蜿蜒入海。

河流的兩岸,就是肥沃的土地。

扶桑人雖然叫扶桑人,但卻不適農桑。

這樣好的河汊地,就這樣荒蕪著。

燕銘可不允許這樣的河汊地荒蕪。

不過他沒有草率的去開發這塊地。這樣肥沃的土地,不能讓扶桑人發現他的意圖。

這就要等待水泥廠和磚窯的建成。

燕銘已經把周圍的地形都看了一遍。

東來城的位置很特殊。

這個港口小鎮雖然有一塊兒平原,可通往島內,卻只有一條路,這條路就夾在兩座山嶺之間。

可以說,這是進入島內的唯一路徑,也是島內進入東來城的唯一路徑。

燕銘看了看兩側的山勢。靠近東來城這一邊倒是山勢平緩。正好可以在入山要道兩側建立一些崗樓。

而扶桑人所采取的,正好和燕銘想的一樣的措施。

他們在山的另一邊,建造了一個臨時防線。

建立這道防線的目的,就是控制韓嫣的大漢軍隊,讓他們無法進入島內。只要經歷一個秋冬,就能把漢軍餓走。

扶桑人知道大漢離他們有多遠。

如果漢軍不撤退,就是糧草運輸,都是個大問題。

燕銘用了近乎一個月的時間來考察。

當周圍的地形都了然於胸的時候,磚窯和水泥廠的第一批成品也出來了。

燕銘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讓工匠們把不算燒製的青磚都累積搭建到了兩座山之間的必經之路上。認為的修建了一座堅固的城牆。

這樣一來,大山和城牆連接,就構造出了一個天然的城市。而且是超大的。

燕銘依照著山嶺的形式,和那些工匠研究,建造了一個個小的堡壘。

不論扶桑人從哪裡發動進攻,都會遭到漢軍的截擊。

剩下的事兒,就簡單了。

擅長農耕的人開始在小河的兩側平原之中,開墾耕地。

這裡的氣候,現在種植上土豆,還來得及收。

這種高產的東西,配上燕銘從大漢帶來的糧食,剛好能讓眾人支撐一年。

到了明年這個時候,糧食就不是問題。

扶桑人做夢也沒想到,這群來自大漢的侵略者,倒好像沒有任何進攻的欲望一般。

他們竟然在這一小塊兒地盤上,開墾耕種。

更讓扶桑軍隊摸不著頭腦的是,他們在一側建造了堡壘,防止漢軍大兵深入島內。

而這群漢軍竟然在外面也修建了堡壘,甚至把唯一的一條路也都給風封堵上了。看樣子似乎也不想讓自己的人進入到其中。

雙方就這樣沒頭沒腦的互相防備著,竟然安穩的過了一個冬季。

大半年的時間,燕銘帶著人把周圍的地形再次熟悉,把東來城建造成了一個青磚水泥的堅固城市。

小河流兩邊的地開發的越來越多。

這樣肥沃的土地,產出的能量是極大的。土豆都要比漢朝內陸的土豆大許多,唯一的缺點就是不那麽面。

但是營養似乎不差。

第二年的時候,一開春,所有的土地就開始種植了玉米。

只要有了糧食的產能,漢軍的補給問題就算是徹底解決了。

當然,扶桑人也不傻。

他們立刻發現漢軍的打算。

發現了這種情況,他們若是不做點兒動作,才是愚蠢的。

於是,扶桑人對著封堵了兩座大山的城牆發起了進攻。

悍不畏死的扶桑人,在城牆下面丟下了上千的屍體之後,卻沒有對大漢士兵造成一絲威脅。

他們隻好另想辦法。

河流。

漢軍依賴的是河流。

而扶桑人,佔據的是河流的上遊。

在上遊,有的是手腳可以動。

他們開始截流。只要沒了淡水資源,就算是有糧食,也要渴死的。

扶桑人認為找到了擊敗漢軍的方法。他們辛苦的在外面挖溝,引流,就是不讓上遊的河水灌注進入到東來城水域。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卻是極為有效。

燕銘教會了所有人從大海之中蒸餾淡水的方法,卻沒有辦法弄到足夠的淡水給大地澆灌。

這樣下去,不得不提前派兵,進攻外面的扶桑人。

然而,農耕民族的一大特點就是靠天吃飯。

如果老天爺賞飯吃,就會風調雨順。反之,則洪澇災害不斷。

或許是燕銘運氣太好,或許是扶桑人運氣太差。

總之,這天氣風調雨順。

小和節流竟然沒有給地上的糧食造成太大的損失,還是一個豐收年。

倒是因為節流,使得人們不得不開動腦筋從海水之中提取淡水。附帶的產物就是海鹽。

這些海鹽經過特殊的提純之後,就成了精鹽。

(寫完了就傳上來了,不吊胃口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