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黃帝為了傳承者能夠速成,盡快的幫助他們所挑選之人奪得天下,掌控龍脈,這一道傳承也是非常的賣力。
軒轅劍訣的精髓都在其中,悟性越高,能夠領悟的東西便越多,只要能夠領悟四層成,依靠著軒轅劍訣外加上軒轅劍本身的鋒銳,就足以擊殺罡氣勁修士。
當然,軒轅劍訣精深奧妙,即便是四層,一般人也不容易領悟。
不過葉秋的話,松果體強化了足足三次,擁有著金之眼,要領悟這軒轅劍訣,倒不算太過困難。
半個小時之後,葉秋腦海之中,那一直舞劍的金色小人消失不見了,這也意味著軒轅劍法傳承結束,葉秋領悟了足足九層之多。
這軒轅劍法,給葉秋帶來的提升,同樣極為顯著,同時,對於黃帝的強大,葉秋也有所理解了。
像是黃帝或者是后羿等等這些上古先賢,皇道強者,他們的修行方式和現在的武師修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如今的武師,先是從外到內,明勁、暗勁、化勁三個層次,對於力量的掌控不斷提升,這是從外到內。
之後,則是從內到外,內部的勁道能夠畫作罡氣,進行攻擊,而基本上,到了罡氣勁,就是一個極限了。
因為再往上,沒有充足的天地之氣支撐。
而那些上古先賢,修行環境比現在好得多,他們有著充足的天地之力。
同時,黃帝又創建了諸皇秘境,諸皇秘境的天地靈氣之充裕,更是恐怖。
所以他們的主要修行方式,乃是類似於葉秋所修行的真茅山咒術,利用松果體,捕捉吸收天地之力,強化自身。
同時,利用種種的招式,引發天地之力的激蕩,從而釋放出強大的威力。
這就像是茅山咒術,茅山咒術,是利用咒語以及自身體內的靈氣波動頻率,引發天地靈氣的震蕩,從而釋放咒術。
但是黃帝等人所使用的,則是種種的招式。
咒術的釋放,需要時間,需要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
這在戰鬥之中,缺點明顯,不能被敵人近身。
但是天地之力的激蕩是伴隨著招式的釋放,那就沒有這方面的負面影響了。
然而,如今天地靈氣稀薄,即便通過咒術這種最直接的方式,都很難引起天地之力的震蕩了,更別說招式了,那些曾經的方式,早已經失傳。
只有這些獲得上古皇者傳承之人,因為徹底的繼承了其意志,自身的靈魂都發生了改變,才能夠使用這種力量。
這種力量,無疑是相當強大的,他們或者是將自己的肉身視作兵器,或者是挑選某一種自己最為喜歡的兵器,然後鍾情於此道。
讓自己的兵器作為和天地溝通的媒介,從而在釋放招式之時引發天地之力的激蕩。
所以,這些傳承者才能夠如此的速成,普通的武師,都是一點點苦修而來。
所有的力量都是自身的力量,即便外放的罡氣,也是自身內氣外放形成的。
但是傳承者卻能夠引發天地之力,即便以如今的天地靈氣狀況,引發的天地之力也不會太強,但是比起純粹依靠自身的武師,還是要強出很多的。
上古修行術,既有著咒術引發天地之力的強大威能,又能搭配各種招式,擁有著強大的實時性和靈活性,確實極為強大。
在獲得黃帝的傳承之前,葉秋所想的,只是獲得一門劍術,增加自己的實力而已。
但是得到了這門劍術之後,葉秋卻意識到,貌似,不管是茅山咒術,還是龍象金剛體、不死神功,都遠不及傳承自黃帝的劍術優越。
其中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是質的差距。
自己雖然將種種功法進行過強化,超過了普通武師修行的功法許多,包括不死神功、形意皇拳等等。
但是現在,葉秋卻發現,這些功法在黃帝的劍術面前,就跟垃圾一樣。
即便再進行強化,其威力能夠超過軒轅劍訣,然而,修行所需要付出的資源,也要比軒轅劍訣多得多。
功法層次相差太多,已經不是強化能夠彌補的了。
同時,葉秋也發現,自己的形意皇拳或者是龍象金剛體,通過吞服肉類進行修行,雖然確實迅速。
但是卻大大的限制了以後的發展,吞服強化過的肉類,就相當於吞服相應的靈氣。
而形意皇拳或者是龍象金剛體,則相當於一個模具。
將對應的靈氣吞服,賽到這個模具之中,自己就擁有了相對應的能力, 就擁有了強化過的肉類類似的能力。
然而,想進一步提升,卻做不到了,這也是為什麽,葉秋修行這麽久,每一門功法,都沒能夠修行到真正返璞歸真的極限層次。
這種修行方式確實是取巧,但是取巧的後果就是前路被斬斷了。
自己現在身體之中的種種功法,就像是一把把的枷鎖,將自己吞服的那些肉類的功效固定在那裡,讓自己發揮對應的能力。
想要提升,修行無用,只有繼續強化功法,吞服更高級的肉類。
相比普通武師的修行,這個過程是速成的,威力也很大,但是相比軒轅劍訣這樣的功法,卻差了很多。
自己體內的這些肉類的力量,直接讓松果體吸收,並且反饋到自己全身,讓自己和天地之間的相互感應更強,那麽自己使用軒轅劍訣招式之時,威力便會更大。
這樣一來,葉秋的戰鬥力,會一下子飆升一個恐怖的程度,那龍象金剛體以及不死神功、形意皇拳等等。
雖然跟隨了自己很久,但是其本質上,功法等級太低了,對於自己來講,已經不實用了。
繼續強化下去,只會更加的不實用,想到了這裡,葉秋直接便做出了決定,將體內的枷鎖全部打破。
這些低等級的功法,對自己,已經沒有了任何的作用,不僅僅是這些功法,甚至茅山咒術都是如此。
真茅山咒術是通過網上搜集的咒術強化而成,甚至能夠引發天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