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豺狼佳人》六百八十七 量身定製陣法家
?至於諸葛亮,自然是很能戰鬥的。?壹??看書要·c?om

 然而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又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評論,“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意思就是諸葛亮這個人啊,治理天下的能力也就比管仲、蕭何差點了,但是打仗他不行。

 隨後各種論據一地,雙方都不能說服誰。

 這個爭論後世雖然紛紛揚揚,但在沒有嘗過諸葛亮的手段之前,馬忠也不好說哪個對。

 不過,要是從歷史的軌跡來看,馬忠覺得,這兩種說法,其實都對。

 單說諸葛亮最為人詬病的六出祁山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快五十的人了,好不容易艱難的從蜀道中跋涉出來,一口大氣還沒喘勻呢。

 他準備要打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投降了,熱烈的投向了他的懷抱。

 整整三個郡,蜀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做好,就已經實現了。

 其實這純粹是魏國作死,《魏略》中是這麽記載的,“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意思是魏國的君臣認為,整個蜀國小集團,也就劉備算個英雄,剩下的那些人算個吊啊。

 再加上蜀國一開始十分乖巧,根本就沒有做什麽防備。

 但實際上,蜀國在進行了激烈的內鬥之後,又馬不停蹄的解決的南方的邊患。手中的士兵經歷了一系列的錘煉,軍隊的士氣已經從夷陵慘敗中恢復過來。?壹??看書要·c?om

 面對這樣場面,諸葛亮當時就木然了。

 這意思,我回去就行了唄?

 回頭瞧了一眼。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

 諸葛亮有些崩潰,要不接著打打看?

 結果,步子邁大了的諸葛亮,前軍都督馬謖被張頜一通碾壓,直接完爆。

 第一次北伐就這麽無疾而終。

 這讓諸葛亮有些不能接受這個現實。

 我這是多好的開局啊,怎麽打成了這個樣?

 到了要過冬了,聽說曹魏和孫吳死磕起來了,趕緊又偷空來摸了一把。

 但是因為帶的糧草很少,魏明帝禦駕親征還沒走到地方,諸葛亮已經餓了回家吃飯去了。

 接下來第三次,諸葛亮仔細思考後,決定先推外塔,然後上高。

 於是在建興七年年春天的時候,派陳式攻取武都、陰平。這倆地方地處隴南,和漢中離的很近,魏國防守起來比較麻煩。諸葛亮沒費多大功夫就打了下來。

 第四次是魏國為丟外塔發動了一次報復,司馬懿、曹真、張頜跑來一起打團。魏軍氣勢洶洶的殺奔過來,結果諸葛亮打得毫無壓力。

 因為就在那一役,竟然連下了三十天大雨。

 “會大霖雨三十余日,棧道斷絕”

 之後的兩次北伐,諸葛亮一次拿出了木牛,一次拿出了流馬,和對面結結實實的打了兩次攻防。

 不過也都沒什麽確信的戰果。

 戰鬥的細節可以考證的不多,但是有一點卻很值得玩味,那就是在這幾次大戰中,諸葛亮雖然進攻上有些乏力,但是卻兩次反殺,分別乾掉了王雙和張頜。

 那麽在進攻上沒變現出什麽天賦和才華的諸葛亮,為什麽會擁有反殺的屬性呢。

 原因就是,諸葛亮是一個和馬謖極為相似的類型。在臨陣的時候可能缺乏足夠的應變能力,但是在自己做好軍事預案的情況下,卻能表現出超一流的才能。

 這也就是馬忠給馬謖開出的良方。

 或者換一個說法,既然你臨戰的時候推導的慢,你可以提前預備一些公式呀。

 到時候遇到什麽狀況,直接往裡面代入就是了。

 這個時代的戰鬥,講究打前先要布陣。

 後世人可能會很不理解,怎麽可能打得那麽機械。這豈不是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其實這就是沒有用時代的觀念來看問題。

 因為在這個時代,在戰場上實現精確地指揮是很難的,要想執行一定的戰略意圖,必要要有足夠的軍事預案。

 比如說,我軍衝鋒的時候用誰做先鋒,對方衝鋒的時候我用誰去迎敵,我的騎兵擺在哪兒,弓箭手擺在哪兒,進攻的時候怎麽打出最高的dps,撤退的時候用哪些沒價值得部隊製造牽製。

 這些就是軍事預案,這些軍事預案表現在古代的戰陣中,就體現在列陣上。

 所以古代的戰爭小說,時常會出來穿道袍的登高一望,這是某某某某陣,如何如何破。

 各類的傳奇小說中,也有類似破這陣那陣的橋段。

 其實這些並不浮誇,就是來源於當時的時代背景。

 陣法的比拚,雙方對陣法的理解,就體現了雙方的戰鬥思路。

 馬忠要把馬謖培養的方向,就是做一個手中擁有大量陣圖的陣法家。

 特別是馬謖作為一個“紙上談兵”水準很高的戰術大師,他完全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做出合適的軍事預案,這樣在遇到不同的情況的時候,馬謖就可以部分的預案,應對發生的問題。

 這種方法,和後世的參謀制度不謀而合。

 馬謖得了馬忠的提醒,也很快意識到了這個思路完全是為他量身訂做的。

 於是在整個行軍過程中,馬謖一直在不停的盤算自己手中有什麽樣的牌,遇到各種情況的時候應該怎麽處理。

 特別是馬忠臨行時扔給他的四個問題。

 “假如對方的大量騎隊猝然而至,你該如何反應。”

 “假如你還沒能立營, 你要選擇什麽要的位置應對大量的騎兵。”

 “如果對方合圍你,你能守多久?”

 “如果你打敗了,你該怎麽撤退。”

 這四個問題其實就是馬謖在街亭之戰連續犯下的四個錯誤。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氣勢如虹,結果毀在馬謖手裡。

 馬忠這次對抗張遼的討伐,也是孤注一擲,拿出了血本,他可不想重蹈諸葛亮的覆轍。

 馬謖騎在馬上邊行軍,邊搖搖晃晃的盤算。

 岑狼見了有些好笑,“參軍,你倒是把主公的架勢學了個十足。”

 “什麽?”馬謖剛好理清一段思緒,好奇的問道,“什麽架勢十足?”

 岑狼大咧咧的說道,“主公平日裡沒事,也喜歡這樣胡亂算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