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清池縣城,與渭州城還是有些區別的,便是從這乍一入眼的顏色上都有區別。
渭州雖然房屋也多少木製,卻是怎麽看都泛出一股土黃色,便是整個周遭的環境,遠山近道,都泛著土黃。也是西北風沙的緣故,黃土高原,或者是更西北的沙漠,把這渭洲蒙上了一層土色。
滄州卻是不同,這清池縣城,裡裡外外都透著青白味道,反倒像一副山水畫卷,雖然不如汴梁繁華,卻是跟汴梁城裡偏一些的街巷沒有什麽區別。
建築風格上倒是大同小異,大同的便是漢人的傳統建築模式,青磚或者石頭的地基,木製的房屋,鬥拱的房梁結構,斜面的房頂,青黑的瓦片。還有這兩層的小樓結構。
小異也就是地方建築風格的卻別,西北的建築樣式比較簡單,甚至鄰近的宅子,模樣都差不多。滄州的風格比之汴梁便是要豪放一些,四方四正,白院牆,黑青瓦片,窗戶都要大氣不少。
若是再往南,到了兩淮與江南,那便是精致精美,精美的窗格花紋,精致的雕梁畫棟,便是內外宅院的分隔院牆上的開窗,都有精美的設計式樣。
鄭智帶著裴宣與金翠蓮漫步在街道上,後面還跟著牛大等幾個便服的親兵。
清池縣城比之渭州城都要大上不少,便是街面上賣的貨物也要比渭州豐富。街面的行人也要更多,行人的裝扮上也要比渭州百姓精致不少。
鄭智慢慢打量著來往的行人,這也是鄭智第二次如此認真打量著來往行人,第一次便是剛到這個世界出了自己院門的那一刻。
戴方冠的士族讀書人,戴氈帽的普通人家漢子,戴頭巾的底層百姓。
這個時代,讀書人與富戶幾乎是可以劃上等號的,士族從來就是有錢人。貧寒讀書人,多也是從富戶沒落的,社會階級的劃分已然形成。一個貧窮農家子弟能讀書考試,大多也是個笑話,便是連戲文裡也不會去唱。士族已然變成了統治階級,掌握這整個社會絕大多數的人力物力資源,包括讀書的權利。底層的百姓,不說拜師進學買書籍,便是筆墨紙硯都難以負擔。
社會的等級,便是從人的面相與精氣神都能簡單劃分出來。
鄭智漫步在這街道上,走馬觀花,卻是也沒有什麽特別感興趣的東西。
反倒是金翠蓮,得了鄭智的授意,頗有一種大采購的味道,這個東西買給夫人,那個東西買個師師。
買完之後也要到鄭智面前來獻寶,卻也是鄭智吩咐金翠蓮買些禮物給自家娘子與師師。
到得一個鹽茶鋪子,鄭智停住了腳步,此番上街,鄭智也是想定了要到鹽茶鋪子裡看看的,食鹽,在中國有幾千年的官府專營,直到鄭智穿越之前方才解除。也是古代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鄭智剛一駐足,金翠蓮便上來問道:“官人,你怎麽知道家中要買些鹽了?”
鄭智笑著點點頭,並不回答,只是往鋪子裡走去。後面牛大幾人提著大包小包也跟了進去。
食鹽,實在是奢侈的東西,普通人家從來舍不得多用。卻是自從鄭智穿越過來,這鄭家的食鹽用量便是極大,鄭智雖然喝不進放了鹽的茶水,卻是哪裡受得了這飯菜寡淡無味,鄭家的食鹽自然就消耗得比別人家的更多。
鋪面裡面不大,櫃台之上擺放著不少木格子,多是茶葉,青的、紅的、黑的,各式各樣。
裡面一點才是食鹽,卻是只有兩個稍微大一些的木格子,一個格子的鹽粒呈白色,卻是帶有一點微黃,顆粒也感覺比較大一些。另外一個格子的鹽粒白亮了不少,
顆粒自然細膩一些。但都像後世的食鹽般雪白一片。當然這也跟這個時代生產提純的工藝落後有關。
櫃台裡的小二倒是不像酒樓茶館裡面的熱情,只是站在櫃台之內開口問道:“客官要買鹽還是買茶?”
金翠蓮指著那堆白亮細膩一些的格子問道:“這個什麽價?”
“精鹽一兩六十文!”小二答道,語氣平和,既不顯得不耐煩,也不顯得熱情。
金翠蓮聽言說道:“倒是不貴,買兩斤!”
聽到兩斤的數量,這小二卻是露出了笑臉,旁人賣鹽,多是按兩來買,今日是碰上大客戶了,開口道:“好勒,兩斤一貫九百二十錢,二十文就不要您的了。”
說完小二便拿起杆秤開始稱鹽。一斤十六兩,一兩六十文,一斤也就是九百六十文錢。
金翠蓮聽言,也笑道:“你這小二人還不錯,可不能給我少了錢,卻有扣了秤啊!”
小二也笑道:“我們家是清池城裡的老字號了, 便是滄州其他縣城,也是我家的買賣,童叟無欺,從來不克扣分量的,放心就是。”
鄭智左右看看,又指著旁邊泛黃的粗鹽問道:“這個什麽價錢?”
小二看得一眼,手還在不斷往秤盤上舀著鹽粒,卻也答道:“粗鹽四十五文。”
鄭智聽言,回頭問裴宣道:“官鹽如何定價?”
“稟相公,官府精鹽定價一斤一貫二百錢!”裴宣答道,似乎也知道鄭智為何要在這鹽茶鋪子停下腳步了。
鄭智又回頭去問小二:“為何你家的鹽比官鹽便宜了近三百文?”
小二笑著看了看鄭智,說道:“官人,這個你就莫要問了。”
鄭智點點頭,也不再問這個問題,又道:“那你們的鹽是從哪裡來的?”
“官人放心,我們家的鹽絕對是好鹽,京東東路,山東那邊煮的海鹽,質量絕對是上等的。”小二倒是沒有多想,直往生意上面去想。
卻是鄭智聽得眉頭皺了起來,這私鹽竟然就這麽光明正大擺在鋪子裡賣,私鹽已然泛濫起來,自然也有官府收受利益的事情。
這些關節已然到了明面,鄭智想得片刻,卻是又微笑起來,既然如此,這利益自然也就要受到經略府衙門裡來。
又是一條賺錢之道,山東能煮鹽,滄州自然也可以煮鹽。幾千黨項人放在滄北只是養馬倒是浪費了,煮鹽正好,煮鹽也不少有多少技術含量的事情,找個人來一教就會。
至於這鹽該如何賺大錢,還要好好謀劃一番。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