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林氏水滸》第53章 不如議和
PS:感謝書友王楚君是我愛的打賞!

 可切磋是切磋,實戰是實戰,真要到了以命相搏的戰場上,情況或許就會完全不一樣。

 戰場武藝自然有用,但除了武藝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臨場發揮。

 好比狀態型選手史文恭,在原來的水滸故事裡一出場就速敗秦明,何等的厲害;可最後卻被盧俊義一回合活捉,就是因為他當時在倉皇逃命,心態崩了。

 大將是這樣,小兵何嘗不是這樣?

 比如同是由潰兵和遊寇的組建的隊伍,在嶽飛手下就百戰百勝,最後甚至讓金兵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而到了劉光世手下,就只會望風而逃。

 到梁山軍這裡也是這樣,同樣一批人,在趙宋朝廷手下,就毫無鬥志,完全不堪一擊,加入梁山軍後就變得驍勇善戰,鬥志昂揚。

 所以雖然王進切磋比武能夠完全壓製住楊再興,可真要上了戰場,說不定楊再興就能萬軍從中殺兩三個來回,而王進卻不可以。

 戰場上武藝固然重要,但士氣,鬥志,還有一顆勇者之心同樣重要。

 可不管怎麽說,就林衝看來,單論武藝王進毫無疑問算得上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幾個人之一了。

 若是也能磨煉出一顆像楊再興這樣一往無前的勇者之心,說不定又是一員真正的萬人敵。

 萬軍從中,哪怕單槍匹馬也敢殺進殺出的那種。

 而若是讓他和楊再興互相配合來個雙保險,率領一直精銳小分隊,再配上連發神臂弓,手榴彈等。

 若是運用的好,讓這支斬首小分隊關鍵時刻突然殺出,萬軍從中取敵軍主帥首級只怕也不是什麽難事。

 小小的波折過後,一群人繼續騎上馬有說有笑的趕路。

 想到梁山軍發展的越來越好,天下英雄(當然主要指武人)蜂擁來投,大家也都是心情愉悅。

 而與此同時,朝廷那邊卻依然鬱悶,不僅鬱悶,而且憤怒。

 “童貫那廝怎麽搞的,西軍自詡大宋第一強軍,卻是恁的沒用,連個小小的西涼府都打不下來!”

 汴梁,皇城,垂拱殿中,連日以來鬱悶不已的趙佶這時已經顧不得平日裡的溫文儒雅,變得就像一頭暴躁的小獸一般,甚至連童貫的表字也不稱了,直接罵做“童貫那廝”。

 要知道趙佶的個人涵養可是一向很好,對身邊的近臣也沒架子,更別說發脾氣了,現在卻一改往日形象,可知心裡有多惱怒了。

 這也難怪,現在田虎、王慶、宋江、方臘這四大寇匪的勢力是越來越大了,不斷的攻州奪縣,朝廷卻沒辦法出兵將其剿滅,只能眼睜睜看著賊人一天天做大,這叫趙佶怎不心急如焚?

 而童貫之前派人送來李乾順首級,還有西夏玉璽,金書、玉冊時還誇下海口,說甚麽“傳檄可定”,馬上就能平定西夏全境,然後帶兵回來滅火。

 哪知等朝廷的派去的人到西夏一看,卻發現童貫近十萬大軍竟連個西涼府也打不下來。

 而且更重要的是,打不下來救打不下來吧,朝廷這邊已是十萬火急了,童貫也應該先派兵來救火才是。

 可西軍那些將門卻全都推三阻四,拖拖拉拉,不是說要休整,就是開口要軍費要糧草。

 總之就是沒一個肯快速馳援朝廷,前往河東、京西、河北、江南區平亂剿匪的。

 西軍這個樣子,地方駐泊禁軍又打不過這些盜匪,難道動用廢物一樣的都門禁軍?

 只怕非但不能剿賊,反而是在給賊寇送糧草送武器裝備!

 或者說派出僅存的一點禦營兵馬?可朝廷中樞汴京城交給誰來保護?

 難道再拉下臉來求梁山軍幫助剿匪?

 以梁山軍的戰力,估計倒是能很快剿滅盜匪。

 可一來朝廷實在有些丟不起這人;二來現在梁山軍本來就在和朝廷爭奪民心和大勢。

 朝廷請梁山軍平叛,豈不是明擺著告訴天下人朝廷不行了,梁山軍有多強有多好,這對士氣的打擊實在太大了。

 三來,也怕梁山軍趁機擴充實力和影響力。

 而且,調梁山軍平叛同樣也是要花錢的。

 總之,若非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侯,趙佶是根本不願意再用梁山軍的。

 想他堂堂大宋皇帝,富有四海,每年稅收少則八千萬貫,多則一萬萬貫,養了八十萬禁軍,幾十萬廂軍。

 哪知事到臨頭,卻無一兵可用!

 想到這些,趙佶怎能不暴跳如雷,氣急敗壞。

 局勢如此,趙佶盛怒不已,大殿之中,一幫大臣自然也是愁眉苦臉。

 別的不說,就說朝廷現在朝政幾乎崩潰,他們的福利也大幅縮水。

 不但過年的賞賜沒有了,平時的服裝、祿粟、茶酒廚料、薪炭、鹽、隨從衣糧、馬匹芻粟、添支、職錢、公使錢等也都打了八折到七折。

 雖不至於日子過不下去,但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大把大把的往家裡搬錢,想買甚麽買甚麽,天天宴飲,置酒高會,風流快快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梁山軍就在汴京城不足四百裡遠,隨時可能再次破城。

 等於大家都活在梁山軍的威脅之下,很多人甚至每天晚上做夢都會夢到梁山軍突然殺到,然後像唐末、五代十國那樣把他們這些文官殺得人頭滾滾。

 說起來,何止是趙佶,便是滿朝的文官大頭巾,這種日子也全都過夠了!

 當下等趙佶氣略微消了些,就見蔡京顫悠悠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耐心分析道:“聖人容稟,那西涼府扼守河西走廊要道,城高壕深,易守難攻,童道夫一時攻不下來也是正常的。

 九十年前,遼國也曾發兵十萬圍困西涼府四個月之久,同樣未能攻破城池,最好只能無功而返,可知這西涼府不是這麽容易攻破的。

 且夫,就算西軍花大代價,耗時數月攻破西涼府又能如何?對朝廷又能有多少好處?需知西涼府一路往西俱都是崎嶇難行的山道(祁連山脈),想要一路攻破宣化府,肅州、瓜州何其之難也!

 依老臣之見,不若派遣使議和,息兵罷戰,如此一來,十數萬西軍俱都可脫身矣,童樞相便可親率兵馬回援京師,剿滅寇匪!”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