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那孫悟空聞言,點頭應言,又對唐僧道:“師父,恐怕不能過去,還得用其他方法!”
剛剛說完,忽聽得有人叫道:“聖僧,唐聖僧!這裡來,這裡來!”
唐僧舉頭觀看,四無人跡,又沒舟船,卻是一個大白賴頭黿在岸邊探著頭叫道:“老師父,我等了你這幾年,卻才回來?”
孫悟空笑道:“老黿,向年累你,今歲又得相逢。”
唐僧與豬八戒、沙僧都歡喜不盡,是為了道:“老黿,你果有接待之心,可上岸來。”
那黿即縱身爬上河來,孫悟空叫把馬牽上他身,豬八戒還蹲在馬尾之後,唐僧站在馬頸左邊,沙僧站在右邊,孫悟空一腳踏著老黿的項,一腳踏著老黿的頭叫道:“老黿,好生走穩著。”
那老黿蹬開四足,踏水面如行平地,將他師徒四眾,連馬五口,馱在身上,徑回東岸而來。誠所謂:不二門中法奧玄,諸魔戰退識人天。本來面目今方見,一體原因始得全。秉證三乘隨出入,丹成九轉任周旋。挑包飛杖通休講,幸喜還元遇老黿。
老黿馱著他們,躧波踏浪,行經多半日,將次天晚,好近東岸,忽然問道:“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原來那唐僧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只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打誑語,沉吟半晌,不再答話。
老黿即知不曾替問,他就將身一幌,呼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咦!還喜得唐僧脫了胎,成了道,若似前番,已經沉底。又幸白馬是龍,豬八戒、沙僧會水,孫悟空笑巍巍顯大神通,把唐僧扶駕出水,登彼東岸。只是經包、衣服、鞍轡俱濕了。
師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陣狂風,天色昏暗,雷煙俱作,走石飛沙。但見那:一陣風,乾坤播蕩;一聲雷,振動山川。一個熌,鑽雲飛火;一天霧,大地遮漫。風氣呼號,雷聲激烈。熌掣紅綃,霧迷星月。風鼓的塵沙撲面,雷驚的虎豹藏形,熌幌的飛禽叫噪,霧漫的樹木無蹤。那風攪得個通天河波浪翻騰,那雷振得個通天河魚龍喪膽,那熌照得個通天河徹底光明,那霧蓋得個通天河岸崖昏慘。好風!頹山烈石松篁倒。好雷!驚蟄傷人威勢豪。好熌!流天照野金蛇走。好霧!混混漫空蔽九霄。唬得那唐三藏按住了經包,沙僧壓住了經擔,豬八戒牽住了白馬,孫悟空卻雙手輪起鐵棒,左右護持。
原來那風、霧、雷、熌乃是些陰魔作號,欲奪所取之經。突然,只見劍光萬丈,那些風、霧、雷、熌,盡皆消散、
唐僧一身水衣,戰兢兢的道:“悟空,這是怎麽回事?”
孫悟空笑道:“師父,你有所不知,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此所以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來暗奪之,還好剛才有那劍光,應是師伯護佑,故雷不能轟,電不能照,霧不能迷。”唐僧、豬八戒、沙僧方才省悟,各謝劉晨不盡。少頃,太陽高照,卻移經於高崖上,開包曬晾,至今彼處曬經之石尚存。
他們又將衣鞋都曬在崖旁,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真個是:一體純陽喜向陽,陰魔不敢逞強梁。須知水勝真經伏,不怕風雷熌霧光。自此清平歸正覺,從今安泰到仙鄉。曬經石上留蹤跡,千古無魔到此方。
他四眾檢看經本,
一一曬晾,早見幾個打魚人,來過河邊,抬頭看見,內有認得的道:“老師父可是前年過此河往西天取經的?”唐僧道:“正是,正是,你是哪裡人?怎麽認得我們?”
漁人道:“我們是陳家莊上人。”
那豬八戒道:“師父,我們把經搬到陳家莊上曬去,他那裡有住坐,又有得吃,就教他家與我們洗洗衣服,卻不是好?”
唐僧道:“不去了罷,在此曬幹了,就收拾找路回大唐。”
卻說那幾個漁人行過南衝,恰遇著陳澄,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兒子的師父回來了。”陳澄道:“你在哪裡看見?”漁人回指道:“都在那石上曬經哩。”
陳澄隨帶了幾個佃戶,走過衝來望見,跑近前跪下道:“老爺取經回來,功成行滿,怎麽不到舍下,卻在這裡盤弄?快請,快請到舍。”
唐僧道:“等曬幹了經,再和你去。”
陳澄又問道:“老爺的經典、衣物,如何濕了?”
唐僧道:“昔年虧白黿馱渡河西,今年又蒙他馱渡河東。已將近岸,被他問昔年托問佛祖壽年之事,我本未曾問得,他遂淬在水內,故此濕了。”又將前後事細說了一遍。那陳澄拜請甚懇,唐僧無可奈何,遂收拾經卷,沒想到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
唐僧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
孫悟空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為之!”師徒們便收拾完,同陳澄赴莊。
那莊上人家,一個傳十,十個傳百,百個傳千,若老若幼,都來接看。陳清聞說,就擺香案在門前迎迓,又命鼓樂吹打。少頃到了迎入,陳清領合家人眷俱出來拜見,拜謝昔日救女兒之恩,隨命看茶擺齋。
唐僧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肴,又脫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間之食。二老苦勸,沒奈何,自得放棄。孫悟空自來不吃煙火食,也道:“夠了。”沙僧也不甚吃,豬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孫悟空道:“呆子也不吃了?”豬八戒道:“不知怎麽,脾胃一時就弱了。”遂此收了齋筵,卻又問取經之事。
唐僧又將先至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及至雷音寺參如來,蒙珍樓賜宴,寶閣傳經,始被二尊者索人事未遂,故傳無字之經,後複拜告如來,始得授一藏之數,並白黿淬水,陰魔暗奪之事,細細陳了一遍,就欲拜別。
那二老全家如何肯放,且道:“向蒙救拔兒女,深恩莫報,已創建一座院宇,名曰救生寺,專侍奉香火不絕。”又喚出原替祭之兒女陳關保、一秤金叩謝,複請至寺觀看。
唐僧卻又將經包兒收在他家堂前,與他念了一卷《寶常經》。後至寺中,只見陳家又設饌在此。還不曾坐下,又一起來請;還不曾舉箸,又一起來請,絡繹不絕,爭不上手。唐僧俱不敢辭,略略見意。只見那座寺果蓋得齊整:山門紅粉膩,多賴施主功。一座樓台從此立,兩廊房宇自今興。朱紅隔扇,七寶玲瓏。香氣飄雲漢,清光滿太空。幾株嫩柏還澆水,數乾喬松未結叢。活水迎前,通天迭迭翻波浪;高崖倚後,山脈重重接地龍。唐僧看畢,才上高樓,樓上果裝塑著他四眾之象。豬八戒看見,扯著孫悟空道:“兄長的相兒甚像。”沙僧道:“二哥,你的又像也像,只是師父的又忒俊了些兒。”唐僧看來道:“卻好!卻好!”遂下樓來,下面前殿後廊,還有擺齋的候請。
孫悟空卻問:“向日大王廟兒如何了?”眾老道:“那廟當年拆了,老爺,這寺自建立之後,年年成熟,歲歲豐登,卻是老爺之福庇。”
孫悟空笑道:“此天賜耳,與我們何乾!但隻我們自今去後,保你這一莊上人家,子孫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風調雨順,歲歲雨順風調。”眾等卻叩頭拜謝。
只見那前前後後,更有獻果獻齋的,無限人家。豬八戒笑道:“哎!那時節吃得,卻沒人家連請十請;今日吃不得,卻一家不了,又是一家。”雖然豬八戒也不想多次,略動手又吃過八九盤素食;縱然胃口不好,又吃了二三十個饅頭,已皆盡飽又有人來相邀,唐僧道:“弟子何能,感蒙至愛!望今夕暫停,明早再領。”
時已深夜,唐三藏守定真經,不敢暫離,就於樓下打坐看守。將及三更,唐僧悄悄的叫道:“悟空,這裡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孫悟空道:“師父說得有理,我們趁此深夜,人皆熟睡,悄悄的去了罷。”豬八戒卻也知覺,沙僧盡自分明,白馬也能會意。遂此起了身,輕輕的抬上馱垛,挑著擔,從廡廊馱出。到於山門,只見門上有鎖。孫悟空又使個解鎖法,開了二門、大門,找路望東而去。
剛剛走,只聽得半空中有八大金剛叫道:“跟我來!跟我來!”那唐僧聞得香風蕩蕩,起在空中。這正是: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
且不言他四眾脫身,隨金剛駕風而起,卻說陳家莊救生寺內多人,天曉起來,仍治果肴來獻,至樓下,不見了唐僧。這個也來問,那個也來尋,俱慌慌張張,莫知所措,叫苦連天的道:“清清把個活佛放去了!”大家無計可施,隻好將辦來的品物,俱抬在樓上祭祀燒紙。以後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還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親許願,求財求子的,無時無日不來燒香祭賽,真個是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載燈。
卻說八大金剛使第二陣香風,把他四眾,不一日送至東土,漸漸望見長安。
原來那唐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關外起建了望經樓接經,唐太宗年年親至其地。恰好這一日出駕複到樓上,忽見正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金剛停在空中叫道:“聖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裡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孫大聖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
孫悟空道:“尊者之言雖當,但吾師如何挑得經擔?如何牽得這馬?須得我等同去一送,煩你在空少等,諒不敢誤。”
金剛道:“前日觀音菩薩啟過如來,往來只在八日,方完藏數,今已經四日有余,只怕豬八戒貪圖富貴,誤了期限。”
豬八戒笑道:“師父成佛,我也想成佛,豈有貪圖之理!潑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經,就來與你回去。”
呆子牽著馬,沙僧挑著擔,孫悟空領著聖僧,都按下雲頭,落於望經樓邊。唐太宗同文武百官一齊見了,即下樓相迎道:“禦弟來也?”
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攙起,又問:“此三者何人?”
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
唐太宗又問:“那劉晨真人何在?”
唐僧道:“師兄已經功德圓滿,暫且離開了!”
唐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將朕禦車馬扣背,請禦弟上馬,同朕回朝。”
唐僧謝了恩,騎上馬,孫悟空輪金箍棒緊隨,豬八戒、沙僧俱扶馬挑擔,隨駕後共入長安。真個是:當年清宴樂升平,文武安然顯俊英。水6場中僧演法,金鑾殿上主差卿。關文敕賜唐三藏,經卷原因配五行。苦煉凶魔種種滅,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四眾,隨駕入朝,滿城中無一不知是取經人來了。卻說那長安唐僧舊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見幾株松樹一顆顆頭俱向東,驚訝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風,如何這樹頭都扭過來了?”內有唐僧的舊徒道:“快拿衣服來!取經的師父來了!”
眾僧問道:“你何以知之?”舊徒道:“當年師父去時,曾有言道:‘我去之後,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樹枝頭若是東向,我即回矣。’我師父佛口聖言,故此知之。”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時,早已有人傳播說:“取經的人適才方到,萬歲爺爺接入城來了。”眾僧聞言,又急急跑來,卻就遇著,一見大駕,不敢近前,隨後跟至朝門之外。唐僧下馬,同眾進朝。唐僧將龍馬與經擔,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站在玉階之下。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