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悍唐》第5章 面聖
馮盎的船隻停靠在洛陽的碼頭上的時候,李二已經做好了迎接的準備,這一次因為事急從權沒有什麽大的儀仗,但是有什麽儀仗比起烈親自來迎還要大的嗎?

 李二站在碼頭上,騎在一匹雪白的馬的背上,然後整個人看向從碼頭上緩緩走下來的馮盎,這個現在已經華發叢生的老者,就是大唐沒有冊封但是卻有著事實的嶺南王。

 “臣馮盎,叩見陛下!”見到李二,馮盎推金山倒玉柱的就直接跪倒在碼頭上。這是馮盎表示忠心的方式,讓李二知道馮氏沒有在這個時候搞什麽小動作。畢竟李二對馮氏的提防是沒有一點點放松的,至今在梅嶺古道上面依舊還有玄甲衛的堡壘。

 “愛卿請起!”李二翻身下馬,然後快步走到馮盎身邊,雙手將他扶了起來,顯露出了一種君臣和諧氛圍出來,然後李二直接拉著馮盎就朝著碼頭外面走。

 李二對馮盎的忌憚讓他也不敢怠慢馮盎,畢竟嶺南這一片兒地方他還是要的。所以兩人把臂同遊搞得跟好基友似的。而跟隨在馮盎身邊一起下來的劉偉,李二就當作沒看見了。

 劉偉的事情李二暫時不怎麽想管,現在先把馮盎給安撫下來,然後將關中的蝗災給平息下去,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至於劉偉不過是一個順帶的小蝦米,有什麽需要特別關注的?

 劉偉沒有人理會,也就隻好跟在兩人身後充當起了保鏢的角色,當然這個時候那些將門的將軍們想理會劉偉也沒有機會,畢竟李二在場,老大沒有發話,下面的馬仔也不好直接上前不是。

 李二帶著馮盎一路朝著洛陽的行宮而去,在這個時候,行宮之中早就已經準備好了膳食,要給馮盎接風洗塵。而且李二多多少少也猜到了馮盎這一次進京所為何事,百騎司和都水監雖然嶺南關注不夠,可是卻也不是說完全抓瞎。

 “愛卿請坐!”回到行宮之後,李二直接坐上了行宮之中的那一個位居正北的九龍椅上面對著馮盎說道。

 “謝陛下!”馮盎躬身行禮,然後就直接在下方左側第一個案幾後面跪坐下來。

 “愛卿世居嶺南,此次入京布置所為何事?”李二說道,對於馮盎,李二早年也打過交道,所以知道他的脾氣是不需要那麽多的花團錦簇的彎彎道道的,直接說出目的才是這個耿直的漢子的風格。

 “陛下,此次微臣入京,只是為了一件事情,為陛下分憂!”馮盎說道,能夠混到國公位置的,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貨色,馮盎這話說的也是非常的有技巧,食君之祿,為君分憂這就是他的話裡面的意思。

 也算是小小的派了李二一個馬屁,馮盎現在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的立場上面,很多事情也不是想怎麽做就怎麽做的,嶺南是他心中的一方淨土,不能夠被破壞。

 所以適當地給李二示好,讓李二知道馮氏沒有一點點的不軌的心思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上的事情,很多時候一個簡單的動作就會引起一場不必要的戰爭,李二和馮盎現在都不希望出現彼此之間的戰爭。

 “為朕分憂?朕現在最苦惱的就是這蝗災,愛卿可有良策?”李二心中呵呵一笑,這蝗蟲的事情是李二現在最頭疼的事情,馮盎有辦法解決?

 “陛下,可曾記得去歲微臣敬獻過一種新的糧食作物?”馮盎說道。

 “朕記得!難道愛卿帶來的這些船隻裡面全都是那種糧食?”李二雙眼一亮,去年已經接近冬天的時候,馮盎敬獻了一穗稻穗,當時上奏這是一種新的作物,並未言明這東西究竟產量多少,還有生長周期等等。

 而李二當時也沒有過多在意,因為新的作物的發現,在大唐並不是什麽特別受重視的事情,雖說大唐重視農桑,可種了上千年的小麥的關中地區,又有誰會輕易地去種這種水稻。而且當時已經過了深秋時節,要種子什麽的拿回來也是今年的事情了。

 近年關中地區也有種植,只是現在沒有到收獲的季節結果蝗蟲一下子就來了,李二對這種新的農作物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印象。

 “陛下,正是水稻!這東西臣覺得可以當成第六種適合我大唐種植的農作物!而且產量是最高的!”馮盎說道。他這一次緊緊地目的不就是推廣水稻的嗎,現在當然要大四的說水稻的好處了。

 “你的船上現在有多少的水稻?”李二對於水稻進不進入五谷之分沒有什麽意見,他看中的是馮盎現在有多少的水稻,能夠救活多少百姓。

 “陛下,這輸掉微臣從去歲夏日開始種植, 收獲後種植了第二茬,再加上今年種植的第三茬,兩廣地區武安不種植水稻,除了百姓的口糧之外,其余的全都運到這裡了!”馮盎直接回答道:“共計有十萬擔。”

 十萬擔糧食有多少?按照唐朝時候的一石糧食大約是一百零六斤,這個是後世的市斤,也就是說十萬擔糧食也就是千萬斤還要多,這才是馮盎的船隊吃水很深的真正原因所在。

 千萬斤糧食,有了這些糧食,關中地區的饑荒是可以被大大緩解了。想到這裡李二面上稍微的輕松了一點。對於馮盎這種雪中送炭的舉動更是覺得馮盎這件事情做的非常的漂亮。

 李二和馮盎都覺得這麽多的糧食不得了,可是對於劉偉來講他大致是知道一點點水稻的產量的,對於這種佔城稻他感到很失望。產量實在是達不到他心中的預期。水稻一般在後世來講一畝水田可以產出五百一公斤以上,這還是最薄產的水田,伺候的精細一點的,怎麽也要七百公斤往上走。

 可是在接近三萬畝的土地上種了三茬,才積累出來十萬擔糧食,算上吃掉的對半分,這一畝地才出產兩石糧食,也就是兩百一十斤。這完全沒得比,差了好幾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