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之奴隸的咆哮》第696章 正統
鍾福臨這個名字,在後金方面並不是太過出名,雖然他是鍾福臨起家時候的老人之一,可因為呀以前一直都負責的是憲兵、軍事情報、地方軍事力量建設等工作並不被後金所重視。

 現在鍾福臨已經當上了華夏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總負責人,但是這個職務的保密度比較高,很多時候外人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麽機構,所以,更不會引起後金的注意了。

 而扎克丹那就完全不同了,他在後金方面已經如雷貫耳,是個響當當魔王級別的存在。

 先不說當初金州戰役和複州戰役時候扎克丹對後金所造成的巨大殺傷,就說在金州戰役後續的一年多時間裡,以突擊隊、遠距離偵察部隊、遊騎兵部隊等單位,采用零敲碎打的方式消滅掉的後金人馬、摧毀掉的後金墩堡、糧田,那在後金那邊都是無法計數的。

 後金有多少人在扎克丹這一支遼東派遣軍的手下吃了虧、送了命,有多少人恨他,就偷多少人怕他,現在的後金國內,嚇唬不聽話的小孩子,都會用到扎克丹的名頭,可想而知,扎克丹在後金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名聲了。

 在周圍一大群壯漢那一雙雙凶悍的目光注視下,乍一聽聽到扎克丹這個名字,高鴻中就是渾身一顫,下意識的就要下跪。

 可是,突然間他還是想起了自己使者的身份,那張必須保持下去的臉面,以及如果在這裡跪了,回去之後可能遭受到的懲罰,讓他又忍耐了下來。

 高鴻忠強自忍住心中的驚懼,隻對扎克丹躬身行了一禮說道:“原來是名動天下的扎將軍當面,在下真是眼拙了,還請大人萬萬見諒。”

 扎克丹還是冷著一張臉沒有回話,只是輕輕的點了下頭,算是回禮了。

 高鴻忠到了這個時候才想起來,好像剛才聽對面的那個姓鍾的說,他才是處理這件事情的人?那此人可萬萬不能怠慢了。

 “鍾大人,在下早對扎將軍仰慕已久,乍聽到將軍當面,有些失禮,冷落了鍾大人,還請勿怪。”

 鍾福臨還是唱著紅臉:“哈哈,當然不會怪罪了,老話兒說得好,不知者不怪嘛。

 只是我很好奇,華夏和你後金現在在旅順地區可是敵對狀態,這裡到處都是戰鬥。

 高先生你不在自家的大營裡面好好的呆著,卻帶著幾個人這麽在戰場上亂跑,這可是很危險的事情,不知你們是為什麽而來的呢?”

 高鴻中聽到鍾福臨總算是把話題扯到正事上來了,心下終於送了一口氣,只要對方願意談,那就是好事情,說明他自己的小命很可能保住了。

 於是,高鴻忠連忙對鍾福臨說道:“大金國幾位議政王派小人來,一是想與華夏談一談怎麽樣共同保證遼東地區的太平安穩,並修有墨爾根代青王爺親筆書信一封,只是現已被貴屬給搜走了。

 另外一件事情呢,是想與貴國商議一下有沒有互通有無的可能。

 但是,在下現在身為大金國的使節,但一到此地,貴國做主之人一言未發,就先抓了在下的手下,還要當眾斬首,鍾大人,自古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慣例,可是通行了數千年之久了,貴國怎可···”

 “高先生,你說得這話確實沒有什麽錯兒。”鍾福臨微笑著說道:“可你要注意了,那是《兩國交戰》才不斬來使呢,咱們雙方之間的戰爭,可恰恰就不是《兩國》啊。

 你我雙方之間不停的征戰,已經於將近10年時間了,可我們所為的,就是遼東這一塊土地。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民族共有之土地,你口中的大金國不知在什麽地方?有跟我華夏交過國書嗎?我們之間有建立過外交關系嗎?”

 鍾福臨這話聽起來像是在偷換概念,因為遼東在法理上歸屬的是大明,王國建立是晚於後金的。

 但是,這種說法也不能算錯,因為在王國新的意識形態上,對華夏民族進行了新的闡述,在整體上王國自認才是華夏正統。

 在大明王朝這個時代以及之前的中國,早就有了華夏的說法。

 華、夏兩個字在上古的時候是同音,本來就是一個字,可以相互通用。

 《左傳》“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一語,華、夏同義反覆,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夏”與“華”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華夏為古漢族的自稱,在先秦典籍中多稱為“夏”或“諸夏”。用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現被用作中國和漢族的稱呼。

 “華夏”,一般作為代稱中國,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遊一帶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分布著許多部落,比較重要的有後來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等。炎、黃兩部落融合成的“華夏民族”,即為“炎黃子孫”。

 在可信的文獻中,最早出現華夏二字並稱的,是《尚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而後又有《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以及《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

 華夏族隨著生存空間的擴張而繁衍壯大,到漢唐時期人口文化經濟達到空前高度,到宋時人文各項領域達到頂峰,“漢人“這一詞匯到了蒙元時期被蒙古人廣泛地稱呼華夏族。及至後來又有漢族之稱。

 現在,王國繼承了華夏的名號,那就要擔負起這個名號所代表的責任來。

 這個時代正好是大航海時代,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華夏必須爭分奪秒的加速文明進程,在這時候,華夏民族的概念就要有所修改了。

 王國認為,所有認同華夏民族文化,願意融入進華夏民族大家庭的人,都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在大方向上,大明屬於是華夏民族的故土,是一定要被王國收攏到手裡的。

 而且,現在的大明內憂外患,代表了最為先進生產力的王國更是自然而然的接過了領導華夏民族繼續前進的大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