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國江山》第263章 科舉
這已經不是楊渥第一次遭到刺殺了,不過相比於上一次的刺殺,這一次刺客雖然成功的借著科舉之便接近了自己,不過接下來的表現卻顯得極為不專業,被侍衛們很輕松的就放倒了。

   發生了這種事情後,楊渥自然也沒心情繼續探望考生了,匆匆交代了幾句便離開。

   然而,他的寬宏大度卻給那些還以為會遭到遷怒的士子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他們一個個私下裡說起這件事時,都覺得楊渥有明主之相,完全繼承了他父親的寬厚的同時,還是一位天下知名的統帥,遇到這樣一位繼承人,不僅是淮南的大幸,更是他們這些士子們的大幸。

   所以無論是淮南本地的士子,還是那些從別的藩鎮千裡迢迢跑過來參加科舉的士子,到了此時都更加覺得參加這次科舉是無比明智的選擇。

   結果,楊渥無意中的一番舉動,反而收獲了大批士子之心,即便是一些楊行密的老部下,在得知楊渥的處置方式之後,也不由感歎楊渥的仁厚不比他的父親差,甚至許多曾經還覺得他比較嚴苛的官員對他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這也算是意外之喜。

   回到節度使府後,楊行密聽說自己兒子遇刺,頓時大怒,到了這個時候,他對楊渥可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若是失去了這個優秀的繼承人,他難以想象他的基業將來還能交給誰。

   所以勃然大怒的楊行密便打算對這些士子來一次大清查,不過在楊渥的勸說下最終還是罷手了。

   倒不是說楊渥就不想進行清查,而是如今科舉的複選只有三天時間就要開始了,如果此時大規模搞清查,肯定會影響到許多考生的發揮的,所以最好還是在暗中秘密進行調查。

   當然,這件事也還給楊渥提了個醒,自此之後不管什麽時候他都極為注意自己的安全,倒是讓他在以後避過了許多次刺殺。

   至於這一次抓獲的刺客,經過范遇的調查和審問後,發現這人竟然不是楊渥預想中的錢鏐派來的人,而是北方朱全忠派來的。

   這個士子本來是個貨真價實的書生,這次淮南科舉的消息傳開後,朱全忠的人便找到了此人,以他的家人作為威脅,要他來淮南進行行刺。這也是為什麽這人的行刺過程表現得如此不專業的原因。

   刺客經過一番審問後,沒有得到更多的消息,最後只能將其處決了事,不過范遇的人卻借此機會對廣陵進行了一番清查,成功破獲了一個朱全忠的密探機構,這卻是意外之喜。

   三天后,淮南的第一次科舉複選正式開始。

   這一次通過初選來到廣陵參加複選的士子共有五百多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淮南本地士子;在外地士子之中,又以北方來的士子居多,畢竟如今北方的開發程度還是遠遠高於南方的,大量士子因為出仕無門,加上北方連綿戰亂而選擇了南下參加這次科舉。

   和初選時一樣,這次複選的題目也是包括了儒家經典,數科,律法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但因為初選時題目出得太難,導致大量士子都不會做,只能胡亂猜測答案,這就失去了考試的意義,所以複選時的題目難度反而下降了許多。

   不過“行測”部分的難度下降了,但策論的難度卻相應上升了許多。

   一天之後,考試結束,和初選時一樣,眾多考生還是對考試結果沒有半點信心,便是宋齊丘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通過。他雖然有才學,但畢竟年紀還小,在閱歷見識上還有些不足,所以這次面對難度較大的策論就有些沒底了。

   考試完畢後,便是閱卷。不過與如今唐朝的科舉閱卷方式不同的是,淮南有兩項新的制度專門用來防止舞弊。

   首先就是彌封制度,也就是在考生考試結束後,由專人將考生試卷上的姓名、籍貫等部分用紙糊起來,再交給考官評判。直到最後統計成績時,才能拆封公布姓名。

   第二個就是謄錄制度,也就為了防止考生在試卷上書寫標記、暗語的問題,在考生交完試卷後,節度使府專門雇請一批人將考卷重新謄錄一遍,再交考官閱卷。

   這兩個制度卻是楊渥參考後世制度定下。等到這兩個步驟完成之後,閱卷才正式開始。

   按照這次科舉的規則,通過這一次複選的考生在接下來的“殿試”中將不再淘汰,隻進行排名,所以這次複選就必須嚴格把關,不能出了岔子。

   好在,這次科舉擔任主考官的兩人中,高勖雖然沒有中過進士,但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擔任這個閱卷的職責自然能夠勝任;至於殷文圭,他乃是正兒八經的唐朝進士,學識淵博,那就更加沒問題了。

   再加上這次前來應試者裡面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書呆子早在初選時就基本被淘汰了,剩下來的反而是那些文采雖然差點,但其他各方面都表現不錯的學子,所以在閱卷時就更加輕松。

   兩天后,五百多份試卷全部都閱卷完畢,高勖二人按照分數高低選出了排名前五十名的答卷,又將接下來五十到八十名的答卷也選出來準備好,再在剩下的考生答卷中將那些策論做得好,但前面“行測”做得不好的答卷,以及策論做得不好,但“行測”做得極好的答卷各選出十份,總共一百分答卷,這才給楊行密送過去。

   “這就是你們選出來的這一批中試考生的答卷嗎?”楊行密將擺在眼前的答卷隨意翻了翻,便笑著說道:“這閱卷之事,孤可不在行,還是讓渥兒來吧!”

   “是!”

   楊渥也沒有客氣,這是淮南第一次科舉取士,即便他再怎麽相信高勖二人的能力和眼光,但這種事情還是要自己親自來才放心一些,所以他又花了一整天時間將二人送過來的這一百份答卷一一閱過,最終才作出決定。

   不得不說,高勖二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楊渥也挑不出什麽問題來,所以他只是對前面五十名答卷中的幾份的排名進行了一些調整,又剔除掉了其中四份,然後在其他五十張答卷中挑選出了四份考卷,放到了這次錄取的名額之中。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科舉楊渥最終隻決定錄取五十人,其余考生全部落榜。

   說起來,一次錄取五十人,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錄取人數較多的。在唐朝,一般按照寧缺毋濫的原則,一科也就錄取個二三十人;即便是歷史上的北宋初年,一科甚至隻錄取十幾人。只是到了後來,科舉錄取的人數才大大增加的。

   楊渥這一次之所以準備錄取五十人,主要還是因為如今南方即將平定,正需要大批人才去治理,這些錄取之人裡面,即便有些能力相對差一點的,但怎麽說也比那些武將擔任地方官強些吧。

   閱卷完畢,開始拆除封條,這時楊行密突然問道:“當初你答應過要讓劉仁規和你族兄楊信二人中試,若是這次他們二人不在你選定的這五十人名單裡面,你打算怎麽做?”

   楊渥一楞,這才想起還有這兩人的事情來,當初他答應過楊行密要讓劉仁規中試,也答應過楊炎要讓楊信中試,更何況,楊渥也希望培養一下楊家族人和姻親的勢力,所以這兩人還真有必要讓他們通過。

   “那就以父親的名義賜予他們同進士出身的身份吧!”楊渥想了想答道。

   “同進士出身?”楊行密點點頭, 這也是個變通的辦法,當即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開始拆封條吧!”

   封條拆開,結果考取第一名的是一個叫做汪台符的人,第二名江夢孫,第三名徐融,居然都是楊渥在歷史上沒怎麽聽說的人。

   不過這三人當初初選的答卷楊渥就非常看好,對他們獲取這一次複選的前三名他也不感到驚訝。

   接下來,宋齊丘第四名,殷崇文第五名,查文徽第六名……

   讓楊行密和楊渥松了口氣的是,劉仁規以第二十三名名列其中,而楊信則排名四十九,這兩人都中試了,也就不需要楊行密專門給他們開後門了。

   總的來說,這一次科舉的結果楊渥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是前面幾名的答卷,不管是“行測”還是後面的策論,都答得非常好,比排名在後面的幾名要強了許多,絕對算得上真正有學之士。

   經過楊行密同意後,第二天,萬眾矚目的淮南科舉錄取名單正式公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