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國江山》第394章處置
金陵城中,武英殿內。

 “荒謬!袁州又不是沒有駐軍,需要他劉崇景從吉州去救援?還說什麽臨機應變,簡直是荒謬!”

 武英殿乃是專門用來商議軍機大事的地方,一般只有得到了楊渥授權的高層人物才有資格進入這裡。

 不過此時的殿中卻充滿著楊渥憤怒的聲音,那怒火,使得外面守衛的侍衛都感到心驚膽戰,不知道楊渥為何會發這麽大的火氣。

 楊渥當初雖然規定在情況緊急的時候可以不需要請示就可以出兵,但如今的吳軍各自都有自己的駐防之地,各有各的任務。

 萍鄉遭到進攻,就應該由袁州的守軍去解圍;吉州出了問題就應該由吉州去解決。

 若是袁州出了問題,吉州的駐軍卻私自出兵去解救,這不是亂了套嗎?以後大家都像劉崇景這般越界出兵,這樣搶功勞,最後整個軍隊也就一團糟了,所謂軍令,所謂制度,還要不要遵守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劉崇景真的有那個本事打勝仗,一舉擊敗楚軍,解除了萍鄉之圍也就罷了,楊渥看在最終結果的份上也就捏著鼻子認了,最多派人去警告他一下,讓他有以後不能再這般胡作非為。

 但他非但沒能擊敗楚軍,更是因為他的戰敗,導致了後續的一連串失利,可以說劉崇景這種行為完全就可以抓起來論罪了。

 最讓楊渥感到惱火的是,劉崇景在兵敗之後沒有一點擔待,反而表現得驚慌失措,直接率領殘兵就返回了永興,甚至都沒有派個信使去向李德誠通報一聲。

 這麽一個將領,當初在攻打洪州時雖然有著不錯的表現,不過如今看來也不過是眼高手低之輩,僥幸取得了一次成功罷了,這一次的失敗也就將他的真實能力顯示出來了。

 當然,楊渥也知道,劉崇景的父親畢竟是劉威,即便只是看在劉威的面子上,楊渥也不好直接將他論罪。

 之前坊間本來就有傳言說楊渥暗中打壓劉威和陶雅二人,如今這些傳言剛剛平息下去,若是楊渥就此將劉崇景論罪,說不定坊間又會有不少流言出現。

 如今劉威已經不掌握兵權了,加上如今的吳國也已經走上了正軌,以楊渥的威望,根本不用擔心劉威造反,所以楊渥反而希望能夠給劉威等追隨楊行密的老臣一個完美的結局。

 此外,劉威剛剛被冊封為宋國公不久,現在顯然也不是對他兒子論罪的好時機;再加上朝中為劉崇景求情的人同樣不少,楊渥也不好太過嚴懲。

 當然,不嚴懲並不代表不做處罰,而且這個處罰還不能低了,必須嚴肅處理,不然制度就崩壞了,軍紀也不會有人遵守了。

 所以在發了很大一通脾氣之後,楊渥最終做出判決。

 首先是李德誠,他遇伏兵敗雖然有萍鄉守軍突然投降的原因在裡面,不過作為一個領兵大將,一點警惕之心都沒有,完全沒有考慮到底敵軍設伏的可能性,這份責任可不能完全推給劉崇景,他自己也必須承擔一部分。

 所以楊渥下令將李德誠的都指揮使職務降為副都指揮使,繼續統領他那一師軍隊,以戴罪立功。

 而對於劉崇景那就不會這麽客氣了,楊渥直接下令罷免劉崇景禁軍指揮使的職務,改為廂軍指揮使。

 別看只是這麽一點細小的差別,但廂軍指揮使基本上就沒有立功出頭的機會了,而且廂軍最高的級別就是指揮使,到了他這個職務,就相當於只能混吃等死一般,前途暗淡。

 既然劉崇景是想要爭奪功勞才擅自出兵的,那麽就讓他今後永遠都無功勞可以建立,這既能警示眾人,又不至於讓人覺得自己在借機打壓劉威,算是較為合適的處置。

 平靜了一下心情後,楊渥沉聲道:“郭崇韜,你立即去告訴劉尚書,就說孤還沒有糊塗。他是他,他兒子是他兒子!他的兒子雖然犯了一點小錯,但這不是他的過錯,孤不會怪罪他的。如今軍情緊急,他作為兵部尚書可不能撂攤子,讓他趕緊回來處理軍務!”

 在此之前,劉威已經上了辭呈向楊渥請罪,並且閉門待罪在家,既然他已經做出這麽一副姿態了,楊渥反而不好再對他發火。

 “臣遵旨!”郭崇韜連忙答道。

 等郭崇韜出去之後,楊渥轉身看向李神福等人道:“馬殷屢次三番與我國為難,甚至多次入侵我國地界,若是不給他一個重重的教訓,他豈不是還要以為自己可以橫行天下了?”

 “孤決定親自統領大軍討伐馬殷,諸位將軍覺得如何?”

 本來按照楊渥的計劃,在一舉吞並江西之後,應該先休整一段時間,然後發兵攻滅福建的王審知,將戰線拉平,同時也能消除側翼的威脅,為接下來集中兵力對付馬殷做準備。

 但是如今楚軍屢次來犯,甚至在嶽州那邊已經兩次擊敗吳軍了,在江西這邊更是先後兩次出兵,上一次的象牙潭之戰雖然以吳軍的勝利而告終,但對楚國的實力卻沒有造成足夠的打擊。

 所以楊渥覺得,在攻打王審知之前有必要先對馬殷發起一次大規模進攻,至少也要給他一個大的教訓,不然將來進攻王審知都有可能遭受掣肘。

 更重要的是,吳國如今剛剛建立,就遇到了這麽一次慘敗,若是不能報復回去,必然將對吳軍的士氣造成重大影響,這才是楊渥決議出兵的根本原因。

 然而,雖然李神福等人都理解楊渥出兵的想法,同時也讚同出兵教訓一下馬殷,但他們卻一致的反對楊渥親征。

 “大王,那馬殷雖然獲得朱溫偽朝冊封為楚王,不過究其根本也不過是大唐武安節度使,與大王的身份相差太遠。大王根本沒必要親自出征,只需要派一員大將出征即可!”李神福當即就勸道。

 “老臣同意魏國公的意見,以馬殷的身份,根本沒必要大王親征!更何況,楚地偏遠,道路崎嶇,而且瘴氣橫行,以大王萬金之軀,不可輕動。老臣願意代大王領兵出征!”老將張訓當即站出來請命。

 一旁周本和李承嗣見狀也都站出來向楊渥請命道:“臣也願意代大王領兵出征!”

 要知道楊渥如今的身份可不比之前,之前他雖然也是吳王,但畢竟還沒有建國,但如今正式建國之後,他的地位就相當於天子了,哪有天子動不動就親自領兵出征的?

 這就像唐太宗,他在發動玄武門之變登基稱帝之前,可是經常領兵出征,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首功;但在登基之後,他就一直坐鎮長安,很少親自領兵出征。

 這固然是因為那時候天下已經基本平定了,但同樣也是因為李世民的身份已經不同了。

 楊渥現在的情況也差不多,或許像將來北伐或者滅亡馬殷的最後一戰這種重大軍事行動,還需要楊渥親自出征,但如今不過是一次教訓馬殷的小規模行動,那就沒必要讓楊渥親自出征了。

 更何況,若是楊渥每次都親自領兵,那麽他們這些大將還有多少立功的機會?

 李承嗣、周本二人如今可是都想著將自己的郡公升級為國公,自然要盡量多的立功才行。

 楊渥當然也明白他們的想法,在他們的一致反對下,最終還是打消了親征的打算。

 “魏國公,你是樞密使,盡快擬定一份出兵方案來吧!這一次出兵教訓馬殷,至少也要奪取一到兩州之地才行,孤準許動用三到四個軍的兵力,一定要打好這一仗!”楊渥最終決定。

 至於領兵的將領,楊渥暫時卻沒有明說。

 這一次既然是出動三到四個軍的大規模行動,而楊渥又不親自領兵,那麽就必然需要任命一個大都督。

 按照與楊渥作出的規定,如今吳國有資格擔任大都督之位的只有張訓、周本、王茂章和李承嗣這四人。

 不過張訓如今年老多病,顯然不適合上戰場;剩下的王茂章、周本和李承嗣三人之中,楊渥暫時還沒想好讓誰領兵出征。

 “對了, 這次對馬殷的戰事,可不要忘了虔州的盧光稠。必須派人去給盧光稠傳令,讓他也要派兵出征!既然投降了孤,怎麽能讓他一點力氣都不出呢?”

 當初盧光稠上表依附吳國,楊渥在嚴可求的建議下最終同意了,不過卻要求盧光稠或者譚全播親自去廣陵覲見。

 後來盧光稠和譚全播二人卻以年老多病,難以行遠路為理由,最終只派了盧光稠的兒子前來朝見。

 他這個理由倒也充足,讓楊渥無話可說,最終只能認可了由他長子代替來覲見的請求。

 既然盧光稠和譚全播二人不來廣陵,楊渥自然沒必要將盧光稠的長子子扣押。

 一來沒有多少用處,二來楊渥還指望將來盧光稠的幾個兒子發生內亂,若是將他長子扣押了,將來說不定虔州就沒有內亂了。

 不過這一次,楊渥再次下達命令要求虔州出兵,不知道二人又會如何應對。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