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國江山》第392章劉崇景的冒險
武義元年七月,楚王馬殷見吳國因全軍調換駐地而出現了一定混亂的時機,以大將王環領兵兩萬攻打萍鄉縣。

 萍鄉乃是袁州下設的一個縣,與湖南的領地交界,乃是吳國與楚國對峙的最前沿。

 去年象牙潭之戰後,大獲全勝的吳軍趁勝大舉進攻,在短時間內就席卷了除虔州之外的整個江西之地,各方勢力紛紛棄城而逃,不敢抵擋。

 萍鄉就是在那時候落入吳國手中的,並且作為最前線,在平時都有一千禁軍和三千廂軍駐守。

 然而這一次的吳國各軍調換的過程中,雖說劉信統領的右鎮國軍已經抵達了江西,不過派駐萍鄉的一千禁軍此時卻尚未到位。

 這樣一來,此時的萍鄉城中就只有三千戰力不怎麽強大的廂軍駐守,面對兵力是他們十倍的楚軍進攻,頓時就陷入巨大的危急之中。

 消息傳開之後,駐守袁州的禁軍將領都指揮使李德誠當即就開始為救援萍鄉做準備。

 不過如今隨著吳國的建立,各項制度都開始走向正軌,各地將領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意出兵與敵軍交戰了。

 雖然按照楊渥制定的規定,在戰時,如果情況緊急,當地駐軍可以在沒有得到上級允許的情況下便出兵與敵軍交戰。

 不過在戰後卻需要匯報當時出兵的理由和經過等,並且會受到詳細的審查,以免出現有將領無故擅自動用軍隊的情況。

 若是一般的將領,在此時肯定就會按照這條規定先出兵增援萍鄉,解除當地的危急之後再向右鎮國軍都督劉信匯報;然而李德誠這人卻是為人有些刻板,到了此時也不知變通,堅持要先派人去洪州向劉信匯報並得到允許之後才能出兵。

 當然,李德誠雖然刻板,卻並非不知輕重的人,他一方面派人去洪州匯報,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做著準備,只等劉信那邊允許之後便可以立即出兵。

 同時按照他的估計,萍鄉的局勢雖然緊急,但只要當地守軍應對得當,堅守十天時間應該沒有問題。

 而十天時間,足夠他在得到洪州那邊的允許後出兵抵達萍鄉了。

 然而讓李德誠意想不到的是,當他還在袁州城中等待洪州那邊的消息時,另外一位禁軍將領卻是已經離開他的駐地開始救援萍鄉了。

 永興縣外,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指揮使,並且統領三千禁軍的劉崇景,臉上帶著輕松的笑意對他的好友、同樣已經是指揮使的陶敬昭說道:“陶兄何必擔憂?小弟此次出兵,雖說是沒有得到允許的,但只要能夠打勝仗,能夠迅速解除萍鄉之圍,想必大王也不會怪罪,反而會下令嘉獎吧!”

 劉崇景乃是剛剛被冊封為宋國公的劉威的長子,而陶敬昭則是剛剛被冊封為鄭國公的陶雅的長子。

 陶雅和劉威二人,因為有相似的背.景和相似的經歷,不僅當初同時被加封為巡撫,後來的幾次調動同樣是差不多的,就連最後得到的封爵都差不多,這麽多的相似之處,使得吳國眾人往往將二人聯系在一起。

 而劉威和陶雅二人也的確關系親近,在很多時候都是同進同退,這就使得他們的下一代劉崇景和陶敬昭二人也保持了極好的關系。

 不過與陶敬昭不同的是,劉崇景對於自家父親如今隻獲得了只能傳承到侯爵後才轉為世襲罔替爵位而感到不滿意,心中總是想著將他父親的爵位變成像李神福的魏國公那樣的世襲罔替的爵位。

 他知道到了如今,他的父親基本上已經沒有了繼續領兵打仗的可能,所以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就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建立戰功。

 當他建立的功勞足夠多時,即便楊渥就像某些傳言中說的那樣,對他的父親極為忌憚,但那時候也不得不將他的爵位提升到能夠世襲罔替的國公。

 然而,按照劉信的部屬,劉崇景的駐地永興縣,隸屬於吉州,應該是用來防備吉州這邊可能遇到的敵人,尤其是虔州盧光稠那邊可能出現的變亂。

 所以這次萍鄉遭到楚軍進攻,按理來說劉崇景是不能在沒有得到上級允許的情況下擅自離開自己的駐地去增援鄰州的萍鄉的;袁州那邊的軍務就應該由袁州那邊的駐軍來完成。

 不過,即便是楊渥規定的那條可以先行動後匯報的特例中,也沒有提到劉崇景的如今的做法是否是屬於“有足夠理由”。

 也就是說,立功心切的劉崇景此時打了一個擦邊球。

 陶敬昭對他的做法自然感到擔憂,覺得他這麽做即便是獲勝也未必有功,反而可能讓楊渥感到反感;而一旦他戰敗,那就一定是有過錯。

 這般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何苦去做呢?

 此外,在陶敬昭的心中一直還有個從來沒有告訴過他人的隱憂。

 當初坊間關於他父親陶雅和劉崇景的父親劉威二人的一些傳言,在陶敬昭看來未必就是空穴來風。

 當初楊渥將兩人一個調為淮北巡撫,一個調為漣水巡撫,或許還真有可能是在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在剝奪二人手中的權利。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劉崇景越是這麽積極的想要建功立業,反而越是會讓楊渥感到忌憚;反而不如像他一樣,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既不落後於人,同樣也不輕易出頭。

 如此既能讓楊渥放心,同時又不至於墮了他父親的威名。

 陶敬昭將自己的想法一點一點的告訴劉崇景,苦口婆心的勸說著讓他不要出兵;當然,他心中的那份隱憂卻是只能深藏在心中,不會告訴任何人的。

 可惜他的一片好心最終得到的卻是一陣不陰不陽的譏諷,劉崇景冷笑說道:“陶兄何必再勸?還是說,陶兄擔心在下建立功績,將來爵位和職務都超過你?”

 “對了,在下都差點忘了,當初你們九個人可是被大王選進新軍裡面大力培養過的,乃是大王的親信!怪不得陶兄不急著立功,原來是有大王在身後支持啊!”

 當一個人走入某個極端時,他看任何事情都會看出問題來,此時的劉崇景無疑就是這種情況。

 陶敬昭被他的話氣得半晌說不出話,最終只能歎息而去。

 “希望劉兄能夠一舉建功,實現擊潰楚軍吧!”

 ……

 拒絕了陶敬昭的勸說後,劉崇景當即統領麾下三千禁軍出發,目標直至被楚軍圍困的萍鄉。

 劉崇景的成名之戰,乃是兩年前隨秦裴攻取洪州時的那場夜襲。

 當時秦裴命他負責在夜間領兵依然劉楚的軍隊,不想劉楚也在那天晚上派人來襲擾吳軍,結果雙方在夜間發生了一場混戰。

 混戰之後,劉崇景十分大膽的冒充為洪州軍隊,甚至跟在敵軍的身後順利混入敵營,並且在敵營中大肆製造混亂,為秦裴一舉攻破敵營創造了機會。

 那次優異的表現,使得劉崇景名聲大震,在年輕一輩將領中的威望大增,儼然是年輕將領中的領軍人物。

 這一次出兵萍鄉,他麾下的吳軍只有三千人,即便是加上萍鄉城中的三千廂軍,也不過是六千人,而楚軍卻有兩萬!

 雖然劉崇景相信楚軍的戰力肯定比不上吳軍的禁軍,不過敵軍畢竟兵力遠遠超過吳軍,所以要用正常的辦法,想要一舉擊敗楚軍是沒有可能的。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辦法,第一個是趁著敵軍不備,迅速突入城中,與城內守軍匯合,然後堅守等待後續的援軍到來。

 這種辦法相對穩妥,而且因為他們不是從袁州過去的,而是從吉州這邊增援的,所以能敵軍的對這個方向的戒備應該相對較少,最終與城中守軍匯合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不過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被楚軍圍困在萍鄉城中,即便後續援軍抵達,並且擊退了楚軍,但劉崇景本人的功勞就不會很大。

 以他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怎麽可能甘心選擇這種辦法呢?那還不如像陶敬昭說的那樣不出兵。

 所以劉崇景準備實行的是第二套方案:冒險突襲敵軍,以尋求一舉擊潰全部敵軍的可能!

 以三千吳軍,想要一舉擊潰兩萬楚軍,這麽瘋狂的計劃如果真的成功了,那麽劉崇景想不成名都很難。

 而且若是真的能立下這麽大的功績,想必他之前擅自出兵的罪行也就無關緊要了吧?

 “要麽不做,要麽就做得最好!”劉崇景暗自為自己打氣。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