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理上講,不論是吳還是晉都是朱溫的大敵,這兩方不僅有著強大的實力,而且還有著各自的優勢。
不過就目前來看,相比於已經成了氣候的吳國,剛剛複興起來的晉國似乎更容易打壓一些。
所以不少人主張不但不應該救楚,反而應該盡量與吳國達成真正的和解,以避免兩線作戰,先集中兵力對付晉國。
然而,這種觀點雖然讚同的人有不少,不過在根本上就有些難以實現:楊渥始終打著討伐朱溫,複興大唐的旗號,他會答應與梁議和嗎?
不僅如此,上次楊渥與朱溫和解,朱溫答應了楊渥不少條件,但後來卻在聽說楊行密病逝後立即就毀約了。
有了上次的教訓,要和楊渥和解就更加沒有希望了。
商議來商議去,眾人終於還是達成了共識:既然議和難以實現,雙方還是要繼續為敵,那麽就只能救援楚了。
“傳令給楊師厚,命他領兵五萬,會同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出兵救援楚王馬殷!”朱溫最終下令道。
下朝之後,眾臣已經先後離去,只有敬翔卻是留了下來。
“敬先生有什麽要對朕說的嗎?”朱溫雖然已經當上了皇帝,不過對於敬翔這個老臣還是依舊很客氣。
“陛下,之前眾臣提到與楊渥議和之時,臣仔細想過,似乎與楊渥議和也並非沒有機會!陛下不妨派人去嘗試一二,或許還真能達成一個和約!”
“什麽?你是說楊渥還願意與朕議和?你可是想到了什麽?”朱溫頓時愣住了,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
“陛下,以臣之見,或許要與楊渥達成真正的和議有難度,不過若是隻與楊渥達成一定的默契,這應該能辦到!”
“達成一定的默契?你是說,朕與楊渥,雖然表面上不議和,但實際上卻雙方罷兵?”朱溫皺眉問道:“這自然也是一種辦法,不過你為什麽會有這種判斷呢?”
“臣之所以這麽判斷,是因為臣覺得如今楊渥的首要目標乃是統一南方;在南方一統之前,楊渥並不打算與我國展開生死大戰,這從他前段時間只派李承嗣率領少量兵力偷襲潁州,卻沒有進一步趁火打劫的舉動可以看出一二。”
“他現在一心想著統一南方,而對於北方,他的目標應該是維持如今的局勢,避免人任何一方太過強大。如今我國聲勢大不如前,又遇到李存勖、李茂貞等各路敵人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陛下派人去和楊渥達成默契,雙方互不干涉,想必他會同意的。”敬翔分析道。
朱溫不由得皺起了眉,敬翔所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今楊渥想要統一南方,而朱溫想要先擺平北方的挑戰,避免兩線作戰;若是雙方能夠達成默契,互不干擾,這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尤其是對朱溫來說,應對李存勖的挑戰就有些讓他頭痛了,若是楊渥還時不時的起兵北伐,那到時候朱溫就算有三頭六臂,只怕也難以擋住各路圍攻的敵軍。
“你說的有些道理,只是這樣一來,朕豈不是要放棄楚王馬殷了?而且等到楊渥真的統一南方了,到時候他的實力肯定會進一步提升,那時候他再北伐,朕就更加難以抵擋了!”
敬翔苦笑道:“即便大王想要拖延那楊渥統一南方的步伐,又能拖延多久呢?這一次楊渥還只是起兵八萬討伐楚王,聽說他建立吳國之後,兵力又進一步增加,只怕下一次他再討伐馬殷,出動的兵力就不只是八萬人了,再加上他還能聯絡李存勖出兵牽製我軍,到時候陛下還能阻止他消滅馬殷嗎?”
朱溫聽了不由得一陣沉默,李存勖的力量在逐漸恢復,說是不加以打壓,只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能不斷出兵挑戰梁軍了。
而楊渥甚至不需要故意去聯絡李存勖,只要等李存勖大舉進攻梁國時,他就能放心下來出兵攻楚了。
所以救援馬殷也不是長久之計,還不如與楊渥達成和解,先集中兵力應對李存勖的挑戰;若是能在楊渥統一南方之前,將李存勖再次壓製下去,那麽梁國還有與各方勢力周旋的實力。
想到這,朱溫不由有些動心起來。
“敬先生,既然你覺得有可能與楊渥達成和解,那麽之前在朝議上沒有提出來呢?”
“陛下,這一次讓楊師厚去救馬殷,不僅有必要,而且還要做好,要讓楊渥明白,若是陛下一心要保住馬殷的話,他要統一南方就會遇到麻煩,只有如此他才願意與陛下達成和解!”敬翔解釋道。
朱溫點點頭,心中頓時有了考量。
不久,朱溫下令,給楊師厚調撥的兵力,由五萬人增加到八萬人,再加上高季昌的軍隊,總兵力將達到十萬以上,想來要為馬殷解圍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
湖南這邊,許德勳和秦彥輝二人雖然成功將軍隊從嶽州帶回了潭州,不過一路上連遭打擊,損失極大。
到了潭州以後,士兵們不僅極為疲憊,同時士氣極為低落。
而吳軍一方,王茂章在成功擊敗楊定真留下來斷後的一萬軍隊後,他估計想要再追上楚軍已經很難,接下來他要面臨的就是應該去與李承嗣匯合一同進攻潭州,還是回去攻破嶽州的選擇了。
“大都督,雖說如今李大都督與您的爵位、官職都是一個層級的,不過若提到威望,只怕您還是比不上李大都督!”
“若是您選擇去潭州的話,到時候只怕您還得聽從李大都督的指揮。即便是攻破了潭州,那首功也是李大都督的;而您若是率領大軍獨自攻破嶽州,這首功還不就是您一個人的?”面對王茂章的詢問,朱虔佑小聲的勸道。
軍中自然存在派系,朱虔佑作為王茂章的心腹將領,自然是要為他作考慮。
如今的形勢,嶽州那邊敵軍留守的兵力已經不多,以王茂章手中的兵力,不需要李承嗣幫忙就可以攻破嶽州,獲取首功。
王茂章聽了連連點頭,他所擔心的同樣是這一點。
另外,楊渥在戰前給他們分配的任務就是讓他攻打嶽州,讓李承嗣攻打潭州,如今他不過是按照楊渥的吩咐來,誰也沒法說他是爭奪功勞,不顧大局。
當即,王茂章顧不得等候潭州那邊的消息,率領大軍返回嶽州。
而潭州這邊,得知王茂章沒有來與他匯合,而是獨自回去攻打嶽州後,李承嗣僅僅是不以為意的笑了笑,就繼續部署軍務去了。
與更加心急於獲取功勞的王茂章不同,李承嗣雖說平時在吳軍之中非常低調,不過這不代表他就是一個不知道搶功勞笨人。
在他看來,以楊渥的英明和對軍事的了解,自然會知道這場戰爭中每個人的表現。
王茂章心急著去攻破嶽州,這本身並沒有錯,在潭州不知道能否攻破的情況下,先攻佔嶽州,保證整個戰局的優勢,這是一種穩妥的選擇。
不過王茂章做出這一決定中所夾帶的私心,只怕也難以逃出楊渥的眼光。
所以王茂章即便獲得了首功,但在楊渥的心中只怕也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李承嗣即便沒有獨自攻取一州的功勞,不過他牽製了大量的楚軍,為王茂章攻佔嶽州做出的重要貢獻,楊渥肯定也不會忘記。
所以李承嗣沒必要為王茂章的做法感到擔心。
當然,雖說沒有了王茂章的幫助,但李承嗣還是想嘗試一下攻城,至少也要做一番試探才行。
十二月十二日,王茂章一舉攻破嶽州,俘虜敵軍六千余,抓獲楚軍嶽州守將苑玫。
十三日,梁軍大將楊師厚率領八萬大軍抵達江陵,並與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的兩萬大軍匯合,從江陵東進,目標直指鄂州。
鄂州雖然有兩萬余廂軍防守,不過這些廂軍來自於不同的州縣,難以統一指揮,又缺乏訓練,若是用來抵擋少量梁軍的進攻還沒有問題,但對付由名將楊師厚統領的十萬梁軍,這顯然是不夠的。
所以在得知消息之後,王茂章不敢怠慢,當即留下部分兵力守嶽州,匆匆從嶽州出發回救鄂州。
然而這一次王茂章的行動完全被楊師厚所預料到, 他提前設下伏兵,在蒲圻大敗吳軍。
關鍵時候,朱思勍領兵奮戰,終於擊退敵軍的進攻。
經過這次敗仗之後,吳軍士氣低迷,再加上征戰已久,士兵們都有厭戰之心,所以王茂章駐守在蒲圻城中,牽製梁軍的行動,卻不再與梁軍交戰。
而獲得勝利的楊師厚雖說兵力眾多,但面對吳軍的堅守,想要攻破城池卻也困難。
所以楊師厚當即留下高季昌領兵五萬與王茂章對峙,他親自南下包圍嶽州,以救援馬殷。
潭州方面,李承嗣得知王茂章兵敗,而楊師厚即將趕到的消息後,當即明白自己想要獨自拿下潭州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十二月下旬,李承嗣在大肆搶掠一番後,從潭州撤兵,命劉信退守江西,他自己則北上救援嶽州。
至此,這場對楚王馬殷的討伐戰隨著吳軍的撤退而暫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