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楊渥臉色變得陰沉的,不是別的原因,而是那幾個羽林軍士兵在抱怨他們的待遇太低了!
在那幾個羽林軍軍官模樣的人口中,他話裡話外都在抱怨說金陵物價太高,他們的那點薪酬,連養家糊口都只能勉強。
說實話,羽林軍的待遇在全軍中已經是最高的,比普通禁軍的待遇要高出不少,比那些廂軍士兵的待遇就要高更多了;再加上這幾人都是軍官,若是連他們的薪酬都只能勉強養家糊口,那麽其他普通士兵的待遇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楊渥並不是認為有人克扣了這些人的糧餉。
要知道羽林軍就是楊渥的親軍,其待遇本來就很高,又長期駐守金陵,負責保衛王宮。
在他的眼皮底下,誰有那麽大的膽子敢克扣羽林軍將士的糧餉,不想活了嗎?
不光是羽林軍,對於普通禁軍將士的糧餉發放,同樣是楊渥極為重視的問題,樞密院、兵部、都察院等部門都在重點盯著這個環節,為的就是防止軍隊的腐化,避免這些問題造成軍隊士氣低下。
楊渥覺得,在三個部門同時盯著的情況下,克扣軍餉的問題即便還有,也應該不大。
更何況,如今吳國的風氣還算不錯的,經過楊渥的大力整治之後,那些依靠喝兵血的手段撈錢的應該是不多的。
楊渥之所以臉色不好,最主要的還是覺得如今將士們的糧餉標準的確有些過低了,而這麽重要的問題他居然一直忽視了!
想一想,連待遇最高的羽林軍將士都在抱怨,那麽其他普通禁軍士兵的想法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時代的軍隊基本都是用的募兵製,士兵基本都是自願當兵的,不過軍隊給的募兵費用其實並不高。
除了在應募之時會發放一定的安置費以外,將士們平時還有少量的口糧發放,此外在臨戰之前或者打了勝仗之後,一般還會發放一定的賞賜,受傷或者陣亡士兵會有一定的撫恤。
不過總得來說,這些待遇都不算高。
其中像安置費和賞賜以及撫恤等,這些都不是經常發放的,而且每次發放的糧餉數目也不多,遠遠不足以代替平時的開支。
對士兵來說,他們最主要的薪酬還是平時按月發放的口糧。
當初楊渥剛進入軍隊時,他是有楊行密在背後大力支持,所以他有足夠的財力來維持麾下士兵的較高待遇,並且給那些受傷或者陣亡將士較高的撫恤。
有充足的財力作為支撐,所以楊渥才能迅速建立一支戰力強大的精銳之師。
但他的這套高標準顯然不能推廣到其他軍隊去,淮南也不可能有那個財力對全軍維持那麽高的待遇標準。
如今的標準,一個最普通的禁軍士兵,他每個月的實際得到的口糧,也就是大概一百斤米左右。
一百斤米看起來有很多,似乎養活幾個人口都不成問題。
但實際上,這個時代的人除了米以外,很少有其他食物來補充,這就導致士兵們需要吃更多的米來維持平常的消耗。
尤其是對訓練較為嚴格的禁軍士兵來說,他們對體能的消耗自然更多,所以一百斤口糧差不多只夠士兵自己的消耗,基本上沒有什麽多余的口糧。
但是士兵不可能只有自己一個人,他們還有其他家人需要供養,此外他們還要穿衣服,還要住房子,還要其他的生活必須品要購買等等。
在過去,天下動蕩,百姓生活困苦,朝不保夕的時候,許多人當兵的要求自然很低,只要軍隊能夠保證他們有口飯吃,能讓他們活下去就行了。
所以那時候即便募兵的待遇很低也沒關系,
依舊源源不斷的有人上趕著的來參軍。但如今,隨著兩浙和江西的並入,各地秩序得到恢復,生產得到發展,百姓的生活條件也提高了不少,但士兵們的待遇卻絲毫沒有提高。
更何況,在過去軍紀不嚴的時代,將士們打仗時還能通過劫掠的方式來獲取財物,但現在隨著楊渥的三令五申,禁軍的軍紀更加嚴明,早就禁止了他們劫掠百姓的行為。
沒有了這項收入後,再加上平時的收入又不高,士兵們有所抱怨也就不足為奇了。
楊渥放下手中的酒杯,皺眉思考起來。
他記得歷史上李存勖之所以在登上皇位沒多久就因為手下將士們的叛亂而被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他登基之後,那些隨著他打天下的士兵們卻依舊生活困頓,沒得到多少好處。
甚至於,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停止,士兵們又失去了通過打仗獲得賞賜和劫掠的收入途徑,生活更加困頓,這使得他們心中的不滿不斷積累,最終爆發出來,結果就要了李存勖的性命。
如今吳軍禁軍的待遇同樣有些過低,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若是不迅速改變這個狀況,只怕輕則會影響到禁軍將士們的士氣,重則說不定會出現兵變的事情。
只是,提高將士們的待遇也就意味著增加了財政負擔,如今的吳國到底能不能支撐起給將士們的加薪呢?
要知道去年吳國建國之後,不僅一次性增加了六萬禁軍,同時因為各種封官加爵,供養百官的開支也大幅度增加,這些都使得之前還顯得盈余很多的財政,一下子又變得緊張起來。
若是在這個時候再給將士們提高待遇,財政負擔就會更大,只怕到時候不僅沒有盈余,還會出現赤字。
畢竟禁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之眾,即便每個人隻增加一點點薪酬,對整個國家的財政都會帶來不小的壓力。
此外,禁軍的待遇增加的話,那麽廂軍的待遇是不是也要增加呢?
若是隻增加禁軍的待遇,那些廂軍將士肯定會有不滿。
這樣一來,需要增加的支出就更多了。
一旁,李承嗣同樣想到了這些問題,不過這裡顯然不是商議這種事情的地方,所以他並沒有說什麽。
匆匆吃過飯後,楊渥一行人立即回到宮中,並將戶部尚書駱知祥招了過來。
“大王是說,想要提高禁軍將士的待遇標準?這件事只怕有難度啊!”駱知祥聽了楊渥的話後卻是面有難色。
“有什麽難度?你剛才不是說每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有一百萬貫左右的盈余嗎?將其中的八十萬貫用來改善禁軍將士的待遇,每個人每年平均都能獲得四貫,這難道也做不到嗎?”楊渥大聲問道。
他剛剛將駱知祥召來,就向他詢問了如今的財政狀況,得知每年大概還能有一百萬貫的盈余,所以決定將其中八十萬貫用來提高將士們的待遇。
在他看來,給將士們增加的薪酬並不一定要增加多少,但一定要增加,這可以給將士們希望,讓他們知道國家並非忘了他們,而是暫時財政困難,等以後一定會繼續增加的。
當然,若是增加得太多同樣不好,一來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負擔,使得財政難以承受;二來也會使得將士們生活安逸,從而減少了他們衝鋒陷陣的動力。
而一個士兵平均一年增加四貫錢的話,相當於一個月大約增加三百文左右。
按照目前的市價,三百文錢基本上能夠買到一百斤口糧,供養一兩個家人的話已經勉強足夠了。
至於剩下的缺口, 就只能等以後再提高了。
至於廂軍將士,楊渥覺得可以逐漸將廂軍改為征召兵,也就是讓百姓輪流服兵役,以減少財政支出。
反正這些廂軍也隻擔任次要的任務,即便士氣低一些,訓練程度差一點也沒有什麽大的壞處。
駱知祥連忙勸道:“大王,剛剛說的一百萬貫盈余,那是說的大王不打仗,而且又沒有其他突發事件需要用錢的時候才有的盈余。若是大王還要興兵打仗,這多出來的一百萬那就剩不了多少了。”
“大王,若是真的按照你的標準來,再加上大王幾乎年年征戰,耗費極多,到時候只怕就要像當年剿滅錢鏐時那樣年年舉債了!”
“年年舉債?就算年年舉債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只要能年年打勝仗,孤相信這些都不是問題!”楊渥以極為堅定的語氣說道。
增加將士們的待遇,這在楊渥看來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再拖延下去,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即便他已經將事情的重要性告訴了駱知祥,但駱知祥依舊是堅決的反對。
他同樣以極大的聲音回應道:“大王,如今可不比當年了,那時候國家草創,又是消滅錢鏐的關鍵時候,所以年年舉債也沒什麽,只要熬過了那幾年,後面就會好過許多!但如今大王已經立國,若是還像以前那樣,府庫年年空虛,年年依靠借債度日,那是會出大問題的!臣堅決反對大王的決定!”
“你……”楊渥頓時氣急,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當著他的面反對他,自然讓他有些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