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國江山》第591章入城
經歷了這一場大敗以後,人心惶惶的梁軍別說是再次南下主動去找吳軍的麻煩,能不能堅守住自身的防線恐怕都成問題。

 若是吳軍此時立即出兵北伐,再加上河北那邊晉軍即將南下,只怕梁國真的有滅國的危機。

 即便是吳軍不立即北伐,但只要吳軍的威懾還在,那麽梁國就不得不留下大量軍隊在這裡駐守,這對於即將到來的晉梁大戰顯然不利。

 “暫時與吳軍議和,集中力量先抵擋晉軍!”不知為何,這個當初就有的想法,此時浮現在牛存節心頭,讓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上書給朱友貞。

 當然,此時最先要處理的還是當前的局勢,而不是戰後的議和之事。

 一提到目前的局勢,眾將一個個都憂心忡忡,卻一點好辦法都想不出來,一時間中軍營帳裡面氣氛極為凝重。

 見此情形,賀瑰勉強笑了笑,改變話題道:“說起來,不知諸位將軍注意到沒有,這一次吳軍的騎兵突襲時極為迅猛,他們坐下的戰馬也很強健,看上去與當初那支騎兵的戰馬已經有了極大的不同。難道說吳軍有別的辦法搞到了大量的戰馬?”

 被賀瑰這麽一說,眾將紛紛回憶起來。

 “的確,之前本將就在奇怪,敵軍進攻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按理說,吳軍身處南方,難以獲得優質的戰馬,最多就是用那些劣馬湊合一下。所以他們的騎兵突擊時應該不會這麽迅猛才是。但被你這麽一說,本將也覺得這裡面還真有些奇怪之處。”牛存節出言附和道。

 不管是統治了河北、河東的晉國勢力,還是位於關中西北的李茂貞,他們都將戰馬視作最重要的資源,不僅極力限制戰馬的貿易,更是想方設法的阻止梁軍獲得戰馬。

 這樣一來,身處中原的梁國很難獲得優質的戰馬,只能通過其他途徑少量獲得一些;但梁國的騎兵劣勢卻是難以改變。

 連梁國都是如此情形,按理說偏居江南的吳國情況應該更加糟糕才對。

 當初李承嗣、朱瑾、史儼三人南下投靠楊行密時,給淮南帶去了一支強大的沙陀騎兵,並且在不久之後的清口一戰中起了重大作用,極大的提高了淮南軍的戰鬥力。

 不過這麽多年下來,當初那一批騎兵的戰馬肯定早就老弱得不堪征戰了才對,吳軍要想維持騎兵的規模,就只能通過其他途徑重新獲得足夠的戰馬。

 但問題是,在梁國都難以得到足夠戰馬的情況下,吳軍又是從哪裡得到足夠戰馬的呢?而且從今日的情況來看,敵軍騎兵的戰馬還是用的極為優質的戰馬,馬的力量和速度都屬上乘,比梁軍的騎兵戰馬都要強一些,都快趕得上晉軍騎兵了。

 這個情況足以說明吳國應該是有著其他途徑大規模獲取戰馬。

 “必須想辦法搞清楚這裡面的原因!”牛存節很快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梁軍與晉軍交戰,為什麽總是落在下風?說到底就是因為騎兵的缺失,讓晉軍能夠把握住戰場的節奏,選擇對他們更加有利的戰場,並且隨時都有機會突襲梁軍。

 正是有這個優勢,晉軍在這幾年的一場場大戰中接連取得勝利,將梁軍打得潰不成軍。

 若是梁軍也能解決戰馬的問題,像晉軍一樣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那麽接下來的大戰裡,梁軍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被動。

 眾將心思閃動,都在猜測著吳軍戰馬的來源。

 有的認為吳國應該是從海上與契丹人“勾搭”上了,所以才能從契丹人那裡得到足夠戰馬。

 有的則認為吳國的戰馬來源於海外,聽說遠在西方有一個大食國,那裡同樣盛產馬匹,而且有海路與南方聯通,或許吳國戰馬是從那裡獲得的。

 當然,也有人說吳國是自己在南方開設牧場養馬,通過自給自足的方式來保障戰馬的供應。

 不管是哪種猜測,眾將心中都是一片羨慕之色。

 從海外獲得戰馬,這一點梁國在先天上就處於劣勢,畢竟北方人不擅長航海,到了海上只怕都會成為旱鴨子,更別說長期在海上跑。

 而若是通過自己養馬,這對梁國來說就更加難以實現了,畢竟中原各地的開發程度極高,各州的空地都被用作農田,除非毀掉大批農田來開設馬場,否則這個辦法就只能是一個設想。

 此外,現在養馬只怕也來不及,至少在短時間內難以奏效。

 當然,剛才所討論的這些還是給了牛存節極大的靈感,讓他想到了幾條需要立即去做得事情。

 第一點自然是上書朝廷建議與吳國議和之事;目前的局勢,與吳國議和這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第二點則是與契丹人加深聯絡。

 契丹人身處北方,時常南下劫掠,當初劉守光統領幽州的時候,就要時不時的面對契丹人的攻擊;如今晉國佔領幽州,只怕契丹人的劫掠目標就要變成晉國了。

 到時候兩方之間的衝突勢不可免。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牛存節可沒有什麽“與契丹人勾結有失民族大義”的想法,這個時代的人對於所謂胡人和漢人的分別看得並不是那麽重,否則李克用、李存勖這對沙陀人父子也不會被看做大唐的繼承者了。

 與契丹聯合對付晉國,這就是牛存節想到的另一個重要措施。

 此外,雖然北方人並不善於航海,但偶爾在海上航行也沒有問題,或許通過海上途徑與契丹人交易馬匹,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

 當梁軍眾將在商議著軍情,為接下來的局勢而憂心忡忡,並且時刻擔心吳國會趁機北伐之時,楊渥卻果斷的放棄了立即北伐的打算,甚至連眾將提出的趁機北上劫掠的提議都拒絕了。

 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為楊渥的心態已經變了。

 對他來說,北方與梁國的戰事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的主要任務一個是消滅嶺南的割據勢力,將南方徹底統一起來;另一個就是繼續積蓄力量,為將來的北伐大戰做準備。

 而之所以拒絕了眾將的提議,主要是因為他現在已經將中原的那些百姓當做了自己的百姓。

 或許在九年前淮南第一次北伐時,那時候淮南雖然消滅了兩浙的錢鏐,不過距離統一南方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至於北伐中原,那更是停留在口號之中,實際上難以實行。

 所以那時候楊渥北伐,在攻取宿州的同時,也下令各部大肆掠奪人口等。

 不過現在的吳國即將一統南方,出兵北伐的時間也就在幾年之內,中原的那些百姓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吳國的百姓。

 在這種情況下,楊渥爭取中原百姓的民心都來不及,怎麽可能同意各部將士去搶掠?

 果斷拒絕了眾將的提議後,楊渥沒有立即返回金陵,而是下令轉道前往徐州。

 徐州之地極為重要,在楊渥的規劃裡面,這裡將是吳國北伐的重要前進基地;到時候北伐軍不僅將從這裡出兵,而且各種軍械物資也會囤積在這裡。

 所以在返回金陵之前,他當然要親自前往徐州,對留守徐州的事情做好安排。

 不久之後,楊渥抵達徐州。

 目前新任命的徐州刺史是以前的歙州刺史陳知新,此人不僅在治理地方上有著不錯的表現,而且在軍務上也有一定的了解,用他來掌管徐州最為合適。

 至於駐守徐州的軍隊則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自然是王綰統領的右鎮武軍;在奪取徐州之後,楊渥就下令將右鎮武軍的駐地遷移到這裡來。

 除了王綰外,駐守徐州的另一個部分就是康懷貞統領的效義軍,包括從徐州降軍中挑選出來的由蔣殷的侄兒蔣權統領的五千士兵,以及由王儼儔統領的另外五千人。

 整個徐州的駐軍多達兩萬人,以王綰為主,康懷貞為輔,負責保證徐州以及周邊的宿州的安全。

 此外還有少量的廂軍負責城中的治安等。

 到達徐州後,陳知新等人早已經在城外相迎。

 楊渥命大軍在城外扎營,他自己則在侍衛的護衛下入城。

 “徐州果然是一座大城,即便過去南北分裂, 使得徐州成為一座邊城,但這裡的繁盛程度依舊不比江南許多重要城池要差。”看著街道兩旁如林的酒肆店鋪,楊渥不由得心中感歎。

 這樣一座大城,又有京杭大運河從這裡穿過,將來北伐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將船隻開到這裡來,並且沿著運河一路北上,直接進入黃河。

 當然,有部分地區的水道因為常年沒有疏通,如今早就淤堵了;不過只要經過疏通,將來吳軍北伐的物資調運就能方便許多。

 甚至吳國的水軍都能沿著運河北上,伴隨吳軍主力作戰,這對吳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優勢。

 楊渥騎在馬上,一邊想著將來的安排,一邊向街道兩旁的人群看去。

 那些百姓此時對於楊渥這個新的征服者還有些敬畏和疏遠,所以當楊渥目光望過去時,他們紛紛低下頭,不敢與楊渥對視。

 就在這時,楊渥卻在眾人中看到了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居然是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