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朱溫最後是被其兒子朱友珪所殺,而朱友珪之所以殺朱溫,其根源還是在於爭奪皇位。
朱溫的長子朱友裕在幾年前領兵征討岐王李茂貞時得病而死,失去了最合適的繼承人後,朱溫開始在剩下的幾個兒子和義子中選擇新的繼承人。
而眾多兒子之中,最被朱溫看好的卻不是他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他的義子博王朱友文,同時也是朱溫眾多兒子和義子中排在第二的次子,如今負責鎮守東都開封。
而郢王朱友珪則是朱溫的第三子,至於朱溫的第四個兒子均王朱友貞,也就是歷史上的後梁末帝。
這個時代因為天下大亂,各方豪雄往往都喜歡收一些義子,比如李克用的義子就有不少,而王建的義子更是多達上百個。
朱溫同樣收了一些義子。
義子雖然不是親生兒子,不過義子一般能力都較為出眾,反而是親生兒子往往是愚笨無能的多。
比如王建的諸多義子,基本上都是他長年征戰的過程中,將一些有能力的將領收為義子;而他自己的親生兒子卻因為養尊處優,沒得到任何鍛煉,所以能力平庸。
對於這些梟雄來說,若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能力太差,實在是不堪造就,甚至若是強行扶持上位還有可能造成日後身死族滅的話,那麽這時候或許就會選擇傳位給自己的義子。
再怎麽說,傳位給義子至少能保證家族傳承下去,至少比傳位給自己那些無能的親生兒子,最後讓人滅了族的強。
朱溫就是出於這種考慮,覺得自己的親生兒子太過無能,不能擔當起執掌梁國與晉國對抗的重任,所以決定傳位給自己的義子朱友文。
可惜的是,他原本就是個極為好色之徒,平時在宮中經常將自己的兒媳婦招進宮中來寵幸,其中就包括了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和朱友珪的妻子張氏。
結果朱溫做事不密,他打算傳位給朱友文的意圖被張氏給聽到了。
從張氏那裡得知消息的朱友珪最終聯合親軍將領韓勍一同發動兵變,將朱溫殺了。
當然,如今的歷史變動極大,朱溫是不是還會像歷史上那樣被自己兒子所殺,便是楊渥也不能確定。
若是朱溫成功傳位給自己的義子博王朱友文,那麽歷史又將如何發展呢?
楊渥皺眉在心中沉思,對於眾臣的問題自然就回答得慢了一些。
一旁的程勳見他似乎有些走神,當即小聲提醒道:“大王!”
楊渥當即醒悟過來,他見眾臣都在望著他,當即笑道:“不過是一種感覺罷了,至於到底燕國能撐多久,咱們且看著就是。若是劉守光撐得越久,豈不是對咱們越有利嗎?”
陳彥謙同樣點頭笑道:“大王所言極是,北方的局勢僵持得越久越好,最好是一直就這樣僵持下去!”
到了如今,當初楊渥預言的局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梁國在晉國的進攻下已然落於下風,再加上朱溫和李存勖二人的年齡對於,以及朱溫的幾個子嗣都沒什麽傑出才能等情況來看,將來只怕晉國會越來越強,終究會成為吳國最大的敵人。
不管怎麽說,迫降了馬殷之後,吳國面臨的壓力已經進一步減小,統一南方的趨勢更加明顯。
接下來只要再奪取嶺南以及荊襄兩地,就可以好好休整,積蓄糧草,訓練軍隊,等待北伐時機的到來。
劉守光稱帝的事情畢竟距離遙遠,與吳國關系不大,需要操心的乃是李存勖、朱溫等人,而不是楊渥他們。
不過有一件事情卻值得楊渥重點關注,這就是虔州刺史盧光稠在不久前終於病死了。
這個老頭子活了七十多歲,在去年年底就被楊渥派去的禦醫認定為活不過半年時間,結果沒想到如今都大半年時間了才咽氣。
總的來說,盧光稠為人豁達,心胸開闊,又對百姓較為寬仁,在他的治理下,虔州百姓在這亂世之中難得的享受到了安寧,為虔州的開發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深得當地的民心。
所以他的子嗣雖然無能,但當地百姓依舊擁護他的長子盧延昌繼任。
至於譚全播,據說在盧光稠死之前再一次準備將虔州交給他,但譚全播依舊拒絕,並且擁護盧延昌繼任。
這樣一來盧延昌在明面上也就繼承了虔州刺史之位。
當然,接下來他還需要得到楊渥的正式任命才行。
此外,盧延昌又任命其心腹部將廖爽為韶州刺史,這個任命同樣需要得到楊渥的認可才行。
而如今楊渥等人需要商議的,就是要不要默認盧延昌繼承虔州刺史。
“當初象牙潭一戰,周本將軍率領我軍一舉擊潰危全諷統領的江西聯軍,使得我軍得以迅速佔領江西。”楊渥轉了話題,向眾人輕聲說著。
“不過那時候虔州軍隊卻沒有參加危全諷的聯軍,所以得以逃過一劫。戰後盧光稠向孤請降,考慮到那時南方各大藩鎮都沒有掃平,再加上盧光稠年紀已老,所以孤接受了他的請降。”
“不過這種請降,諸位也知道,不過是名義上的請降罷了,實際上虔州依舊在盧光稠的掌控之中。”
“如今四年時間過去,孤已經掃平了福建王審知和湖南馬殷,南方各地還沒有徹底臣服的也就只有虔州、韶州,以及嶺南諸州罷了!”
說到這裡,楊渥臉上明顯有些得意之色。
也不怪他如此,歷史上的馬殷和王審知,都是橫行一時的梟雄,尤其是馬殷建立的楚國,更是南吳的心腹大患。
吳軍屢次發起進攻,最後都被擊敗了。
而如今,僅僅四年時間,這兩個梟雄就先後被迫納土歸降。
而在地盤上,四年前的吳國不過是佔領了江西部分地區,兩浙,以及淮南原本的地盤;而如今四年時間過去,吳國的地盤幾乎翻了一倍。
相比之下,其他勢力之中,晉國的地盤雖然有所增加,卻不算明顯;梁國的地盤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萎縮;其他岐國、蜀國、燕國、趙國等勢力,地盤基本上沒有變動。
光是這一點,就說明吳國實力增加的速度之快。
而在這個時代,地盤就意味著人口,就意味著國力,軍力,財力!
而楊渥身為吳國之主,心中有些小小的得意也就正常了。
當然,得意歸得意,他的頭腦卻依舊清醒,並沒有因此就變得自大起來。
畢竟如今的吳國對付的都是南方的小勢力,而真正的大敵卻尚未觸及。
等到將來和梁國、晉國等強大勢力交戰起來,自然就沒有現在這麽輕松了。
他停下心中的感慨,向眾人接著道:“湖南、福建已經平定,而虔州盧光稠又恰好在此時病逝。孤準備拒絕承認盧延昌對虔州的繼承,並且派兵護送孤所任命的新刺史前去上任,諸位以為如何?”
陳彥謙皺了皺眉,輕聲道:“大王,當初盧光稠請降之時,曾經提出虔州刺史之位將會由盧家的人繼承,您那時也同意了,如今貿然反悔,只怕傳出去有些不好聽吧?”
楊渥不以為意的道:“諸位難道不知,那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至於名聲,相比於迅速奪取虔州,孤的名聲又算得了什麽呢?”
“更何況,當初孤是同意過讓盧家的人來繼承虔州刺史之位,但那不過是口頭上的協定而已,那盧光稠甚至都沒有來金陵覲見過,孤的承諾又為何一定要遵守?”
他其實已經算是很注重自己的名聲了,這也是從他父親楊行密那裡學到的。
楊行密作為能在亂世中開創淮南基業, 並且能讓那麽多能臣猛將心甘情願的為他效力,怎麽可能完全是靠寬厚二字就做到的?在暗地裡他自然也使用了不少手段。
不過楊行密雖然使用手段,但他在世人心中的名聲卻一向很好,這就是因為他時時刻刻都在注意維護自己的名聲的緣故。
而楊渥同樣如此,在使用手段的同時又不忘維護自己的名聲。
不過該使用手段時,他自然也不會吝嗇自己的名聲。
嚴可求道:“大王寧願損及名聲,也要以大局為重,臣深感敬佩。不過以臣之見,大王倒是不必心急。”
“哦,嚴卿可是有什麽見解?”楊渥笑問道。
“大王還記得那個黎求嗎?就是那個虔州的牙軍指揮使,曾經暗中與大王的使者溝通,希望大王能助他奪取虔州的那人?”
“黎求?孤當然記得!怎麽?嚴卿的意思是等此人發動兵變之後再對虔州下手?”楊渥疑惑道。